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教育中渗透戏曲武功演员的培养途径

2019-04-10窦平西王新启

学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教育

窦平西 王新启

摘 要: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舞台不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属性,而且还将演员的“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综合表演集中展现在舞台上,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人故事,使中国戏曲艺术富有特殊的魅力。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适当地渗透戏曲武功演员的培养途径,能够让广大学员清楚地认识到要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戏曲武功演员;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1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63

戏曲是中国文明的产物,其本身承载的历史非常悠久,值得大众去不断地探索和追逐。在戏曲中,会拥有众多不同的角色,其中具影响力的当属武功演员的存在,他们的出场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为节目增添十足的魅力,因此在关于武功演员的培养方面,需要找寻更为得当的途径,由此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武功演员,给戏曲文化的传承增加更深刻的内涵[1]。

一、在教育中宣传占据基础地位的幼功

戏曲表演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就表演专业来讲,它囊括了许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扎实的基础功,你就很难完成戏曲舞台上应有的武戏技巧。武功演员为了营造舞台上的时空环境,揭示故事情节,大都以形体舞蹈来表现,道白和唱腔都比较少,所以,要想塑造完成好一个身怀绝技的戏曲舞台上的英雄人物形象,必须从小开始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重视占据基础地位的幼功的宣传,通过适当的引领让学生们认识到幼功的重要性,使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启蒙教育。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对戏曲事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在学习戏曲武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定理想的彼岸,努力成为专业戏曲武功演员。

二、具备较为适宜的戏曲武功学习条件

在戏曲武功训练中,需要演员们拥有敏捷的悟性和良好的身体条件,由此为成为优秀的武功演员做充足准备,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功,而且要掌握舞台上需要的基本功法。比如“毯子功”系列中的:翻、腾、扑、跌、滚、摔等各种技巧的基本功练习[2]。如果演员自身具有的身体先决条件不是很好,或不能胜任这些基础功的要求,就很难完成这些强度高、难度大、技术条件复杂的训练,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很难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故而,良好的身体先决条件相当重要。在真正参与演出和排练过程中,遇到过学员在练习或演出的时候,出现受伤的情况,都是因为身体先决条件,也有一些人确实下了相当长时间的工夫,最后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须格外重视戏曲武功演员模仿力

在具体的戏曲武功训练中,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应该重视模仿能力的培养,通过稳步地提升模仿力,促使形象更加生动且深刻。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需要重视的是模仿动作的固定程式,只有真正地将细节落实到位,才能促使动作更加完美,由此稳定地进行练习。比如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关门、上马、下马、爬山、过河、咕噜猫、吊毛、前坡、抢背等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戏曲艺术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有规则地自由发挥,掌握这些技巧离不开模仿。前辈艺术家们在演绎人物的创作过程中,以生活为依据,用身段、舞蹈技巧把它升华成一套表演方法代代相传下来,而且有规律地统一在特定和表演范畴里成为典型的表演程式。在从艺过程中每个演员都必须掌握这些表演技法,按部就班地去學习每个传统程式中的招式。

四、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创新改革的思路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点关注改革创新的根本思路,才能推动戏曲不断向前发展,通过稳步地推进整体进程,促使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武功演员得以培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于传统给予足够的尊重,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结合着传统的文明,使得新颖的产物被接受,由此积极捕捉观众爱看的东西。创作的最高要求是在套用程式的基础上探索艺术表现的最佳境界,啃下苦功,专心琢磨创新出自己的独到绝招[3]。无论是剧本立意、身段动作、表演读白、音乐唱腔、舞美、灯光、音效、服饰、道具等各方面都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新感觉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继续发展和丰富中国戏曲传统艺术的最佳表现。例如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改编创作的小武戏《三岔口》就可以说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典范。

在教育工作稳步开展的过程中,重视戏曲文化的传承,同时关注优秀戏曲演员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戏曲武功演员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途径的宣传,通过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促使更多优秀的人员为戏曲的传承保驾护航,成为传统文明的传承者和宣扬者。

参考文献:

[1]李文玉.“戏剧戏曲教育”研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基于中国知网2000-2016年收录文献的计量分析[J].四川戏剧,2018(3).

[2]储著炎,徐冉.地方戏曲艺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态势论略——以黄梅戏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3]周希正,张轶.地方戏曲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湖北汉剧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6).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窦平西(1968— ),男,汉族,河北雄县人,中级演员,研究方向:演员培养。

王新启(1971— ),男,汉族,河北安平人,二级演员,研究方向:演员培养。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