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纹外露对外固定架钉道感染的影响

2019-04-10曹杰吕辉照赵枫龚冰南

骨科 2019年2期
关键词:浅表固定架螺纹

曹杰 吕辉照 赵枫 龚冰南

外固定架钉道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临床上主要通过钉道护理和改进螺钉材料来预防钉道感染[1]。外固定架置钉时螺纹可能位于皮外,也可能位于皮内,螺纹外露与否对钉道感染产生影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架临时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32例,现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螺纹外露对钉道感染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具有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指征;③Schanz螺钉进钉点皮肤完整。

排除标准:①Schanz螺钉进钉点皮肤损伤,包括擦挫伤、裂伤等;②合并大面积肌肉坏死,无保肢的指征;③合并严重血管损伤,无保肢的指征。

二、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人332例,均采用单边外固定架临时固定。其中男220例,女112例;左侧177例,右侧155例;年龄为(33.4±2.6)岁(27~51岁)。受伤原因:摔伤120例,高处坠落伤42例,车祸伤135例,机器伤35例。按Gustilo分型:Ⅱ型79例,Ⅲ型253例。清创与手术时间为(182.4±27.9)min(62~214 min)。伤口闭合方式:二期缝合62例,植皮覆盖50例,皮瓣转移220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76.3±9.2)d(66~93 d)。合并症:糖尿病12例,营养不良7例。合并伤:颅脑损伤8例,血气胸2例,肋骨骨折11例,空肠破裂1例,锁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骨折2例。

按螺钉的螺纹是否外露皮外,分为皮外组与皮内组,其中皮外组164例,皮内组168例,两组年龄、性别、侧别、外固定时间、Gustilo分型、清创与手术时间、伤口闭合方式及合并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三、治疗方法

手术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清创伤口污染及坏死组织后,采用创口脉冲冲洗系统(WZ⁃WDS⁃01,宁波五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反复进行伤口冲洗。复位骨折后,选择单边组合式外固定架(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临时固定,其中外固定Schanz螺钉直径4.5 mm,材料为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5832⁃1的不锈钢。外固定架置入胫骨前内侧,分别在距离骨折端2 cm以上的胫骨远近端皮肤完整处,作长约0.5 cm纵行切口,钝性分离筋膜及皮下组织直达骨面,插入适当的钻头套筒,用直径3.2 mm钻头进行胫骨骨皮质钻孔,注意需钻透对侧骨皮质。取出钻头,通过套筒拧入已选好的Schanz螺钉,螺纹需到达对侧骨皮质,根据术中需要确定螺纹外露与否。同样方法分别在骨折远近端各置入2枚螺钉,2枚螺钉距离约3~5 cm。安装钉夹和连接棒,确认位置满意后,锁紧钉夹。伤口处理完毕后,针眼处无菌纱布覆盖。术后按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日酒精消毒针眼,无菌敷料敷盖。开放创面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更换为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

四、评价指标

(一)钉道愈合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azation,WHO)《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2017)》[2],将钉道愈合情况分为3个等级。甲级:愈合优良,组织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切口有脓性分泌物。

(二)钉道浅表感染

取出Schanz螺钉前,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出螺钉后,立即用无菌拭子提取钉道浅表组织内的分泌物样本,送细菌培养,记录细菌菌种类型。

(三)钉道深部感染

在浅表分泌物提取结束后,局部再次消毒铺无菌巾,用20 ml注射器针头深入钉道直达骨隧道,抽取部分骨隧道内容物,送细菌培养,并记录细菌菌种类型。

五、统计学方法

表1 皮外组与皮内组一般资料比较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IBM公司,美国)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组间年龄、外固定时间、清创与手术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侧别、Gustilo分型、伤口闭合方式、合并症、愈合等级、感染例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细菌构成比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钉道愈合情况比较

皮内组钉道愈合等级优于皮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5,P=0.001),见表2。

表2 两组间钉道愈合情况比较(例)

二、钉道感染情况比较

皮外组浅表感染96例(占58.5%),皮内组浅表感染101例(占6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769)。所有浅表感染均通过换药痊愈。皮外组深部感染21例(占12.8%),皮内组深部感染2例(占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2,P=0.001)。皮外组1例深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后感染控制不佳,予二期行清创术后痊愈;皮外组与皮内组其余感染病例均通过抗感染及换药等治疗后痊愈。外固定螺钉螺纹外露与内置感染情况如图1所示。

三、钉道感染与Gustilo分型的关系

GustiloⅡ型浅表感染21例,GustiloⅢ型浅表感染17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85,P=0.001);GustiloⅡ型病人未出现深部感染,GustiloⅢ型深部感染23例。

四、感染细菌学分析

皮外组与皮内组钉道感染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分别占84.5%与82.5%,而且两组间的细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钉道感染的细菌学比较

讨 论

图1 外固定螺钉螺纹外露与内置 a:外固定螺钉螺纹外露皮外,钉道少许分泌物,周围组织轻度炎性反应;b:外固定螺钉螺纹内置于皮下,周围组织无明显炎性反应

钉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之一,Jennison等[3]认为钉道感染可人为分为3个阶段,①炎症期:螺钉或外固定针由于材料刺激、皮肤压迫或摩擦导致皮肤激惹,可引起皮肤的急性炎性反应;②细菌定植期:细菌定植后可表现为钉道处皮肤红肿疼痛、渗液增加,细菌培养常呈阳性;③钉道感染期:细菌可侵入深层组织或骨组织,除有以上两个阶段的表现外,还伴随全身感染症状或螺钉的松动,大量流脓,细菌菌量明显增加。国内外针对钉道感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固定螺钉的材料、涂层或护理干预对感染的影响[4,5]。临床上因个体差异、病情需要或医生的个人习惯,Schanz螺钉的螺纹可能位于皮内或皮外,而螺纹外露是否对钉道感染有影响尚无文献报道。

一、螺纹外露对钉道愈合的影响

Lagerquist等[6]认为异物会延长创伤愈合的炎症阶段、延迟创口收缩和上皮形成,是创伤愈合的物理屏障,也可能是感染的源头。Britten等[7]对Ilizarov矫形病人进行观察,发现外固定钉道的炎性刺激常见,但大部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Ozkan等[8]也对美国的2013例Ilizarov外固定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发现钉道不良愈合率约为19%~23%。但Britten等[7]和Ozkan等[8]的研究对象均为光滑的外固定针,外固定的Schanz螺钉对钉道皮肤的刺激是否类似尚不明确。

本研究中,螺纹置于皮内时钉道丙级不良愈合率为 1.8%(3/168),这与 Ozkan等[8]的研究相似。Warme等[9]在对公山羊骨折外固定研究中发现,相同曲面的固定针对骨和软组织的生物刺激效应相似,所导致的组织坏死和炎性刺激也相似。笔者认为螺纹置入皮下时,与皮肤接触的螺杆和克氏针的曲面相似,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刺激类似。螺纹外露时钉道丙级不良愈合率为14.6%(24/164),远高于皮内组,螺纹外置不利于钉道的愈合,这可能是因为螺纹随着肢体的活动,对钉道周围皮肤组织形成反复的切割损伤,导致局部皮肤坏死或出血,使局部组织持续处于炎症期和增殖期,抑制了组织的愈合。炎性刺激所产生的肉芽组织、血循环较差,对细菌定植的抵抗能力差,可能为钉道感染埋下隐患[10]。所以笔者认为采用Schanz螺钉进行外固定时,应尽量将螺纹置入皮下或选择短螺纹的螺钉,避免螺纹对钉道周围组织的干扰。

二、螺纹外露对钉道感染的影响

国内外对外固定钉道感染率的报道差异较大。Cavusoglu等[11]报道1999年至2008年英国的外固定感染率为46.3%,但该研究中钉道感染不是以细菌学检查为标准,而是以钉道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为标准,该感染率值得商榷。Cam等[12]对外固定架固定后可疑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学检查,感染确诊率仅为20.1%,但未区分是浅表还是深部感染。

本研究的总体浅表感染率为59.3%(197/332),高于文献报道。在部分钉道甲级愈合的病例中也检出细菌,而且所有确诊为浅表感染的病例均通过抗感染治疗及换药后痊愈,未造成严重后果。原因可能是由于钉道局部刺激,在金属与皮肤组织周围形成环形腔隙,腔隙内的炎性组织或渗出物容易导致细菌的定植,但在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定植的细菌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会致病。同时笔者在该研究中发现螺纹置于皮外和皮内时,浅表感染率分别为58.5%和6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与螺纹置于皮外形成的螺旋钉道相比,虽然螺纹置入皮内形成的光滑钉道有助于保护周围皮肤组织,但在浅表区域的保护作用较弱,无法阻挡细菌的定植,但可能有助于减少浅表区域定植的细菌数量,进而降低深部感染的概率。上述推测通过深部感染率的研究获得部分印证。皮外组深部感染率达到12.8%,而皮内组则仅有1.2%,原因除了浅表区域细菌数量不同,可能还与螺纹外露时与周围软组织形成的螺旋腔隙宽度较大,深部组织通过该腔隙与外界接触提升感染概率有关。而且由于肢体的活动,外露的螺纹与皮肤组织反复切割,可能导致钉道周围皮肤组织的坏死及继发的炎症、渗出,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这也更加容易导致细菌向深部转移。所以选择Scanz螺钉时应尽量选择短螺纹螺钉,螺钉尽量没入皮下层,减少螺纹对皮肤组织的切割。同时,在围手术期应提高对螺纹外露病人的钉道感染护理级别,加强钉道的抗感染护理,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生素类隔离药膏保护钉道。

本研究中发现,GustiloⅢ型的浅表感染率和深部感染率均明显高于GustiloⅡ型骨折,这与Elniel等[13]的研究结论相似。Elniel发现GustiloⅢ型的外固定钉道感染率为52%~79%,而GustiloⅡ型和Ⅰ型的钉道感染率仅为17%~30%和1%~3%,文献中观点认为创伤时的组织损伤及坏死程度决定局部血循环情况,血循环的破坏导致伤口抗感染能力下降。由于肌肉组织具有丰富的血循环,可以有效抵御细菌向深部组织侵袭,所以Scanz螺钉由肌肉丰富的小腿外侧入路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更多数据研究进一步支持。

三、螺纹外露对细菌菌种的影响

与开放性外伤相似的是,本研究中皮内组与皮外组感染的主要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82.5%与84.5%。虽然大部分感染均能通过抗感染治疗和换药痊愈,未出现严重后果,但皮内组仍出现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过复杂的手术处理后痊愈。所以笔者认为,在取出外固定螺钉时,如发现钉道周围有明显的炎性反应肉芽,不应简单归结为螺钉异物反应,建议常规行深部和浅部细菌培养,避免深部感染的严重后果,尤其对螺纹外露的病例应更为重视。

综上所述,外固定时螺钉的螺纹外露,会影响钉道周围组织的愈合,而且增加深部感染的概率,临床上应尽量将螺纹置入皮下或选择短螺纹螺钉。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未对螺纹造成的钉道形态进行研究,也未进行钉道内定植细菌菌落总数检验,对其与深部感染的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浅表固定架螺纹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无天于上2035(一)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螺纹铣刀
螺纹升角
KD407:悬挂器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