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节入手打造求真的语文课堂

2019-04-10于九录

学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细节文本

摘 要:要从细节上打造求真的语文课堂,就要深究文本细节巧设问题,充分把握文本的不同价值,利用关键词引导对文本的理解,还要高屋建瓴地把握文本的整体意义。

关键词:语文课堂;细节;求真;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08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70

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它是教师智慧和理念的表达。只有充分聚焦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微末和关键之处,才能真正凸显文本的亮点和特色,也才能真正构建求真的语文课堂。

一、深究文本细节,巧设问题,统驭文本

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潜心研究。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深浅将决定他能否自如驾驭课堂教学,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和方式。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一般教师教学中主要是诵读、译文和情节的概括。我们设想一下,秦军千里迢迢“劳师袭远”,靡费甚巨,仅凭烛之武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退敌吗?那么烛之武为什么从几个方面的分析就能够退敌? 其实,烛之武的分析和表态,是让秦伯明白,自己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对晋国西部和南部构成夹击之势),所以秦伯撤军,但留下一支军队控制郑国的北门,既控制郑国又钳制晋国。

二、演绎文本内容,设身处地,理解内涵

教师在解读文章时,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是教学细节成功的表现,也是对文本深度挖掘并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开掘的体现。一名优秀的教师常常不受教参和其他辅助资料的左右,而是通过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抓住文本中的细节科学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取得明显的效果。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文中分析阿长喜欢“切切察察”,教师怎么讲,请学生怎么体会,也很难弄明白。如果找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设定问题,让学生之间悄悄地说:“这个老师长得真丑。”就这么一个细节,就能够淋漓尽致地解剖长妈妈形象中的弱点。

三、品读文本细节,抓住关键词,向文本纵深开掘

文本中的关键词非常重要,特别是诗歌教学中,教师对诗句的关键词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往往起到以一点带全篇的作用。

例如:《再别康桥》一诗中,“轻轻”和“悄悄”等词语的反复出现,从中可以窥探出诗人怎样的心里轨迹?作者在诗的开头连续用“轻轻”一词说明了怎样的内心情感?是怕惊扰,是呵护,是有怯意,还是有好奇窥探之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诗人在结尾部分又连用两个“悄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是失落,是黯然神伤,是孤独寂寞,是惆怅落寞,还是自知隐忍,怕伤了别人而果决离开?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弄明白,就能够触摸到诗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就能找到诗人蕴藉的丰富情感。

四、教学中,教师既要进得文本,又要出得文本

教师进入文本是为了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出得文本,是为了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反观文本,能够高屋建瓴地理解教材的本质的东西,领会编者的意图,结合时代的变化,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远的地方探索。

例如:《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但从当时的形势和木兰本身考虑,“代父从军”的故事是悲剧还是喜剧?我觉得是个悲剧。当然,有的探究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探究的过程本身就达到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抓住生成教学细节,突出亮点,点燃学生心灵智慧之光

教学中,教师对生成问题的有效处理往往既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可能便捷地处理文本的一些问题。例如:有一次听课,教师让学生翻译《醉翁亭记》的文句。学生译句:“寓于酒”——酒,可译为“酒”,其中一学生指出译得不准确,“酒”应当译为“喝酒的行为上”。教师及时指出,在译文中,涉及一些实词,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这一点拨不仅解决了一个点的问题,更解决了学生在驾驭文言文语句时常常出现的只靠死记而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

六、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结合单元,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重新命制练习题,才能达到对文本更好地利用的目标。例如:在学完《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后,教师布置作业:三篇游记均是借景抒情之作,请同学们抓住“借景抒情”中的“景”来归纳三篇文中的写景特点。抓住“情”字,归纳三位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各是什么样的情,表现了三位作者怎样的胸怀。这种对教材进行整合,对问题进行综合思考,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的宽度。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字词和文本内容的解读。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张力,能够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作为课堂,细节决定成败,宽度决定高度。要真正上好一堂课必须从文本的细节入手,多角度思考,才能上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課。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叶圣陶.谈教学的着重点[J].人民教育,1981(1).

[3]刘吉群.谈有效课堂中的课堂教学细节[J].成功(教育),2009(10).

[4]李淑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于九录(1966.2— ),男,满族,河北丰宁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和主题阅读。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细节文本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