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探析

2019-04-10贺文华

科技资讯 2019年35期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应用

贺文华

摘  要:管理会计可以围绕着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目标,以全新的角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性的衡量,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从而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会计主要围绕着财务数据资料开展带有一定的专业性、预见性、分析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并形成相应的财务报告,围绕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编制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案。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可以优化财务管理思维,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更好地适应未来财务管理发展需要。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会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b)-0087-02

1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价值

1.1 提高公益事业效益

管理会计可以有效地应对事业单位内外部的复杂情况,优化配置管理资源,提高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管理会计还可以强化提高监督效果,提高业绩的监督考核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满足事业单位建设需要。

1.2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财政体系管理的日益,要求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强调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采用管理会计可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体系。通过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领导优化预算决策,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提供丰富的财务数据信息,达到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可以优化财务管理的方式,提高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水平,探索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深化改革。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

2.1 财务管理模式单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提高创新性,财务人员应当更新知识技术,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但是,基层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人员有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更新不足,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财务管理需要,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有时不了解该单位的业务情况,在实际财务管理中不了解国家新的政策要求,因此财务统计、分析与实际业务工作的质量较低,影响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

2.2 资金管理缺乏规范

事业单位还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在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时缺乏合理与正确的规划理念,一些事业单位没能从公益事业的长远需要出发申报公共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时往往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还有的个别事业单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体系,没能形成科学的报销机制,因此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和资金风险。

2.3 财务沟通交流匮乏

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保密性强,但是财务信息沟通能力不足,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不能有效互动。一些事业单位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地查阅财务信息,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运行缺失,影响事业单位运行的合理性和决策有效性。当前事业单位还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许多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审计与监督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不能有效地执行审计任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外部监督机制的互动不足,不能实现第三方审计机构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有效互动,没能在良好的配合机制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控不足。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3.1 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事业单位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在于优化内部管理模式,保證事业单位以有效的方式进行高效的运转。事业单位需要深化财务管理的办法,基于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务运用的有效机制。首先,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还要构建优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明确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形成各部门有效配合财务管理的机制。最后,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兼容性与科学性,全面加强会计岗位的设计,对会计岗位进行合理的调整,构建权责相符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促进财务人员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版的会计管理工作知识,提高会计人员轮转的灵活性,引导会计人员在独立履职的同时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3.2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制度,应当提高资金的统筹安排与使用方面的能力。第一,事业单位应当加大预算编制、审批与执行工作的力度,充分地分析和考核财政预算执行方面的不足,在审视以往信息的基础上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第二,事业单位应当基于大数据技术与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对比中提高预算编制的整体质量。第三,应当在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全面控制,保证预算的真实性与编制的科学性。第四,成立以中层干部为主体的预算编制审核委员会,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目标与主要方法,根据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提高各自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质量。事业单位还要培养优化的全面财务管理人才,围绕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引进综合的管理会计人才,确保管理会计学习与管理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解决会计工作的具体问题。

3.3 建立信息化财务系统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当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财务人员完成会计核算、财政支付、公务卡结算尤其重要。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可以满足上级财政机关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监管的需要。首先,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建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安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加大常规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管理。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加大财务数据信息的公布力度,强调对某些具体财务信息项目进行预算编制申请,为财务数据信息的有效公开提供必要的保障,形成事业单位的特色财务数据信息的供给与分享机制,保证相关财务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最后,按照事业单位固资产、项目申请、预算编制、结算审核的需要充分的运用财务数据信息系统,有效解决公共财产问题的出发,达到全面提高财务内部管理水平的目标。

3.4 建立会计轮岗制度

为了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转,避免财务造假等问题是的风险,应当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轮岗制度,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整体性与科学性。第一,会计轮岗可以发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有利于更好地规避财务管理的风险,在科学的轮岗机制中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第二,运用轮岗制度还要优化轮岗人员的学习机制,促进轮岗人员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帮助会计人员适应新财务工作的能力。第三,在会计轮岗机制还要形成沟通体系,由专家组织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经验分享,帮助会计人员掌握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方法,提高会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管理工作的能力。第四,事业单位还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运用正反典型案例开展警示宣传,形成会计人员的客观公平理念,提高管理会计的自律意识,确保会计工作合理化。基于会计轮岗制度还要达到有效普及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知识目标,形成管理会计的报告制度,引导管理会计掌握各种会计工具,达到全面提高管理会计业务工作能力的目标和效果。

4  结语

事业单位面临着发展环境的转型,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应当创新改革,事业单位引进管理会计,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落实,实现财务管理岗位轮转制度的落实,优化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系统,达到智能化、高效化、科学化地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红秀.管理会计在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中国国际财经,2018(8):71-72.

[2] 岳杰.浅谈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1):99-100.

[3] 王悦.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7(30):110-111.

猜你喜欢

会计财务管理应用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