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与行动路径

2019-04-10陈军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校本课程开发

陈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开展优质文化教育。对此,高中学校要深入地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地域文化特色和教师优势出发积极开展语文领域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当辅助教学大纲,弥补新课标中存在的薄弱点,让教学更贴近地方实际,把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下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校本课程的教学队伍不能只局限于体制内的老师,还要动员社会的各界人士,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加入校本课程的讲授中,这样才可以真实还原传统文化,确保教学效果。本文从校本课程出发,分析了该课程设定的意义和途径,希望能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定位;行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认同汉语言且灵活、准确使用汉语,并且通过审美的培养和思维逻辑的提升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教育改革为了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实干型人才,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各校根据自身优势设置的个性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层面没有细致的规范,但是校本课程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发掘优秀文化,培养具备语文核心素养的传承性人才。以下主要围绕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设置校本课程的原则

(一)展现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不同地区的学校自身特色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学校自身特色也不相同,校本课程是把教育主导权交给学校,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学校充分的自由,让学校立足自身的基础设施等硬件设备和教师素质等软件设备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该课程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一方面老师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以高度责任意识学习该课程,只有师生通力合作,才能在提升学校社会形象的同时扩宽学生视野。学校设置校本课程要摆脱功利主义,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展彰显学校个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生存本领,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教育的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校本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满足学生对文学知识的个性化追求。学生对于想获得的知识领域和学习方式都有个性化的需求,传统高中语文教材通过要求学生背诵既定的古诗词或文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死记硬背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学生背过未必能熟练应用,更不用提文化认同。但是,校本课程则不同。为了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校在开设课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在了解学生文学诉求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三)激发教师潜力

校本课程除了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外,还能激发教师潜力。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设的课程,学校的特色其实是教师的个性总和。学校为了创设出独具一格的校本课程,就必须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调动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在专业领域外进行探索和突破,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承五千年且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领域广阔,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某个文学领域有很高研究的建树,但是碍于高考和教材束缚,老师很难展示自我,校本课程为老师展示自我提供了途径。

二、办好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立足地域特色

中国地广物博、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表现,校本课程要深入挖掘本地区特色文化,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既确保课程的趣味性,也要保证课程的内涵。中国传统诗歌数量庞大、浩如烟海,很多城市在历史上出现过瞩目典故,校本课程要从本地区历史典故出发,在介绍历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域自豪感,让学生在认同地域文化的同时传承优良传统,从而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灯塔,为教学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时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在可利用资源、教学设备支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交流,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承担历史责任的人才,高中阶段的校本课程要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思想价值为中心,通过经典文学的熏陶让学生认同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在面对互联网冲击和外媒舆论扭曲时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守住初心。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校本课程

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校本课程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扩宽课程的国际视野。首先,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备课。学校阅览室的参考资料数量有限、更新不及时,如果只是依据现有纸质文献资料备课,教学内容会非常局限、枯燥,甚至会打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传统的语文教育以老师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记忆、应付考试。校本课程要突破传统教育瓶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短片等形式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知悉汉字演化历史、掌握历史典故,从校本课程中感悟到古人的民族气节,并继承这种气节。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提升人文底蕴,为灵活运用文学知识、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创造新的路径。

(四)合理制定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设并不是选好课题、定好方向便可顺利开展的,必须要做好不同年级的课程规划和评价、奖惩制度,并且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校本课程是以学校自身理念为原点,以彰显学校个性为目标的课程。语文是一种文化学科,语文核心素养并不能一蹴而就,为了让校本课程辅助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在高一阶段,着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文学常识奠基,让学生对中国博大的文學典籍有初步且简单的认识;在高二阶段要进行重点培养,学校要以家国情怀的古文典籍进行重点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先贤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在高三阶段则要对学生进行文学思维领域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文学思维,则言行举止中都能彰显出较高的文学修养,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校本课程是学校个性的体现,能够让学生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文学核心素养,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从校本课程出发,分析了开设该课程的意义和途径,希望能为高中语文教育改革和学生文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雁,莫琼琼.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心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7).

[2]王书香,鲍远明.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Z1).

[3]张蕾.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8(29).

[4]刘国飞,冯虹.核心素养视角下关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21).

[5]汪明.基于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的“为何”与“如何”[J].教学与管理,2017(19).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校本课程开发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