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打磨经典诵读工程 熬制语文晨读心灵鸡汤

2019-04-10何文清

学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

何文清

摘 要: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感,培养语感需要在大量的反复的篇章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放声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首选方法,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从经典诵读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措施的制定等方面,提升晨读的效率。

关键词:晨读;诵读;经典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13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2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法对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经典作品诵读也是提高语文晨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确立经典诵读目标,增强晨读的方向感

经典诵读工作要致力于弘扬优秀文化、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世界,要让学生去体味、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砥砺心志,从而受到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在诵读中明事理、在活动中出内化、在践行中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学生求学正能量,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从而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利用中学阶段黄金时间广泛诵读文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是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加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力求把优秀的文化基因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

二、确立经典诵读内容,避免晨读的随意性

我们力求把经典诵读工程打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文化养分,努力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亲近名著,提升阅读品位。并确定了如下内容:一是课本内容,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梳理,形成系列化的诵读教材,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内化成语文素养,外化为写作中的主要素材,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二是国学经典,主要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经典,了解儒、墨、道、法各家的经典著作、主要人物、主要观点,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品味经典,主动接受优秀傳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三是高考作文,教师对高考优秀作文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纳,编写议论文写作素材,有事例、有名言、有哲理短思,激发学生巧用素材的能力,努力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三、制订经典诵读措施,提升晨读的效率

语文组常态性开展各种诵读活动,使之成为创设“学习型年段”的亮点和突破,使之成为学校创设“书香校园”的强大引擎,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把诵读工作引向深入。

1.营造氛围,形成期待。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工程,营造浓浓的悦读氛围,形成悦读期待,对于提升诵读质量、形成诵读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学校要求各班开辟“古诗文园地”专栏,将古诗文上墙、上板报,便于全体学生随时背诵。同时,引导学生向大觉山广播站报道本班经典诵读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2.播放视频,直观感悟。各班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晨读时播放名家品读经典的视频,可以是鉴赏一首诗歌,可以是品读一篇美文,可以是介绍一位作家。语文组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视频,每个视频控制在20分钟左右。在视频的选择上古今中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我们也关注时政热点,安排一定量的社会时政热点评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做到古今中外并包,诗词曲赋兼容。

3.摘录笔记,深化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通过摘录优美片段、精彩语段,加深诵读印象。读书笔记便于携带,易于复习,可以强化,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每个学生每天做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以备课组统一规定的语文诵读内容为主,各班语文科代表负责检查和督促。

4.作文竞赛,引领竞争。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开展作文竞赛既有利于发现人才,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通过竞赛,树立典型,通过典型,引领写作,形成“以赛促读,以读促写”写作氛围。语文组也尝试着将学生优秀作文打印成电子稿,利用多媒体投影,在学生当中进行宣传展示。一旦条件成熟,把学生优秀习作进行汇编,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成果之一。

5.评选活动,鼓励先进。语文诵读活动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为了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在学生当中开展“诵读之星”评选活动尤其重要。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用身边的榜样示范引领,形成诵读活动的持续机制。

6.课堂教学,无缝对接。语文课堂是进行诵读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把课内诵读和课外诵读链接起来,通过课内指导促进课外的诵读;通过课外诵读反作用于课内教学。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将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作为教学的重点。利用阅读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寻找经典诗词或美文背后的故事。把语文教学和诵读活动进行对接,追求诵读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