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花
2019-04-10林健勤
林健勤
小学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主要途径。但美术教育不等同于美育。前者是基于传授美术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后者是以审美的方式育德、育心、育魂,对人性的塑造更立体,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因此,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着美育的使命,以美术课程为载体,以美术创作活动为过程,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充分发掘美术教材美的元素,系统地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素养,带给孩子美好的未来。
一、充分发掘小学美术教材中美的元素,浸润每个孩子
小学美术教材里收录着大量的美术作品范例,这些作品范例经编者深思熟虑而精心挑选,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包括绘画类、工艺美术类、建筑类、雕塑类等。这些艺术品的造型、构图、线条、设计、色彩都充满美感。细细欣赏我们还会发现这些艺术品透露着作者基于那个时代的思考;饱含着作者对艺术美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和智慧。当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欣赏教材中这些中外名家的绘画作品或举世闻名的雕塑、建筑时,往往惊叹于作品的艺术美。欣赏的过程就如同和艺术家的精神灵魂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审美。
小学美术教材中还收集了一些民间文化代表作,这些作品往往蕴藏着中华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传统文化本身之美和其中鲜明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孩子,传承这些文化也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文化之美产生敬仰之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欣赏这些民间文化代表作,让孩子们身心愉悦的同时,又深刻地领会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美,确立文化自信。
此外,教材中还收集了同龄孩子的范作。这些范作代表着当今孩子的眼光;代表着他们的审美方向;代表着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龄人的作品,更能走近孩子的心,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文化修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并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正是这数以千计的范作,在孩子心里埋下的一颗颗美的種子,经过几年系统的课堂训练,这些种子会慢慢发芽、长大。埋下的种子越多,开出的花就越烂漫,最后形成孩子的审美观,帮助孩子追求美好人生。
二、发挥美术创作实践活动的体验作用,熏陶每个孩子
小学美术课是通过培养孩子的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再结合教材要求创作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孩子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追求完美的过程,经过不断地思考、创作、推敲、修改,激发孩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发展他们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创作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个体独立的创作,也可以是小组集体智慧合作去完成。无论哪种形式的创作,都要经感受体验到实践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他们慢慢去感受同类艺术品的审美特点,再通过丰富的想象创作出雏形,然后再进行实践创作。这个过程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进步、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感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保持美术教师的美育意识,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由谁培养人?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美术教师保持美育的意识尤为重要,美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技法,还要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这也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心价值所在。为此,教师应树立审美教育的全局观,保持对时代和专业的敏感性,如在专业知识提升方面,培养美术教师的敏锐观察力,美术学科的本体性美育知识,国画、油画、水彩等专业知识。在提升自身美育修养方向,还可通过师德模范的职业态度熏陶,增强职业认同感,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教育视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美育能净化人的灵魂,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以美启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带领着孩子们感受教材中美的世界,参与各种各样的美术实践活动,时刻保持着美育的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这正是新时代美术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