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教育的关键在家长观念的转变

2019-04-10李宜江

中国德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字塔蜗牛理性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它可以一飞冲天,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到塔顶。另外一种动物也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能爬上去,这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当蜗牛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蜗牛,不是雄鹰,但是掉下来、乐观地再爬,战胜一切困难爬到金字塔顶端的蜗牛,背后肯定有永远支持他、鼓励他的家长。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并在这方面负责情感和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准则的传授。”[1]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教师,是永不退休的身份与职业,家长对于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性自不用多说。然而,对于家长这个角色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扮演好,称职地履行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这份“职业”恐怕是所有职业中少有的不需要经过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的,对家长角色的准备更多是物质上的准备,加上必要的思想准备。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想要生孩子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养孩子,是否作好了当家长的思想准备了。至于我们应该怎么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不断健康成长,使孩子成长为他自己,则缺乏必要的考虑。如何教育孩子,对于这样的家长而言更多地是通过父辈教养方式迁移,同辈群体交流,报刊书籍、网络媒介后天学习等途径获取零碎的、似懂非懂的认知。这些学习固然重要且必需,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观察、反思来不断促进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者母亲。

在这里,孩子不仅是家长教育的对象,也是家长获得专业成长的源泉;孩子不仅是家长生命的延续,也是家长生活方式与人生价值的超越。不同的孩子或者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家长教育理念或方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家长只有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面对不同的孩子或者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或理性、或宽容、或豁达,从而理解、支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使自己的孩子独特、平凡而又幸福。

一、独特的孩子需要理性的家长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所以,你的孩子就是上天赐予你的独特礼物,他有自己的生理特征、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有喜欢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表达方式,有独特的对人、事、物的看法与感受。虽然这些独特的表现,离不开人类的共性基础,离不开家长遗传基因的作用,离不开生活环境的熏陶,但无论如何,他就是在那么多的“离不开”中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个性、独特的印记就这样在浑然一体中越来越清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就会感叹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管了,越来越没有以前那样可爱了。因为,家长没有将孩子看成是独特的、有个性的,而是用世俗的或者某个所谓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塑造自己的孩子。如果塑造成功了,家长就成为了别人赞赏声中所谓成功的家长,倘若塑造失败了,孩子就成为家长眼中不争气的家伙。家长有想过用孩子能够接受甚或喜欢的方式去与他交流吗?家长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了吗?我们是孩子所希望的那个家长吗?我们让自己成为适应、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了吗?所有这些,需要家长的理性,需要家长对人性、对人群、对儿童、对自己的孩子有合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尊重,有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理解与遵循。

现实中,可能没有哪个家长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同事、同学、朋友、亲戚等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但是如何比较则考验家长的理性,不同的家长比较的内容与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家长往往是拿自己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与别人家孩子某些方面的优点进行比较,而且不能理性分析和坦然面对,比较的结果常常是孩子不争气、自己很生气。理性的家长常常是拿自己孩子的各个方面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客观多维度的比较,既能看见自己孩子的优势,也能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这样比较的结果常常是孩子很獨特、自己很坦然。

人们常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最优秀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同样的道理,没有最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只有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没有最优秀的孩子,只有让家长最喜欢的孩子;孩子的独特与家长的理性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独特的孩子需要家长的理性分析与悦纳,理性的家长能够尊重理解孩子的个性与独特。这时,孩子的独特发展与家长的理性看待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独特的孩子不能得到家长理性的分析与尊重,家长的理性又因孩子的独特而逐渐丧失。这时,孩子的独特与家长的非理性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2]因此,静下心来,理性地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成长为引领孩子健康发展的人生导师,才是家长一生的课题。“儿童的自然本能要么没有被重视,要么被认为是坏的、不受欢迎的东西,因此需要加以压制和阻止,以顺从外部的标准。”[3]家长难以成长为适合孩子独特发展的理性家长,主要是因为家长承载了太多的世俗眼光、他人评价和名利诱惑。这需要家长对世俗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他人评价保持一定的冷静,对名利诱惑保持必要的定力。

二、平凡的孩子需要宽容的家长

人类生存的常态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注定是平凡的。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美好设想一般不过如此:能够健健康康,接受过高等教育,获得一定的生存发展能力,找个收入尚可、相对稳定的工作,组建一个和睦的小家庭,生个健康、可爱的小孩,孝顺家长。其实,我们心里清楚,就是这样的美好设想,要想实现也非常不易。事实上,这样的美好设想能实现的家庭本来是可以有更多的,只是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渐渐偏离了原初的设想,让本可以实现的理想变得那么遥不可及。你看,本来在理念上,家长对孩子没有太高的期望,但是一旦回到现实和实践中,家长却不能原谅和宽容孩子的一些失败或者个性化的诉求。比如孩子回家后没有先做完作业而看电视,家长就批评;没有先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而是先吃了几口菜,家长就不耐烦地教他怎么吃饭;没有考到高分,没有拿到第一,没有你同事、朋友的孩子表现好,家长就生气;没有按照你设想的方式生活与学习,没有成长为你所希望的孩子,家长就失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跟孩子讲,不指望你怎么怎么样,另一方面却又不停地数落孩子这不是那不是,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口是心非。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它可以一飞冲天,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到塔顶。另外一种动物也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能爬上去,这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当蜗牛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蜗牛,不是雄鹰,但是掉下来、乐观地再爬,战胜一切困难爬到金字塔顶端的蜗牛,背后肯定有永远支持他、鼓励他的家长。这就是家长的宽容,是家长在对世事洞察和人生感悟的基础上,对自己孩子的理性期待,不因孩子的优秀而过于沾沾自喜,甚至到处炫耀,也不因孩子的平凡普通而心灰意冷,甚至到处抱怨。

其实,孩子现在身上的一些所谓毛病,做家长的当年身上也基本上都有,甚至更严重,只不过家长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抑或希望孩子不要犯家长当年的错误,走家长走过的弯路,殊不知孩子也是需要类似的成长历程,他们也需要在错误中成长,在磨炼中造就。宽容孩子的平凡,乃至不足,就是家长的伟大。宽容不是纵容不管,更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期待,而是建立在对孩子客观、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对孩子一时、一事、一阶段,甚至是一辈子的普通、平凡给予理解、面对或接受,能够认识到孩子的平凡是常态,不平凡是可遇不可求的。“学会如何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4]孩子的平凡不是孩子的平庸與自甘堕落,而是孩子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成长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进取乐观,是虽普通、平凡但依然不放弃学习、成长。

三、幸福的孩子需要豁达的家长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这毋庸置疑。但是,家长若不豁达,不做精神上的贵族,则苦心给孩子营造的“幸福”,孩子也感受不到。此时,家长就会批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前些年,媒体有一个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掀起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热烈争论。这种争论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幸福既离不开客观的环境与基础,也离不开个体主观的感受与体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与其抽象地争论什么是幸福,家长不妨问问孩子:“今天你幸福吗?”也不妨问问自己:“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到真正的幸福呢?”越小的孩子可能幸福就越简单:有个心仪的小玩具就行,可以看喜欢的动画片就行,能到游乐园痛快地玩一天就行,美美地吃上一顿就行,不再去课外补习班就行,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不打骂就行,有一点零花钱自己支配就行……孩子渐渐大了,幸福也就不再那么简单了:没有豪宅与名车不行,没有体面的职业与高收入不行,没有权力与地位不行,没有出入高档场所与众人相捧不行……那些幸福,多数孩子是享受不起的。所以,他们就不再幸福,不再表现出孩提时的那份纯真,这时做家长的也跟着高兴不起来,暗暗自责自己怎么不是富一代。其实,孩子的幸福感有这么大反差,家长也是有责任的,因为我们不断地给孩子灌输“幸福”是什么,告诉他们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才能找到体面的职业,然后才能受人尊敬,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在这些世俗的“幸福”中,孩子最最珍贵的“童心”泯灭了,即使孩子得到了我们告诉他的“幸福”,也可能是“被幸福”了。

孩子的幸福其实一直都是简单的,只是我们做家长的不够豁达,放不下世俗的眼光,不断地给孩子灌输一些世俗的“幸福观”,让孩子的幸福渐渐变得不简单,让孩子越来越辛苦地负重前行。不论家长的物质是多么地贫乏,都要做精神上的贵族,做精神豁达、心胸宽阔的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快乐就是我的幸福,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我始终理解你、支持你、悦纳你。你要生活得开心,开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就有一种叫‘穷开心。”不是告诉孩子:“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有指望了,就指望你了,你要争气;我们是被时代给误了,你看你现在的条件多好啊,你不出人头地怎么对得起我们呢?”

其实,若是我们的孩子能够成长为心地善良、脑袋不笨、身心健康和自食其力的人就是非常了不起和值得欣慰的事。但是,家长总是很矛盾,孩子不优秀时,感叹说只要优秀就心满意足了;孩子真的优秀了,又总是希望更优秀,不断加码。在孩子很小、一切尚未确定的时候,总是满怀憧憬和加压;在孩子接连考试成绩不理想、感觉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总是抱怨指责和放弃。孕育孩子时伴随的那颗理性、从容的初心在不知不觉中滑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矣。”在今天,物质上抚养一个孩子已属不易,精神上教育一个孩子更是困难。难做到并不代表做不到,面对困难,家长需要学会自我教育,需要根据孩子发展的阶段和实际需求,不断地转变家长角色,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按《说文解字》对教育的理解,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可亲可近的榜样,家长就是要做一个理性的、宽容的、豁达的人。家长要学会在孩子的点滴成长中与他们一同成长,理性地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宽容孩子的平凡与不成功,鼓励孩子成长为自己,收获属于孩子自己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6.

[2]任钟印.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1.

[3]约翰·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76.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3.

【李宜江,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秦 岩

猜你喜欢

金字塔蜗牛理性
Great Vacation Places
海底金字塔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蜗牛说
小蜗牛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