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9-04-10伍进辉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中语文学生

伍进辉

【摘要】基于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解析,本文就主体性意识定义进行阐述,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围绕两点进行分析:学生学习被动,片面追求直观效果。基于此,对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意识;高中语文;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主体性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型出自主性、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十分重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主体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并没有得到良好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主体性意识的定义

主体性意识,就是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就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包括自主性、创造性。自主性,就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学习。部分学者认为自主性意识,就是“自由活动”。自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创造性,就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模式的活跃状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该教学背景,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学生学习被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生学习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会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提问的目的,不仅是增加师生互动,也局限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思考。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并没有给学生很多时间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不利。

(二)片面追求直观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表面上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中。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得到很多运用,但是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并不能体会到文章表达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无法实现现代教学的要求。

三、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激發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教学内容无法有深刻的理解,难以实现情感迁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章,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建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迁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囚绿记》这一文章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绿色具有怎样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囚绿记》,作者通过文字的描写,利用自身与一支常春藤之间的“互动”表达一些情感。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轻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描写的内容,感受常春藤的生长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当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段,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学生的思想不仅发生碰撞,同时其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也得到提升。

例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教学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首先,将学生分组,根据学情科学分组,保证分组是合理性,使学生共同进步。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文章情感。如: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原因?文章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再次,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组织学生评价,使学生展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比较紧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答的方式开展交流,学生比较被动。自古以来,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便是不平等的,尊师重长是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也是因为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例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时,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认识,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互动,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认真解释,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以此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高中语文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春生.谈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学周刊,2018(35).

[2]茅利平.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3]吴跃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高中语文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学生写话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