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韶华:忧伤的伊斯坦布尔

2019-04-11任韶华

摄影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韶华伊斯坦布尔风情

任韶华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的一座魅力神奇之都,因其地理位置处于欧洲与亚洲相融的枢纽之地,故汲取了欧亚文化的精髓。这是古罗马人曾在历史上选作首都的城市,也是曾经的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盛之地,她有着繁复的历史变迁,多元的宗教信仰文化。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走近她,感悟她历经沧桑的忧伤之美,品读她意蕴悠长的华丽之风;寻找她落寞悲凉的遗韵,更愿意用影像记录她前世今生的丰盈故事。

拿破仑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可见伊斯坦布尔的灿烂与辉煌是何等迷人。

“这个昏暗世界的吸引力让我一向喜欢伊斯坦布尔的冬天甚于夏季。我喜欢由秋入冬的傍晚时分,光秃秃的树在北风中颤抖,身穿黑大衣和夹克的人们穿过天色渐暗的街道赶回家去。我喜欢那排山倒海的忧伤,当我看着旧公寓楼房的墙壁以及斑驳失修的木宅废墟黑暗的外表——我只在伊斯坦布尔见过这种质地,这种阴影——当我看着黑白人群匆匆行走在渐暗的冬日街道时,我内心深处便有一种甘苦与共之感,仿佛夜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街道、属于我们的每一件东西笼罩在一大片黑暗之中,仿佛我们一旦平平安安回到家,待在卧室里,躺在床上,便能回去做我们失落的繁华梦,我们昔日的传奇梦。同样的,当我看着暮色如诗般在苍白的街灯中降临,吞没城里的贫困区时,我知道至少在晚上,西方的眼光窥视不到我们,外地人看不见我们城里可耻的贫困,是令人宽慰的事。”

这段文字出自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书中。多年前,当我阅读到它时,这些文字瞬间就击中了我,让我手足无措,唯有感叹,感叹中便萌生了要去伊斯坦布尔的强烈愿望。

2018年10月,我來到伊斯坦布尔,漫步于城市街头,领略着这座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的独有风情,其外来文化与固有文化的浑然交织,使这座魅力之城呈现出别具的古代感和现代感相融的浑厚气息,令我沉醉;多种民族及多种宗教共存,兴盛与衰落、颓美与寂寥、素朴与奢华,令我迷恋。城市依山势而建,道路蜿蜒曲折,上下起伏,走在纵横交错迷宫般的街道,我仿佛触摸到土耳其人的灵魂:既渴望现代化文明,但又处于惧怕丢失自己文化和身份的焦虑中。这种焦虑,这种高冷的疏离,渗透在骨子里,无时不在他们的神色中浸润着屡屡深刻忧伤之情,那是一种帝国人独有的没落与高级的情感,着实令人动容。

观看黑白影像记录的城市,透过晦暗的历史观看它,即使最伟大的拜占庭建筑圣索菲亚教堂、辉煌的奥斯曼建筑蓝色清真寺,亦在那精湛的雕刻与华丽的建筑艺术中,弥漫着某种简单的朴素与沧桑,深情地诉说着帝国终结衰落的忧伤。

若想看这黑白影调的城市,看笼罩它的雾气,呼吸城里居民共同拥抱的忧伤,你只需从世界上某个角落飞过来,直奔熙来攘往的人流街道,就能感觉到他们沉重的忧伤中带有一丝谦逊。这也许就是黑白城市里人们的孤独情绪。“他们仿佛在说:这是为一个衰落150年的城市哀悼的方式。”

一座悠久的世界历史名城,涌现的排山倒海的忧伤之绪,令我驻足,令我神思,令我感动,令我悲凉,亦令我痴迷与忧伤……

在抵达目的地之前,是否就已经做好拍摄计划?

任韶华:去伊斯坦布尔是我多年的愿望,从很久之前我就开始向往这座缤纷之都,并对伊斯坦布尔这个有着欧亚文化不同风情的城市历史有些概括了解。人是环境的产物,经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城市里的人亦有着不同的精神气质,曾经帝国的繁华与衰落,令这个城市的人们在带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还有着高不可攀的、寂寞的忧伤感与焦虑感,这种双重人格的情绪魅力,也是吸引我前往伊斯坦布尔拍摄的动力。

几年来,我一直在网络浏览和画册上翻看马格南摄影师阿拉·古勒和阿历克斯·韦伯关于伊斯坦布尔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已经对我的摄影手法及影像积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这次出发前,我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工作,只想快点带着顺手的相机和一双合脚、能走路的鞋子行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

如何根據拍摄内容和目的地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材?

任韶华:我喜欢拍摄人文纪实题材的照片,更爱在有历史内涵延伸的城市与乡村地域中,拍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现今的物质与精神状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既有对传统固有文化精神的延续,亦有对接纳当今文化精神的矛盾,所以,这种碰撞,一朝一夕,时时体现在他们的寻常烟火、市井风情和人们喜怒哀乐的情绪里。为了能随时捕捉和抓拍到这种感觉,我都选择使用小型卡片相机和轻便的无反相机,这样既便于携带,又便于隐藏和接近拍摄对象,在不打扰他们生活的前提下完成我的拍摄计划。

在拍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面有哪些考虑?

任韶华:十月是一个如歌的季节,再加上伊斯坦布尔的气候与我国北方基本一致,所以与影友商议在避开“十一”黄金周的时间里飞往伊斯坦布尔。这次的目的地就是伊斯坦布尔。因为她是一个最能体现土耳其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地方。

对于伊斯坦布尔,你最希望通过影像表现出什么?

任韶华:伊斯坦布尔之城的辉煌历史、欧亚建筑艺术的精致美感,多元宗教文化的并存,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异,是激发我产生拍摄灵感的基础;但我最想通过影像表达的是这里的人们和弥漫在城市里的忧伤气氛。所以,我会用我的镜头视角去表达和感悟这个城市里人们在大街小巷里行走的姿态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以及人们或喜悦、或忧愁、或浪漫、或安逸的种种神情……

本次行摄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是什么?

任韶华:虽然此次来到伊斯坦布尔不是以旅游为目的,但这座城市彰显出的欧亚风情与不同格调的历史建筑散发着古旧的感觉和忧伤的气质令我震撼。所以,我在游走拍摄的同时也游览了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声名远扬的蓝色清真寺,还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大巴扎以及那些恢宏的奥斯曼建筑。

但伊斯坦布尔别有的人文风情令我最感兴趣。因多种宗教文化的滋养,无论街头巷尾都充满着一种热情与融合,你不管走到哪里,处处都会看到礼让的姿态。当地人热情好客、富有幽默感并且谈吐不凡(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从他们的举止和神态可以看出)。在街头,我一般很少询问被摄者是否可以为他拍摄,因为交流的过程会对画面造成破坏,失去纪实的意义,但拍摄完成后我都会友好地点头致谢,特别是在为美丽的姑娘拍照后我会歉意地报以微笑,这时她们却调皮地向我眨眼睛,这一切令我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他们身上凝聚着乐观的生活情趣和对世间之态度,让我难以忘怀。但也有遗憾之处,因时间和天气原因我没能体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渡轮之旅。

猜你喜欢

韶华伊斯坦布尔风情
不负韶华,砥砺筑梦
中纺院 不负韶华
伊斯坦布尔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韶华·奋斗
风情之旅
西部风情
唐时风情诗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