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民运会”开幕式的视觉设计与呈现
2019-04-11郭永康
郭永康
2019年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开幕式在河南省郑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之一,又恰逢举国上下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意义独特而重大。本次开闭幕式的总导演是沙晓岚、丁伟,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团队制作,将恢弘大气的中原气象与独具特色的各民族文化精髓高度结合,配合成熟且创意十足的声光技术,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的昂扬风采。笔者作为开幕式的灯光总设计之一(灯光总设计:郭永康、王振)(图1),对开幕式的视觉呈现进行分享解读。
1 简洁大气的舞美设计
开幕式采用中心式舞台,360°观众视角,简洁大气(图2)。中间长方形的基础表演平台长100 m、宽77 m、高0.13 m,与体育场顶部的椭圆形构成“天圆地方”,南北两条“幸福路”与中间平台贯穿形成整体,直通体育场两个入口。基础舞台台面由木板拼成,涂刷户外白色防水涂料,保证平整和白色的一致性。体育场顶部中心通过威亚吊装三个圆形,形成“同心圆”LED网幕结构,寓意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在一个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
2 细腻精准的灯光设计与呈现
按照灯光投射区域划分,可以分为舞台区域灯光、观众席区域灯光、特殊位置灯光。开幕式使用3 000多台智能化灯具,其中1 500多台用于观众席区域的照明和氛围营造,800多台用于舞台区域的表演。500多台服务于领导席、国旗、火炬、领舞、领唱。三个区域的灯光设计独立编程,联机控制。
图1 郭永康(左)、沙晓岚(右)
图2 舞美设计
2.1 舞台区域灯光设计
因为地面投影的使用,舞台区域的色彩全部由投影视频完成,所以用于舞台区域的灯光主要是照明作用,而且要精准照明。面光照明分为流光(也叫脚光)照明和顶光照明。
(1)流光照明
流光照明就是放置在靠近主席台一边的内场环道的电脑切割灯,作为舞台区域大面光照明,灯具在高出体育场地面1.5 m的位置,通过电脑灯上下切片,把光区控制在演员身上。投射角度低了,会破坏投影效果;投射角度高了,会照射到主席台对面的观众席。
(2)顶光照明
顶光照明是悬挂在体育场顶部结构、主席台后区位置的灯具照明。顶光也要做到精细化照明,在照亮每一个演员的同时,照明区域要尽可能小,这样灯光才能不干扰投影、视频画面。因此,电脑切割灯成为开幕式众多灯光产品中的主角。
有的节目表演队形会变化,需要面光紧紧跟随,跟随的动作要细腻精准。节目《滔滔黄河》中,演员从舞台后区往前冲,面光需要紧紧跟随,速度和亮度都要准确(图3)。
有的节目表演队形的变化需要灯光变化(CUE)干净,不能有光斑滑动和颜色硬转,大量的灯具、复杂的演员造型、不停修改的视频影像内容,对于面光编程师是很大的考验。由于地面投影的使用,面光采用的基本是低照度,群体演员面光的基本照度在300 lx~600 lx之间,基础白光的色温5 600 K。但是文艺节目部分的面光色温是有变化的,根据节目意境、视频色彩、服装颜色,面光色温不一样。例如节目《长鼓敲起来》的冰雪世界中,鄂伦春族在江边凿冰捕鱼的场景,采用蓝色调,演员的面光色温控制在大约7 000 K,浅蓝色基调。这种面光色温,既能保证演员的照度,又能保证场景色彩的一致性。节目《金色大地》中(图4),金色的麦田巨龙舞动,中原儿女舞动红绸喜迎丰收,在这种金黄色的色调里,演员的面光色温控制在大约4 000 K,演员的表演与金色的麦田、舞动的红绸融为一体。
2.2 观众席区域灯光设计
一个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需要营造全场一体的氛围和气势,所以,观众席区域的灯光设计也非常重要。郑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的观众席分为三层,一层、二层观众席是主要观众区域,分别设计有面光与逆光,三层观众席只有面光。二层观众席挑檐的灯光是一层观众的逆光,三层观众席挑檐的灯光是二层观众的逆光。
观众席逆光具有三个作用。
(1)营造整个体育场观众席色彩氛围,与视频内容、演员服装等视觉元素构成整体性。
(2)强化观众人物的立体感。
(3)灯具阵列造型强化建筑结构的线条感。主席台对面、观众席二楼挑檐安装的光束灯和体育场后区地面摆放的光束灯,勾勒灯光的空中造型(图5)。
图3 《滔滔黄河》
图4 《金色大地》
图5 光束灯效果
3 视频影像设计与呈现
视频影像已经成为大型演出舞美的主要构成部分,视觉效果对于演出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
本次开幕式的视频影像由地面投影和空中网幕呈现,132台大功率投影机从体育场三楼看台投射中间舞台和两条“幸福路”。其中,108台投影机从观众席东西两侧平均投射中间的长方形舞台,24台投影机从观众席两侧平均投射两条“幸福路”。中心舞台区投影机白光照度达到240 lx,保证视频色彩的饱和度。空中威亚吊装的三个同心圆LED网幕,最大的圆由29块网幕构成,每块网幕高10 m、宽4.4 m;中间圆由21块网幕构成,每块网幕高10 m、宽4.4 m;最小的圆由13块网幕构成,每块网幕高10 m、宽4.4 m。同心圆的两侧各有6块LED网幕,每块网幕高10 m、宽4.4 m。共计使用3 300 ㎡LED网幕。
80%以上的视觉内容来自视频影像,主要包括三部分。
(1)主题视频影像。在开幕式仪式部分,地面投影是第十一届“民运会”LOGO画面,空中LED网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字样(图6)。
(2)转场视频影像。开幕式仪式与文艺演出的过渡画面、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过渡画面,选用“星空”画面(图7)。
(3)节目视频影像。节目视频影像是整个文艺演出中与演员表演同样重要的部分,在三个篇章中,视觉的色彩风格各异。第一篇章是4个表现少数民族的节目,视觉是多彩、唯美的;第二篇章的视觉色彩是厚重的,例如白色、橙黄色、金色;第三篇章的视觉是亮丽、华彩的。尤其是全投影的中心式舞台,演员表演与视频影像的有机结合,是导演创意的核心,影像内容是节目的主题形象。节目《石榴花开》中,网幕呈现石榴树,地面圆形的演员方阵紧紧围绕在石榴树下载歌载舞,寓意“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图8)。视频图像画面的构成,是演员表演阵列的图形;视频影像的流动,是演员阵列变化的动线。节目《和合太极》中(图9),太极图的旋转变换,也是太极演员的表演动线,如果演员与视频影像不能有机结合,就是“两张皮”,视频影像也仅仅是装饰画,甚至干扰演员的表演。
图6 主题视频影像
图7 转场视频为“星空”画面
图8 《石榴花开》
图9 《和合太极》
图10 《吉祥欢歌》中的“飞毯”
图11 《和谐家园》中的“骏马”
图12 《多彩瑰宝》中的“蝴蝶”
图13 “朱槿花船”逶迤而来
4 智能道具的呈现
道具是每个节目表演的亮点,在全投影的舞台场景中,需要自发光和智能的道具,这是节目的一个亮点。
在《吉祥欢歌》中“飞毯”横空飘过(图10),自发光的飞毯随风“飘动”,既要让观众看到飞毯的花纹,又要体现飞毯的轻盈,威亚控制飞毯的起飞。在《和谐家园》中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图11),自发光的骏马随时能控制开关。在《多彩瑰宝》中飞舞的“蝴蝶”(图12),蝴蝶在上下飞舞中扇动翅膀。在《和合太极》中,太极演员手持智能编程的发光球,几千个发光球无线矩阵编程,能变化球体的颜色、亮度、频闪,与演员表演融为一体。在《山歌年年唱春光》中,“朱槿花船”逶迤而来(图13),“独竹漂”滑过水面(图14)。
图14 “独竹漂”滑过水面
图15 开幕式机位图
图16 黄果树瀑布现场效果
图17 黄果树瀑布电视画面
图18 《长鼓敲起来》现场效果
图19 《长鼓敲起来》电视画面
5 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增强电视画面效果
本次开幕式现场直播使用20个摄像机,机位图见图15。其中,“飞猫”摄像机1台,摇臂摄像机2台,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摄像机3台,无线斯坦尼康摄像机1台,其他是标头、广角、长焦摄像机。
虽然只使用3台AR摄像机,但是起到关键作用。在《多彩贵州》中,黄果树大瀑布飞瀑直下,现场只有网幕上的瀑布视频和地面投影的水流,而且网幕的画面和地面投影的画面是分开的(图16);对于电视画面的呈现,在1号AR摄像机拍摄的真实场景上,叠加上制作的虚拟瀑布的图像,使网幕上的瀑布画面与地面投影的瀑布衔接起来,同样用虚拟图像延展地面投影前区瀑布画面,让黄果树瀑布的电视画面比现场表现得更加真实、壮观(图17)。《长鼓敲起来》中的冰雪世界,鄂伦春族同胞在江边捕鱼,现场只有网幕上的积雪覆盖的村庄,地面投影是冰河(图18)。通过12号AR摄像机,空中漂着漫天的雪花,画面前景是冰河上面的冰花,电视画面既唯美又生动(图19)。
6 思考与感悟
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演艺技术的革新,视频影像已广泛应用于舞台演出等场景。强大的视频技术为演出服务,现代演出大量采用大功率投影机、LED大屏、LED网幕等,所以,视频影像内容如何与演员表演有机结合是设计师思考的重点。视频影像与表演的关系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是反客为主,否则,就会花里胡哨,成为科技堆砌。笔者在做灯光设计时,经常要求灯光编程师要盯着演员表演去感受灯光,不是紧盯灯光去设计灯光,这样可以避免灯光“抢戏”或者“干扰”表演。视频影像的设计也是如此,本次开幕式的视频影像内容修改到演出前的最后一刻,争取做到精益求精。
精彩演出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团队作保障,包括服装、化妆、威亚、配电等环节的工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从设备进场到演出结束撤场,历经近三个月,技术团队经受住高温、暴雨、狂风、秋寒的恶劣天气考验,最终保障开幕式的圆满呈现。再次感谢沙晓岚老师的信任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