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9-04-11王丽莹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对语文教学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个体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注重学习策略教学、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资源、养成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等策略来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2016年国家教育部门正式颁布实施采用新教材,新的教材相对以往教材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意义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学生行为的自动化,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趋向长期、稳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地表现出来。学生一旦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会受益终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促使学生科学、高效地自主学习。两者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我们的学生平时在学习的时候,由于不太在乎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对此大多采取的疏忽,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如果学生可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生有效的进行语文预习,最终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培养学生个体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会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这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同时也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恰恰具备了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即在顺境中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在逆境中不怕苦,不低头,勇闯难关。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
二、语文自主学习的特征
1.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相对独立性
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它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就在校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全然由自己来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学习简单地分成是自主的或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或过程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或过程是不自主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学习施加教育影响。
三、语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因有意识地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内容产生爱好和追求,学生就能主动探索,钻研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如下方法。第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第三,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
2.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在学习中体验不到乐趣。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可以把长期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以完成的近期目标,具体来说,在新学期开始之时,就可以要学生写出自己这一整个学期的目标,这个目标我们可以称之为大目标,有了这个大目标,我们可以思考,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大目标,具体到各个学科,分数,名次上的目标。细致到语文学科上来,我们可以确立出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一天要认识多少汉字,弄明白多少成语等等小目标。对于目标的设定,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督促和帮助学生逐个完成目标。这样,学生能从一次次的目标实现中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3.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记录。比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确立了认识生字词,了解词句,理解段落,把握主题,从文章中学习剖析课文的方法。学习过后,自己完成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完成,都要做出相对应的记录。记录自己尚没有完成的学习目标、未能按时完全作业的次数、常做错的习题、好的解题方法等。确立一个评价标准,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
4.教会学生利用学习资源
积极利用学习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形式是主动寻求学业帮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个体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自己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这就要求个体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以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因此个体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因而学业求助能力应纳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中。学生主动选择或营造舒适、安静的学习场所,掌握从图书馆或其他途径查阅所需资料的方法,也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也应作为一个辅助性目标确立。
四、小结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多种途径,通过多种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
王丽莹(1992—),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南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