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实践融入作文课改
2019-04-10胡薇娟
胡薇娟
课改前:无米之惑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知,作文成绩几乎占据中考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长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殚精竭虑地去命题、指导和讲评;另一方面,学生却“畏文如虎”,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材料,于是,说假话、写假事,毫无真情实感的作文比比皆是。
面对这一现象,我曾坚定地认为:学生写作难,一定是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写作技巧不够!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一遍遍地改进教学措施,坚持每周开展一节写作辅导课,从“凤头”“猪肚”“豹尾”、人物描写、抒情议论等角度,不厌其烦地给学生灌输写作知识。当我洋洋得意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写作技巧,定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时,我却仍旧失望地发现,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干巴巴的语言,毫无美感可言,作文仍然是学生的难题。
课改:寻米之旅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偶然一次,我阅读学生的周记,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是一个作文成绩中等同学心声:“老师,感谢您一节节精彩的作文辅导课,让我掌握了很多的技巧,但是,我却发现我没有材料可写。您的写作技巧如同给了我一口精美的米锅,和一个个烹饪美味米饭的技巧,但是我却‘无米下锅,只能看着米锅继续发呆,老师,我希望您能教给我们轻松获取材料的好办法,让我们真正不再惧怕作文,轻松烹饪出一锅锅美味的米饭……”
是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根本原因是学生掌握的材料太少。充当学生写作内容的生活素材,并不是广泛阅读课外书就能够达到的。朱熹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过程中才能体会生活,而这些生活经历,就像一股“泉眼”,为学生的作文内容提供“源头活水”。
番禺区课改的核心是“研学后教”,“先研学”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先了解上课的内容,发揮学生的主导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我之前一味执着于讲授“写作的技巧”,却忽略了让学生主动获取写作材料的机会,这无疑是“教师主导”的课堂。
课改后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这是一门集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新生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因此,我积极尝试将语文综合实践课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让学生走出单一、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实践天地中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写作内容,酝酿写作情感,张扬写作个性。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泉眼”,有效改善学生“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
课改后:有米之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是学生围绕主题,探究人与自然、社会等问题,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括主题研究学习、社会实践、探究自然等领域,还包括班会、级会等班级传统活动、还包括科技节、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目标是: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等良好品质。
1.课改体验之一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以“月亮”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学生虽然每天看见月亮,但对“月亮文化”却知之甚少,自然难以写出内容丰厚的作文。于是,我组织开展了“我和月亮有个约会”主题实践活动,把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即“神话、故事表演组”“月亮风俗讲述组”“月亮诗词朗诵组”“月亮常识、谜语、对联、歇后语考查组”“月亮歌曲演唱组”、“探月工程介绍组”鼓励学生从六个方面,综合探究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汇报课上,大家热情高涨地汇报自己对“月亮文化”的探究成果。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不仅拥有自己收集的材料,与他人交流中又获得了更多材料,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大家一气呵成,“乐为有米之炊”,写出了一篇篇独具匠心的作文,例如《我是小小探月工程师》《我和嫦娥姐姐约会》《月球探险记》等,涌现许多美文佳句:
例文1:未来的月球还有绿树和红树和七色花。绿树是地球上的树。七色花可以的发射光线,把偷果子的人一网打尽。红树可以在一秒中结出一万多个果子。有了这些树和花,月球会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遥想未来的月球》
例文2:在未来的许多年后,人类终于可以在月球上“蹦”了。那天,我坐上飞船飞向了太空。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中,茫茫一片,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欢快的心情在心中激扬起来。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例文3:在这冰雕雪地宫殿中,人看见了嫦娥。她好美丽呀!身材窈窕,一身缟素,洁白如冰雪,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高贵雅致、清丽脱俗的气息,红颊樱唇,宛如披月棠梨,沐露玫瑰,清艳绝伦。
《我遇见了嫦娥仙子》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溪水自然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这段话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正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拓宽了学生的作文内容,令他们信手拈来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写作不再是无源之水。
2.课改体验之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广州中考作文立项评分表从2012年开始,内容项说明加入了“情感真挚”的评分点,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与作文主题一致的综合实践活动,营造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酝酿写作情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有效改善作文无病呻吟的干巴现象,让学生快乐地烹饪一锅锅美味的“作文之饭”。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护和浓浓的关怀之情,而且用作文语言向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作文课同样承担着教学育人的重要责任,因此,我把它设计为融思想教育和习作训练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调动情感。上课开始,我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著名歌曲,引导学生观看经典电影片段《妈妈再爱我一次》,朗诵朱自清《背影》的感人散文,通过动人的歌曲、感人的电影场面和细腻的文字,让父母的爱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很多同学触动情怀,思想产生震撼,当场泪流满面,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无私。
感恩实践。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后,我要求他们把感恩之心用在日常生活中,并把这个星期定为“感恩一星期”,每个学生回家认真观察父母为自己操劳的神态和动作,回忆与父母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要求学生身体力行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并且随时在日记本记录下自己感悟。
回归作文。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以“感谢父母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经过“感恩一星期”的综合实践,同学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父母博大无私的爱,习作可谓文思如泉,佳句迭现,篇篇感人肺腑。
佳句1:“父母就像参天大树,我们就像那稚嫩的小树,在父母的树荫下渐渐长大,在父母参天大树的呵护下,我们慢慢的由小树长成参天大树!”
佳句2:“有一种爱让我震撼,有一种爱让我流泪,有一种爱让我成长,有一种爱让我懂得珍惜,学会坚强……这就是源于血脉亲情、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父爱与母爱。”
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用心实践,用情体会,生活就会充满温情,习作内容自然也会真情流露。由此深信,这样的作文综合实践课,不仅酝酿了学生的作文情感,也是一次感恩的精神洗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之路仍在继续,我的作文探索之旅也在不断进行。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作文课改的课堂,是语文课程改的一道亮丽风景,她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情和探究。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写作内容,酝酿写作情感,张扬写作个性,使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像一股“泉眼”,为学生的习作注入了新的“活水源头”,让学生“乐为有米之炊”。让学生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让学生的写作更轻松,让学生的作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