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偏瘫侧手功能及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2019-04-12李剑刘鸿雁赵璇王丽娜
李剑,刘鸿雁,赵璇,王丽娜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偏瘫侧手功能及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李剑,刘鸿雁,赵璇,王丽娜
(胜利油田胜利医院,东营 257055)
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的影响。选择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和内科药物疗法,观察组加以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腕背伸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手指(除拇指)屈肌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EMG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手指屈肌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TAM、FMA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治疗后EMG幅值、TAM和FMA评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
针刺疗法;康复;肌电生物反馈;卒中;偏瘫;中风后遗症;手功能;头针
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比较高[1-2]。脑动脉狭窄、破裂或闭塞引起的各种病因导致急性脑血循环障碍[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手丧失精细运动能力[4-5],而手功能障碍对患者自理能力影响非常大。手功能恢复比其他肢体障碍恢复难度增大[6-7]。相关资料表明,卒中患者大约有85%患者有上肢功能障碍,其中55%~75%在病程3~6个月后仍有上肢功能障碍[8]。所以有效改善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对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AM1000生物反馈肌电治疗,分析其在改善卒中患者手功能方面的临床作用,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胜利油田胜利医院接受治疗的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9)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9],且为手功能障碍;②能理解治疗要求并执行,无认知障碍;③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10]。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病情不稳定;②偏瘫侧前臂触痛觉完全丧失;③48 h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运动治疗和内科治疗。运动治疗包括医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即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维持练习、站立和床旁平衡训练、日常活动能力练习等。内科治疗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及支持对症治疗。共治疗3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2.2.1 针刺
取顶颞前斜线、四神聪、印堂、肩前、阿是穴、肩贞、尺泽、手三里、外关、八邪、合谷穴,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3个月。
2.2.2 神经生物反馈治疗
神经生物反馈治疗仪购于丹麦Dan-meter公司。在患者第一次接受治疗时,对患者讲解清楚目的和训练要点。治疗时,患者需要保持前臂皮肤的清洁,采取坐姿或卧姿进行手指伸展运动治疗,在患者手腕皱襞2.5 cm处放置正极,前臂背侧1/3处放置负极,连接正确后,选择处理参数。采用自动刺激的方式,每次刺激4~6 s,间隔时间10~12 s。治疗开始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仪器,当仪器发出信号时,让患者尽最大力量伸屈手指,电刺激后,仪器发出信号,患者放松肌肉。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3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以下指标。①上肢Fugl-Meyer评估(Fugl Meyer Assessment, FMA)指标[11];②上肢肌电(electromyography, EMG)评分评估指标[12];③用量角器测定患者患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
3.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和组内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手指屈伸肌最大收缩时EMG、TAM、FM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EMG、TAM、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指屈肌和伸肌最大共同收缩时EMG、TAM、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手指屈伸肌最大收缩时EMG、TAM、FMA评分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
3.3.2 两组治疗前后腕AROM和上肢FM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AROM波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治疗前后AROM波幅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腕AROM和上肢FMA评分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
3.3.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0.01);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s,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
3.3.4 两组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均明显增加(<0.05);观察组治疗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
4 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与肥胖等引起的卒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3],临床患者经常出现偏瘫、突然晕厥、突发的口角歪斜、感觉障碍、理解困难、智力障碍等多种症状[14-16]。有研究指出,大多数卒中患者的上肢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首要因素[17]。上下肢失去运动能力,手功能失去精细活动。而手没有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所以治疗时对上肢重点在于恢复手功能的精细活动能力[18]。临床上发现,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困难,同时,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恢复困难[19-20],手功能的恢复就变得难上加难。患者的病情恢复通常在手腕和手的位置上停滞不前,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恢复[21-2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进一步恢复的机制是脑组织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23]。存活的神经元可以在轴突上萌发,并与目标区域的神经组织重新连接,以取代失去的轴突[24]。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患者自然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取代原来的功能,从而做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神经通路的开放,而有效的治疗和定向诱导过程需要重复[25]。近年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多[26]。
中医学认为,卒中的发生主要是平素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情况下因忧思恼怒或劳累等因素而致风阳煽动,心火亢盛,气血上逆,或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上蒙清窍所致。针灸是中医传统治疗卒中的方法[27]。针灸能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使病灶周围的脑血流图波幅增高,血流速度加快,明显改善脑供血情况,加速了病灶侧大脑组织细胞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是因为通过肌电生物反馈仪进行锻炼时,患者自身无法感觉到的体内功能的变化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患者可以根据信号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锻炼,且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易于患者接受,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念。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标准的运动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患侧肌收缩功能,改善偏瘫患者的手部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电图、总活动度和手功能评分均有所增加。提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显著增加肌肉质量[25],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肩前、肩贞、尺泽、手三里、外关、八邪、合谷穴分布于手足阳明经,分取手足三阳经穴为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功能,使经络疏通,局部气血畅通,四肢肌肉得以濡养,而促进其功能恢复[28]。研究表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肌肉收缩功能,抑制肌肉张力的痉挛,改善肌肉张力和活动,改善患者的肌力[29-30]。此外,两组治疗后FAM评分和AROM显著增加,此时,为了减轻患者的腕屈肌、指屈肌肌肉痉挛需要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改善效果在临床上也十分明显,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手腕的活动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卒中偏瘫患者肌肉收缩的功能,抑制痉挛肌肉的张力,提高肌肉的紧张度和活动性,进而提高肌力。
综上所述,在常规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1] 宋平瑞.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 (3):304-305.
[2] 夏连香,钟媛妹,圣小卫,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 (29):202-205.
[3] 吴运景,韩丽雅,许林海,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1):56-59.
[4] 肖群,刘睿,郎红娟,等.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62-65.
[5] 张仲锦,张昆,张鑫,等.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 24(4):73-75.
[6] 张晶晶,任钰,刘玲,等.手休息位支具在脑卒中急性期手功能恢复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2018,33 (1):71-73.
[7] 饶美林,肖洪波,朱宗俊,等.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5):952-954.
[8] 杨雷,朱洁,王传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30(3):285-286.
[9]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0.
[10] Chen X, Zhu Z, Wu D. Paradoxical embolism in a girl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fter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blation[J]., 2017, 26(9):e189-e191.
[11] Shelly S, Maggio N, Boxer M,. Computed tomog- raphy perfusion maps reveal blood flow dynamics in postictal patients: a novel diagnostic tool[J]., 2017,19(9):553-556.
[12] Opstad TB, Seljeflot I, Bøhmer E,. MMP-9 and its regulators TIMP-1 and EMMP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NORDISTEMI substudy[J]., 2018,139(1):17-24.
[13] 王丽菊,陈立早,欧艺,等.镜像视觉反馈和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202-206.
[14] 田野,熊高华,张逸,等.气动式手康复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52-54.
[15] 宣江雷,金石,吕爱平,等.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分布规律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5):54-56.
[16] 蔡红琴,邬梅珍.脑血管疾病的脑电图及其临床表现[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11(3):304-305.
[17] 李林,廖琳,梁莉莉,等.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594-596.
[18] 谢羽婕,张驰,胥方元.肌电生物反馈作用于脑卒中患者桡侧腕伸肌群对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9):946-948.
[19] 逄锦熙,倪克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3):143-146.
[20] 张东旭,王子臣,刘云庄,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3):321-323.
[21] 乐趣,屈云.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84-1086.
[22] 范文祥,倪朝民.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存在的问题及功能评定[J].安徽医学,2010,31(2):184-186.
[23] 谢羽婕,张驰,胥方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35(24):7275-7277.
[24] 吴运景,刘晓霞,韩丽雅,等.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86-88.
[25] 祝飞虹,吴赞杨,马振宇,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26(4):76-79.
[26] 王如龙,白定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患者背屈功能恢复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2):51-53.
[27] 宋如敏,李和平.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5):1078-1080.
[28] 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等.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4):174-177.
[29] 常永霞,李姣,马秋云,等.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改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5):975-979.
[30] 赵玉华,陆建霞,史如旭,等.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1):172.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on the Function of the Affected Hand and Upper-limb Nerve Conduction in Post-stroke Hemiplegia
,-,,-.
,257055,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on the function of the affected hand in post-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both received conventional kinesiotherapy and medications.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plus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Before and after three-month treatment, the digital total active motion (TAM) at wrist extension and electromyography (EMG) amplitudes of digital flexors and extensors (not including the thumb) at maximum contraction were measure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hand function of the affected side, and the EMG of deltoid, triceps and forearm extensors were also compared.The EMG readings of digital flexors and extensors at the maximum contraction, TAM and FMA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0.01);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EMG amplitudes, 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 and FMA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1); the EMG readings of deltoid, triceps and forearm extensors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EMG readings of deltoid, triceps and forearm extens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1).Acupuncture plus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can help improve the hand function in post-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
Acupuncture therapy;Rehabilitation;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Cerebral stroke; Hemiplegia; Poststroke syndrome; Hand function;Scalp acupuncture
1005-0957(2019)04-0394-05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4.0394
2018-12-23
山东省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1646011)
李剑(1978—),男,副主任医师
刘鸿雁(1978—),女,副主任医师,硕士,Email:liu5645419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