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2019-04-10王秀秀

学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

摘 要: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避免出现假、空、套话连篇,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并且融入真情实感,深入感受,才能形成独有的个性习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12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09

怎样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描述内心的真情实感,引领学生走入真实、鲜活的、接地气的、生活化的世界中。如何引导学生化解对习作的紧张,轻松地写好作文?我认为应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唐代画家张璪论画,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见解,这一理念与学生怎样感受生活、写好文章的思路极为契合。“外师造化”就是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去感受生活、留意生活。同时,要写出好作文,还应当“中得心源”。只有心有所得,才能产生心灵的融合,作文才会富有灵魂,展示出其应有的魅力。

一、“外师造化”懂得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多观察、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生活,接触身边的事物,同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平凡细微的事物:学会用“真”“实”的笔触去描写真人真事、倾吐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多一层感情,多一些色彩,多一些个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一)寻找机会,感受生活

好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生活的校园、家庭之中每天都是精彩纷呈的,如果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便能成就一篇好作文。记得三年级时,学校举行“校园趣味运动会”,最刺激的一项活动是“小小运水员”,比赛过程异常激烈,运动员们全情投入合作运水,啦啦队员奋力加油,整个场面热闹非凡。看学生热情万丈,我便趁热打铁,当天下午将活动过程的花絮照片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进行片段描写。结果,一张张夸张的表情栩栩如生,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的描写非常出色!有的甚至当堂就写出整篇优秀的作文来。因此,只要有意识地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到生活中有趣的画面,学生自然能“我手写我心”,写出精彩佳作,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成为会观察的有心人。

(二)创造机会,丰富感受

要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先得丰富学生的阅历,可以多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有“迹”可循。比如写一篇描写制作小手工的作文,为了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感受,可配合综合科教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关活动。比如,本校每年都会举行的“玉湖花样豆腐”烹饪比赛,选手们个个化身小厨师,紧张有序地精心制作一道道豆腐美食,评委教师们翘首以盼……有了真实的活动,有了亲身的经历,学生的作文活起来了,学生情至而辞发,写起来滔滔不绝。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带学生去亲身感受。

如同“外师造化”,只有多感受、多体验,学生的感受力才能不断增强,获取的生活素材才会不断丰富,作文自然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二、“中得心源”善于感受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情感的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只有放飞自己的情感,塑造独特的个性,学生的作文才能有“亮点”,否则只会是让人读来厌烦的“框架文”。

(一)融入个性

学生对周围的人、事都有自己独特的感知,甚至有着成年人无法企及的奇特感触。要使学生能从自己感受深刻的方面去细细体会,这样,作文也就注入了生命力。在教学作文《我的老师》时,不同的学生与教师的接触各不相同。有的感受到教师的严格,有的感受到教师的幽默风趣……在习作前,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有的从教师的关怀中读懂了爱;有的从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了教师的严;有的从教师的风趣调侃中感受到教师的个性;有的则从对教师的错误认识,到对教师的理解直至最后的“大彻大悟”。文章先抑后扬,不但写出了爱之深,还使作文有了个性。

(二)挖掘深度

没有深刻的感受,就谈不上有深刻的主题。因此,在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时候还要挖掘感受的深度。让学生遇事多想,多交流,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启发学生往深处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指导写一篇主题为“爱”的文章,如果让学生简单地感受亲情,这是肤浅的,还有师爱、友爱,以及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去想象,联想所有关于爱和被爱的感人事迹,最后才生成“为别人付出也是爱”的深刻感受。这样不断地启发,才能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得到更深刻的内心感受,学生的认识不止停留于表面,还有螺旋上升的呈现。

(三)重视细节

扎实的作文往往注重细节描写,能够抓住细节进行描绘的习作往往具有深刻的感染力。比如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包粽子”,即可以对整个活动场面的“面”进行描写,又可以聚焦某个同学的动作、神情进行“点”的刻画。在教师的平时引导中,学生渐渐懂得调动各种感官去参与,久而久之,学生的感受能力便趋于细腻、深入,作文就不会仅停留于表面,而会显得鲜活有生命。

总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升的,需要不断地强化,慢慢地累积。相信只要平时增强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就会给学生作文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给作文奠定更坚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海文.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7(7).

[2]许明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0(5).

作者簡介:王秀秀(1980.8— ),女,汉族,福建石狮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培养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