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教学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实践

2019-04-11张俊竹

文教资料 2019年2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协同育人毕业设计

张俊竹

摘 要: 本文的目的是突破传统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范式,解决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相矛盾的现状,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深化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与内涵。采用文献探索、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等方法论证可以得出结论:师生对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开展表示肯定,能帮助老师扬长避短,发挥专业特长,相互学习达到教学相长;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与联系,营造团队文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增加对课程教学的研究与讨论,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跨界整合 毕业设计 协同教学 协同育人

一、培养的设计师需具备哪些能力

(一)设计师需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影响,跨产业领域的融合,设计需要跨界整合,设计师需要具备整合能力和协同设计能力。今天设计师面对的挑战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得面对大量未知且无法界定行业的问题,设计就像产业中的某一系统,设计工作已然成为跨界整合的工作。设计师除需要具备设计专长、设计美学、人机工学外,还需要具备其他领域多元的知识,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只有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弥补纯设计思维的不足,才能拥有跨界整合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当今是团队合作的时代,设计人员需具备“表达、沟通、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精神”。业界普遍反映当前艺术设计毕业生设计实践能力弱,适应岗位工作慢,缺乏创新、团队合作及人文精神。从人文环境营造视角看,协同教学的实施使教师有机会参与教学团队,营造协同合作的人文氛围。老师们在协同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学态度,即是给学生最好的范例。学生在协同教学的人文环境中接受合作气氛的熏陶,必然能体验关怀、信赖、有共同目的的人际关系,为“表达、沟通、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我国设计教师的质量与数量缺乏,非专业教师上专业课,因人设课、授课等现象屡见不鲜,出现畸形与单一的教育现象;设计专业过渡细分,课程高度的专门化,毕业设计缺乏与相关专业的协同合作。导致设计系很多学生仅具备单一的专业设计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最后阶段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成该阶段学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课程,是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技能全面性的检阅,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及师资队伍水平的一次综合测评,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演练①。然而,当前众多院校在最后学期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致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疏于教学,“放养”现象严重;其二,单一的教师指导与年轻教师缺乏经验与能力,难以指导出高水平的作品和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二、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内涵

(一)协同教学属于团队教学、合作教学、共同教学。协同教学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包豪斯魏玛时期,前三年半的教学,更是透过形式理论与工作坊作业并重的双轨制教学安排,造型教师与技术教师共同授课。造型教师授予绘画、色彩、艺术形式,技术教师授予手工艺技术、材料等,并将教学内容分为素描与绘画、工艺、科学与理论三大类,使学生能够同时接受纯艺术和纯技术教育的长处,并使两者合二为一,以培养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当前欧美国家学校普遍实施协同教学法(Team Teaching,簡称TT),所谓协同教学指教师或从事教育的有关人员,以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①。协同教学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结合个人专长及潜能,针对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集众人智慧与力量,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分工,协同上课、协同培养学生。协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解决师生在教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与思考空间,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给予学生更多帮助。营造互动合作环境,创造更多师生交流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意愿。通过多元智慧的启迪,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运用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统筹利用多方教学资源与师资开展协同教学,多方协同培育人才。当前高校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专业人才的发挥空间的限制与师资设备等资源的缺乏相矛盾。借助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将系统地统筹学校与专业间、学校与社会间、学校与企业间、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开展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教学的主角是师生,实施者是教师,目标是通过协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协同培养人才。

三、协同教学、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协同教学团队的组建。课程负责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的需要,通过自行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组建团队。团队成员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设计师、工程师等组成,老中青结合为佳。其组建以专业领域协同、主题协同为目标,教学中职责分明,分主讲与辅讲。协同教学团队成员分工: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团队、协调与激励团队成员,主笔设计与规划课程,主讲教学内容、辅导学生;掌控教学进度、把握课程教学质量;主持教学研讨、交流、分享;传帮带的传播知识,培养教师。协同教学成员,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专长,以个案讲解、主题讨论、专题讲座、分组辅导等方式切入课堂教学,协同辅导学生,起到查缺补漏、补充知识、开阔专业视野的作用。

(二)协同教学内容设计。紧密地围绕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提出的“五个对接”要求,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进一步进行专业调研,深入分析产业人才需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衔接,有针对性地调整毕业设计教学内容、选题方向。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经济发展有用之人、能用之人保驾护航。发挥教学团队集体智慧,构建毕业设计教学新体系,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职业设计师标准对接。

以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专业为例,本专业旨在培养懂设计、会工艺,擅长展示设计的设计人才。其毕业设计分为商业展示设计与文化类展示设计2个方向、4个主题。商业类展示分为:展位设计、卖场设计。选题上强调接地气,与地方会展经济产业紧密结合,产学合作。在设计要求上强调艺术设计与商业的关系,不仅体现出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设计品位,还要强调商业展示设计的实际功能,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产业服务。文化类展示设计分为:文化展馆、科技展馆。选题上重点关注地域文化、历史、前沿科技,思索地方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规划馆的设计,为设计选题有个载体与依托,为地方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在设计要求上强调深度的专题研究,跨专业、跨领域间合作,以小组团队的方式合作完成。在教学上4位教师1周内轮流授课,采用精讲的方式,每人讲1个主题,让学生对于每一个主题的选题方向有清醒的认识和对知识点有个总体的回顾。

(三)学生分组,团队协同做毕业设计。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个人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愿景,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分组与选题。通过分组,希望学生能发挥特长,相互学习、互为补充,能借助团队协同设计学习的机会,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在开题之前,各专业根据学生的选题组织师生进行研讨与实地调研,让师生深入了解项目背景,以确保毕业设计选题的真实、合理②。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对某个主题或方向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从而提高和固化学生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历练学生的职业素养。透过专业协同、分组协同、主题协同、团队协同的方式做毕业设计,明确每个人的角色、责任和义务,共享来自教学团队的指导。

(四)循环式的教学法设计。教师依据其专长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循环式授课;以个案研究、个案辅导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职场模拟协同培养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与选题,采用集中授课与分组授课或工作室化的形式授课,个案指导与协同指导相结合。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教学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如专题授课、范例讲解、个案指导,从中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导读、作业讨论、作业汇报。启发学生设计思维、多元吸收专业知识,开阔专业视野,跨界整合资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循环式教学中,教学场地不局限于学校,可以是校外专业市场、设计公司、制作公司、项目现场等地,学生可共享到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教师的指导,解决毕业设计中的诸多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得到知识熏陶与技能训练,从而实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五)协同教学质量评估设计。教学质量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评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是终点而是出发点,评估的意义在于改进教学。质量评估主要通过:1.专业技能与学科能力评估。根据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完成过程考核,包括对选题的掌握程度、设计构思、设计表达、设计创新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团队合作与协同设计能力评估。观察与记录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检查成员的任务分配、相互配合、项目的执行情况,评估学生对项目的贡献程度。关注学生个人表现、团队合作、协同设计情况。3.交流与表达能力评估。通过教学现场,观察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回答问题的表情、语调,以及学生间的研讨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通过例会提问、项目研讨、项目答辩,关注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关注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在开题汇报、中期、毕业答辩过程中的考核。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个人总结、设计报告书考核。4.通过问卷调研访谈评估。访谈与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协同教学课程进行优缺点评价。(2)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系统、科学、严谨、有意义进行评价;(3)是否实现课程教学预期目标。(4)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协同教学是否更利于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提升教学质量。(5)对教学成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主要体现在:与非协同教学班的毕业生就业率、薪金水平、毕业设计成果的比较;师生的满意度比较;对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帮助;对师生将来工作帮助的比较。(6)整体而言,协同教学是否优于非协同教学,有什么改进意见与建议。

(六)协同教学运行设计。1.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如何分工进行协同教学。团队负责人应全程跟进教学,全面考虑各种变项,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协调会,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2.记录过程与撰写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学习日志和设计报告,从中强化学生记录问题与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記录与报告及时把握课程进度与情况,并作适时的调整分工。3.定期互动交流与研讨。每周都要进行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讨论可以在学生与学生间、老师与学生间进行。通过讨论及时发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瓶颈,了解学生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4.作品答辩与展览。通过毕业设计答辩表达设计思想,展示个人与团队的魅力与成果。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展示出来,接受社会的检阅。把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汇编成电子资料,放到网站上或图书馆,供后续毕业设计学生学习参考。

四、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成效

(一)营造合作氛围、共创合作文化人,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协同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合作环境,让教师有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引导教师一起制订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协同教学,协同培养人才。增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与人沟通的技巧,有效弥补教师专业缺乏或不足,摒除个人主义,共创合作文化,建设教学团队。

(二)扬长避短、合理分工、互为补充达到教学相长。教师在参与协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胜任的单元授课,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老师可以学到如何分配任务、如何进行讨论、如何化解冲突的技巧。通过协同教学,有机会了解其他教师对相同课程的认知与教法,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探讨,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及情感培养。让更多教师有发挥的空间,通过“传、帮、带”的作用,能够彼此分享理念、相互评论、互相观摩,提升教学能力,获得专业成长③,促进教学反思,推动教学改革。

(三)多元学习开阔专业视野,交流互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协同教学以团队的方式授课,满足不同类型之学生的需求。其多元化、系统性、循环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期待感。从认知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看,新奇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即新奇效应,有效影响学生对所学之记忆④。学生通过协同教学,可以认识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接受不同的观念,避免单一教师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指导;开阔专业视野,学到更专业、更全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应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其潜能解决毕业设计的诸多问题;通过丰富多样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主题与内容进行讨论的动机,增加师生间交流讨论的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促进师生间交流,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能、职业素养与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反思

(一)需要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协同教学团队需要具备强有力的凝聚力、执行力和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协同教学如同一盘散沙,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学习。团队间的相互配合、角色与权责分工,教师的经验、人品、作风、态度、沟通能力、对协同教学活动的热情度等,是影响协同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教师间的冲突与挑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及时沟通与协调。

(二)需要科学统筹规划。协同教学比传统教学需更多的准备,而且程序繁复,不易协调多位教师的授课内容、时间,统筹教学场所和教学资源,同时教学研讨会、协调会也会随之增多,教师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在开课前应根据不同专业毕业设计要求、课程衔接问题、授课对象、学生特点等进行课前分析。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必要性,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制定出科学、严谨的毕业设计教学内容,拟定出协同教学方法、协同教学模式,让毕业设计教学获得最大的成效。

(三)需要更多的弹性时间与空间。协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需要更多弹性的教学时间与空间,需要统筹与应用更多教学资源,需要不断修正完善,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内容与相互讨论的机会。发现不足,及时切入补充知识的缺陷与不足,灵活增加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四)需要跨专业的学生参与。从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设计能力的角度去看,不仅需要跨专业的教师,还需要跨专业的学生协同合作。应创造更多与其他专业、其他班级互相观摩、相互学习的机会。引导不同专业间的同学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协同做一个课题,负责某一部分领域的设计,合作做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跨界整合、团队协作的精神。

(五)需要务实的精神,提出问题的勇气。团队中的教师虽然获得情感的支持,却也使他们不愿意破坏和谐关系“因而逃避严肃的反省,为了避免伤感情,教师们将无法深入地讨论问题、也不愿直接面对与处理冲突,因采用妥协策略降低批判性分析的可能,不利于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具有特定的内涵。毕业设计采用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具有系统设计思维能力、整体设计观、跨界整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是我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不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学习、相互协调、相互协作,合力培养人才。科学地归纳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规律,系统地统筹、规划、设计课程,强有力的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和一定的灵活性是协同教学协同育人成功的关键;协同教学协同育人模式的开展能帮助老师扬长避短,发挥专业特长,相互学习达到教学相长;为学生提供不同专业领域的指导教师,促使学生专业成长与知识的提升,能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设计能力,解决毕业设计中诸多领域的问题;能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与联系,营造团队文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对课程教学的研究与讨论,推动教学改革。我校自推行协同教学协同育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作品多次荣获全国性设计大奖,得到社会肯定,用人单位好评,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值得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借鉴。

注释:

①曹德利.卞宏旭.主题设计概念化──谈鲁美环艺系毕业设计教学[J].美苑,2014(06):82-83.

②叶晓苏.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创新與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1):138-139.

③郭希慧.以协同教学建构竹工艺培力模式之行动研究[D].云林:台湾云林科技大学,2014:83.

④刘昕.毕业设计的体系和框架[J].美苑,2014(06):88-89.

参考文献:

[1]彭华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J].大舞台,2013(04).

[2]曾瑞莲,林之丞.馆校合作新模式:博物馆与学校教师合作规划主题式课程与实施之历程——以世界地理侦察营为例[J].台湾:科技博物,2014(12):55-85.

[3]陈玉兰.论协同教学的实施与师资培育因应之道[J].台湾:教育科学,2003(06):57-78.

[4]吴碧霞.以协同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活动学习领域之个案研究[D].台北:国立台北师范学院,2004.

[5]刘新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协同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大学,2011.

[6]林睿琳.教师协同教学对设计系学生学习成效之影响[J].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民国97年,39(2).

[7]罗喜伶.哈聪颖.张有光.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R99。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协同育人毕业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