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账本
2019-04-11大印
□大印
现代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绷紧神经勇往直前,少有时间停下来回忆过去,而我自己在幽静的大山中经营着一个百亩农场,漫步田间地头时,常“忆苦思甜”,感慨良多——从贫困到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和家庭的命运,我有一本记录了23年的家庭账本,它是这个过程的见证。
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记家庭账务。那一年,账本收支目录只建了不到10个科目,全家5口人,纯收入不到一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两千元。时过境迁,现在回看那个时候账上记录的收支情况,心头涌起的是阵阵波澜:除了粮食,经济作物的收入不值一提;除了能维持生活的简单消费,当时其他的消费和投入没有几笔——这就是贫困!
一度在许多农民的惯性思维里,只有走出农门,才能摆脱贫困。我也不例外,从懂事的时候起,就立志好好读书,将来远走高飞,逃离农村。但是,贫困抹杀着一切,我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乡镇企业当上会计,弄了个农转非,被招了全民工,当时很得意自己找到了脱离农村的跳板。孰料,乡镇企业命运多舛,我又回乡重新做了农民。
我做农民几年后,土地增加,种植规模扩大,劳动力得到充分发挥,效益便显现出来了。2005年,我的家庭账本目录上的收支科目已增至32个,其中经济收入中增加了烤烟和百合两大科目,全年总产值已达到数万元,人均现金纯收入已接近万元。其家庭账本中所反映的消费情况,从原来的仅能维持生存而渐渐地走向了发展的道路,因为账本上不仅仅记录了以“吨”为单位的水泥,以“方”为单位的沙石,还记录了农用机械和家用电器以及手机。这既是我十几年家庭生产和生活状况的真实记载,又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印记。
我自信我和家人是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行走,当我蓄积了一定的能量之后,我将这蓄积的能量再一次发挥到土地上。农村土地流转,时代又给了我一次生产发展的机会。于是,我办起了百亩家庭农场。虽然我家的百亩农场与平原地区的大农场相比微不足道,但在湘西的大山深处,若不逢改革开放,纵使我有三头六臂,也只能望山而叹。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再一次激励了我的创造热情。从2006年冬开始,我同家人一起,连续几个冬天,修筑了两公里的机耕道,将所有转包的土地连成了一片。由于生产环境改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以后几年起伏不定的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中,我家因为家庭农场采用了复合式经营模式,从而规避了市场风险,保持了平稳过渡。
从2006年到2017年这11年中,我家实现了年收入5位数到6位数的飞跃,家庭账本上的内容,已再不是过去的柴米油盐,它除了吃喝拉撒之外的手机、电话、家用电器,农用机械、农用机动车、生产设备改造和扩建……还增加了文化教育的投入。于是,家庭账本的账面上有了上千册价值几万元的图书、台式和笔记本电脑、多功能打印机、便携式天文望远镜、单反数码相机,甚至高清摄像机直至在县城购买的商品房,这些都是过去我家望尘莫及的东西。
我的家庭账本记录的是改革开放中我家变化的一段过程,却呈现出我们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感到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