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利用诗词教学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9-04-10王琼予

学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是一朵最为壮丽的浪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诗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尤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利用诗词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条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诗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2-010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00

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了关键。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素养的结合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调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针对诗词教学做了一番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走进诗词意境,在理解中提升境界

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精粹,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是民族传承的优秀基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诗词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在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各项能力以及思想情感熏陶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材中选编的诗词时间跨度大,内容、形式多元化,唐诗宋词元曲皆有涉猎,或豪放或婉约,风格多样。它们有的如山涧小溪,清新隽永,养人耳目;有的如高山峻峰,大气磅礴,动人心魄;有的如空谷清音,荡气回肠,发人深思。其内在的人文思想与文学素养足以令我们高山仰止,沉醉其中。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这些都是极为优秀的资源。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这阕词的用词非常精练,读来让人脑海中出现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为难得的是,它今昔对比,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现代英雄形象进行比照谈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磅礴大气,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向学生展示了与这阕词相关的图画,并为他们播放了同名歌曲。在图画与歌曲的共同作用下,教学实现了“图文互动”和“音文互动”,学生对词作意境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刻了,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由此取得了一种正能量效应,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震撼人心的诗词力量。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颇有收益。

二、重视诗词诵读,在感悟中培养能力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诗词的学习更是与读分不开的。“书读百遍”所能收到的效果不仅仅是“其义自见”,还能够取得“其情亦显”的效果。在诗词教学中,“诵读”一直都是教学的一条主线。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多层次的阅读和多元化的诵读,并以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并以此激励和引导学生。若长期坚持,随着时光流转,诗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养分经过吸纳和融合,定会融入学生的血脉,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定会为学生将来立身立业打下厚重的基础。

再以《沁园春·雪》的学习为例,笔者让学生先抓住“望”和“惜”这两个关键词,并以此展开诵读与品味。“望”字的作用是统领上阕,带领读者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其体会其中激荡澎湃的情感。“惜”字的作用是统揽下阕,依据古人的事迹来歌颂现代社会的英雄人物。在理解这两个字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切实体会到了作者叱咤风云的豪情,感受到了他的伟人气度。再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就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抓住“枯、老、昏、古、西、瘦”这些字进行感悟,并体会作者寄托在诗词中的无限愁思,感受“断肠人在天涯”的韵味。

三、借诗词发挥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激发潜能

从诗词的艺术风格上来说,它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好的诗詞能够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这种艺术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给学生的思维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因此,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诗词内容,还要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诗词进行品鉴赏析,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这样,诗词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富于个性化,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笔者就让学生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呈现的壮丽景象。但是,学生没有见过类似场景,如果只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文字,他们很难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漠之雄浑苍凉,也领略不出作品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韵味。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笔者就让他们先闭上眼睛,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悠远、跌宕的古筝曲,并引导学生展开遐想:“你独自走在沙漠里,抬眼望去,尽是无穷的飞沙,无边无际。前方有一座烽火台,一缕孤烟垂直升起。黄河蜿蜒伸向远方,有一轮残阳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这首诗中有一些留白,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展开合乎实际的想象,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他们所受到的思想情感教育也会不断深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诗词是经典中的经典,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切不可放过利用诗词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机会,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诗词教学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使他们具备充足的力量与智慧。

参考文献:

[1]何蕊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姚锦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9).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王琼予(1981.12— ),女,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诗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