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镇级垃圾填埋场现状及植被复绿探讨
2019-04-12叶洁华甘伟群
叶洁华,甘伟群
(广州市绿化公司,广东 广州 510070)
1 引言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问题也逐渐凸显,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处理不规范,导致蚊虫滋生、臭气熏天、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基于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立即出台多项环保政策,其中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于2018年4月27日发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环发〔2018〕5号),明确指出,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体系,其中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95%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全省505家镇级垃圾填埋场全部完成封场关闭或升级改造工作。因此,面对城乡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亟待对这些垃圾填埋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植被复绿,有效减少污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
2 广东省镇级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共有505家镇级垃圾填埋场需要就地封场、清理搬迁或改造升级,其中广州市2个、深圳市3个、汕头市45个、韶关市56个、河源市60个、梅州市74个、惠州市41个、汕尾市30个、东莞市20个、江门市17个、阳江市14个、茂名市18个、清远市58个、潮州市26个、揭阳市20个、云浮市21个。
在这几百个垃圾填埋场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除了已标准整治的填埋场和简易覆土的填埋场外,其他镇级填埋场填埋方式极其简易,垃圾倾倒分散,垃圾面暴露,缺乏有效污染控制措施,垃圾渗沥液直排,滋生蚊虫并聚集严重,臭气熏天,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部分已停用的镇级填埋场只做了覆土处理,无后续污染控制措施,整改措施不系统不到位,个别镇级填埋场边坡坡度较大,排水出口堵塞,周边山体及覆土场地有水土流失现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 镇级垃圾填埋场植被复绿研究
垃圾填埋场不管是就地封场还是清理搬迁后都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在被污染的填埋场中种植植物有利用修复场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周乃杰等人[1]通过研究发现在垃圾填埋场封场覆土后种植多种植物或农作物,对垃圾土中的有机成分均有不同的的吸收作用,其中草皮植物吸收率最高。在垃圾填埋场种植植被不仅可以吸附土壤中有害物质或重金属,又有良好的固土保水,改良土壤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场地温度,增加湿度,能有效的吸附减少场地中有害气体,净化空气[2~6]。
在进行镇级垃圾填埋场植被复绿时,要因地制宜,因为大多数镇级垃圾填埋场都处在较偏远山区,大多都以简易型为主,因此在绿化上无需过于花哨,但要遵循一定的生态学原理,选择具有较强耐旱性的植物,即植物在较干旱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能力仍很强,这种特点可以大大减少复绿场地后期的维护管养成本;应选择护坡固土性较强的植物,即所选植物兼顾考虑具有极其发达的根茎深根性,可以减少填埋场地的水土流失,有效降低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物质外溢污染的风险。
在实际的市政工程项目中还应考虑选择的植物要具有复绿时间短、快速绿化、造价成本低等特点,即除铺草皮方式外,选用撒种方式复绿,植物从播种到成苗约需半个月,复绿时间段,见效快,以铺草皮方式复绿,造价约8~9元/m2,以播种方式复绿,种子约24~60元/kg不等,价格便宜,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综上所述,拟推荐部分适用于于广东地区垃圾填埋场复绿的植物,主要以草坪草和草本植物为主,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广东地区垃圾填埋场推荐复绿植物(以草本为主)
4 结语
本文对垃圾填埋场覆土封场后如何进行快速复绿、应选择哪种植物绿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实际的市政项目中除了要求快速绿化、景观效果又快又好、造价成本有保障外,还要考虑应用的植物对于填埋场的适应性(包括耐干旱、耐热、耐污染性强等),要有良好的固土保水作用、对土壤污染物质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要有较强吸附能力、粗放管理等优点。在目前已完成的垃圾填埋场中主要以草坪草复绿为主,虽然这种处理方法能使景观效果立竿见影,但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的话,单一植被结构既不能满足生物多样性要求,而且景观效果也不丰富和难以持久。建议在日后的垃圾填埋场植被复绿时除了应用单一草坪草之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丰富复绿植被生物多样性,多样性丰富抗外界干扰能力也越强,所采用的植物配置必须是在立地条件基础上,利用本地物种与外地种相结合,木本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亦可采用多种植物混播的复绿方式,在不同地点给予不同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