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对当代壁画创作的影响
2019-04-11张晓静
张晓静
摘 要: 作为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中国戏曲在古代建筑的壁画中有直观的表现。把某些戏曲片段和表演形式绘制在墙面上,为中国戏曲保存形象直观的艺术资料。传统绘画可以为戏曲创作提供基础素材。同时戏曲表演艺术为壁画创作提供丰富的表现对象,如最具盛名的元代杂剧壁画——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镇明应王殿泰定元年壁画就生动地反映了元杂剧兴盛地之一平阳地区神庙演剧的场面。戏曲文化与壁画创作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壁画创作的素材和手法,又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 中国戏曲文化 壁画创作 基础素材
与中国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的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早已难觅其迹,只有被历史剥蚀的、残缺的石头剧场尚存一些痕迹,其艺术形态完全变成文本文献的历史记忆。中国戏曲则不然,自宋金时期形成至元代蔚为大观,迄今千余年形态更迭不断,却一直兴盛不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推陈出新,由民间而城市,由南曲北曲形成“四大声腔”,迄“花雅之争”而出现地方戏蓬勃的局面。
作为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不仅有许多正史、笔记、诗文及剧本等文献资料作支撑,还有不少戏曲文物可以作为佐证,其中表现戏曲的壁画就是一个重要类型。“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①,中国戏曲文化的长久繁荣,使得戏曲文化元素不断出现在壁画创作中,成为一种壁画创作新的表现元素,戏曲文化与壁画创作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
一、传统绘画为戏曲创作提供了基础素材
“画以载道、剧以载道”是传统绘画和戏曲艺术的精神核心。绘画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节奏是艺术的生命,国画中的节奏语言是通过笔墨的深浅、位置的经营、造型的大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浓淡体现的。京剧里的节奏是靠打击乐的抑、扬、顿、挫与演员的表演结合起来,通过声音的快慢、轻重,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场景气氛。单皮鼓和国画中的笔墨都分别起着指挥调节戏与画的作用,控制着作品的节奏感。戏剧家们又从绘画中悟出不少美学道理,从绘画中得到启发。狄德罗才说:“一个戏剧演员,不懂绘画是一个可怜的演员……”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料,丰富舞台艺术的。他认为,国画中色彩的调和、布局的完美,对于戏曲艺术有声息相通的地方,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妆、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梅兰芳的《天女散花》一剧就是受到《散花图》中天女风带飘逸、体态轻灵的影响,激发了创作灵感,成功编演了《天女散花》。他把绘画中静态的美,运用到舞台上变成了艺术上动态的美,他遵循传统绘画的美术法则,塑造了一个个优美的艺术形象,使表演艺术日臻完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二、戏曲表演成为壁画创作的表现对象
中国传统的表现戏曲方面的壁画将展现戏曲表演场面作为壁画创作的主要内容,清晰地反映戏曲兴盛地方的演出场面。目前发现的宋、辽、金、元戏曲壁画有近30幅,包括墓葬壁画与神庙壁画,其中墓葬壁画占多数。著名者有:河北宣化辽墓乐舞壁画、山西平定县西关金墓杂剧壁画、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镇明应王殿元代雜剧壁画等。最具盛名的元代杂剧壁画当属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镇明应王殿泰定元年壁画: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元杂剧兴盛地之一平阳地区神庙演剧场面:舞台分前后台;演员化妆成熟,有髯口、初级脸谱;以一名主要演员居中印证了一人主唱的杂剧体制;伴奏只有打击、吹奏乐器;元代民间戏班规模不大,一般在10人左右,有的成员身兼二职,既是司乐,又可客串角色。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场上情景最全面,同时有准确纪年,且艺术画面最精美的元代戏曲绘画,从发现至今,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知中国戏曲者无人不晓,近年又进入中学历史教科书,成为真正家喻户晓的作品。绘画作品中还有很多以戏曲剧目和戏曲人物作为表现主题,例如光绪年间沈蓉圃绘制的《同光十三绝》(如图),表现了1760年—1790年在当时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十三位名角。又如戏曲科班出身的画家杜彦锋喜好京剧人物绘画,他的多数作品人物脸部写实,其余部分写意,虚实结合,受到梨园界百余参观者的好评。
三、京剧造型元素可以在壁画创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中国京剧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伴随自身的发展,其服饰、舞台、脸谱等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是人们在了解京剧文化时最直接的展现形式。它们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市场化的今天,京剧文化中的各种表现元素,如脸谱、造型都在当代的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上被广泛应用,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及室内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如地铁内安放的壁画。如何做好京剧艺术文化元素与壁画设计的有机结合,是当今壁画创作中亟待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壁画艺术创新的一个突破口,更是壁画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壁画创作中运用京剧脸谱元素为例,首先要真正了解京剧脸谱元素的本质内涵,其次要深入了解京剧脸谱元素在设计应用中的发展及脸谱艺术在视觉上的形式规律、审美特征和表现方法,再次要从设计艺术造型、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和营造意境等方面研究脸谱元素与壁画设计的关系,使其在壁画设计中的应用更广泛和深入,创新具有民族戏曲文化元素的壁画设计范式。
我的作品《风云中的京剧》(如图),就是广泛收集、整理京剧发展各个阶段的历史资料,运用壁画创作手法表现了京剧三百多年的辉煌发展历史。京剧艺术具有三大美学特征: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京剧的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舞蹈和武打等各种表演艺术手段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超越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情感交流。京剧经过长期的锤炼与磨合,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各种戏剧截然不同的,以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为其艺术特征的表演体系。以京剧的程式性为例:京剧表演更多是程式化的,走位移动都有其规则,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有讲究,音乐提供了意蕴,即使再强烈的冲突,也可以柔缓地表现出来,这是东方文化的宝贵之处。这与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以意化气,以气运笔,笔随气运,气概成章”相一致。我这件作品融入京剧元素,运用京剧中的程式化,如京剧人物的动作、人物舞台走位、场景构图方式等表达一种文化的参与和共融,强调京剧发展和历史变迁的关系,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更有利于年轻一代了解京剧、促进国剧的发展。
四、中国戏曲文化对当代壁画创作的意义
在没有影像技术的古代,表现戏曲方面的壁画对戏曲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戏曲艺术资料。但是,那时候的壁画只是单纯地把某些戏曲片段和一些表演形式绘制在墙面上,并没有完全将戏曲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元素应用到壁画创作中。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壁画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因大规模的宫殿、寺观和墓室建筑的停止修建及宗教自由方面而失去依存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推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壁画创作开始恢复生机。此时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它作为一种艺术元素成为各种艺术形式争相表现的对象,内涵深厚、形式丰富的戏曲文化也同样成为壁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元素,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壁画创作的素材和手法,又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设计”②,任何艺术门类都是一脉相承的,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毕竟走在前头,开时代风气之先”③。中国戏曲文化在形成之初和各个发展阶段都蕴含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当代壁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是需要这种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融入其中。对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不仅要看到它们表面的,皆为人知的艺术创作元素,更要发掘传统戏曲文化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戏曲创作在审美视角、创作方法、艺术技巧、戏曲语言等各个层面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戏曲舞台及所承载的表演,作为戏曲的重要因素,是对传统时空观的体现;戏曲脸谱中的一勾一抹的勾画方法与书法中的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元素进行细致的筛选,通过创新变抽象为具象,变过去为当代,从而对这种传统戏曲文化元素进一步放大,在壁画创作中得到有效利用,使其既符合当代审美的要求更把戏曲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文化中。中国壁画的发展相对于存在的国际化语境、中国本土多元文化程度及公众的审美需求来说,仍然滞后。在壁画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元素,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民族艺术体系,建立中国本土化、个性发展的民族艺术发展格局,有利于壁画艺术工作者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勇敢地吸收和消化外来艺术,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辉煌。
注释:
①颜新元.中国当代“新民间”艺术[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8).
②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③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颜新元.中国当代“新民间”艺术[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4]戚世隽.明应王殿元代戏剧壁画新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5-36.
[5]周志.画圣余韵(元明清寺观壁画)[J].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