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4-10李维永

学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小学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课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05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45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该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虽然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多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侧重于理论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素质教育改革倡导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闷头学的现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探讨,开阔了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符合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指导流于形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求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顺利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认真对待学生的分组,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基础差的小组成员来说,学习能力无法提高,严重影响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成员过于固定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但是就目前的分组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分组,而且这种分组具有长期性,忽视了学生的愿望与实际需求。从长远来看,小组内的成员基本固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相违背。其次,小组成员过于固定不利于新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兴趣。

(三)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缺乏合作精神。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讨论环节,小组内成员不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如小组内谁应该第一个发言等问题而产生争执,在教师要求小组交流时也不能有效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见解,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将教学活动与生活环境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关于礼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策划礼仪大赛,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设计参赛礼仪内容,最后让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的礼仪小组,让学生了解并亲身实践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发挥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

虽然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合作与交流情况给予指导。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能够合理分析问题,如在讨论过程中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与质疑,怎样妥善接受与处理等。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可以定期轮流更换,注重对于小组内所有成员能力的培养,避免顾此失彼,切实提高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品德与社会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精心选择具有讨论价值、适合合作交流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的数量一般限定在1到2个,问题的选定应具备一定难度,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产生思考的兴趣与动力,小组成员讨论的次数也应当予以合理控制,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有机会发言,集思广益。

(四)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将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合作的乐趣》时,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小组的学生完成一项手工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喜欢搜集素材的学生分为一组,喜欢绘画的学生分为一组,有的小组成员可汇报成果,以确保每一个学生有事情可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小组成员随时进行调整,以维护小组间成员学习水平的平衡[3]。

三、结语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该方法在应用时存在教师的指导流于形式、小组成员过于固定和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等问题,应采取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发挥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萍.品德与社会课中探究式学习的具体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5(9):24.

[2]胡振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7(4):43.

[3]吴佩英.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6):92.

作者简介:李维永(1962.9— ),男,汉族,山东邹平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责任編辑 李爱莉]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小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