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率观察

2019-04-10王保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2期
关键词:快速性全血胺碘酮

王保国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院三明第二医院,福建三明366000)

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其具有发病急骤、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患者在疾病发生时,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表现[1]。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其血流动力学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心功能存在障碍,引发低血压、心力衰竭等病症,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的救治,则会导致其疾病加重,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为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来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时间所选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

纳入标准:(1)确诊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2)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2)2 度以上传导阻滞者;(2)急性心力衰竭者;(3)存在哮喘、严重肺部疾病者;(4)精神或智力障碍者;(5)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实验组(n=40)中,年龄 44-81岁,年龄均值(65.56±9.51)岁,26例房性期前收缩,8例室性期前收缩,6例窦性心动过速,男22例,女18例。

对照组(n=40)中,年龄 45-80岁,年龄均值(66.12±8.79)岁,25例房性期前收缩,7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窦性心动过速,男21例,女19例。

对比两组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干预,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给药,每日1次,根据患者病情初始计量23.75mg(半片)到47.5mg(1片),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95mg,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量维持。

实验组则同时配合胺碘酮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合理调整胺碘酮的治疗量,药物口服,若患者的心率在80次/min以下,则每次用药200mg,每天用药1次。若心率在80次/min以上,则每天口服200-250mg,每天用药2次。

在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观察,若其QT明显的增长,或其心率在60次/min以下,则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作观察,并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效果评价:显效:结束治疗后,患者的疾病症状均消失,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其期前收缩减少在80%以上;有效:结束治疗后,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明显,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其期前收缩减少,减少范围为50%-80%;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为改善,其期间收缩降低不足50%,或出现加重的情况;以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为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

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心动过缓、低血压、消化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高,P<0.05。如表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hs-CRP情况分析

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n(%)]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hs-CRP情况分析(±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hs-CRP情况分析(±s)

组别 例数(n) 纤维蛋白原(g/L) 低切全血黏度(mPa·s) 高切全血黏度(mPa·s) hs-CRP(g/L)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治疗前5.63±1.09 5.81±1.17 0.712 0.479治疗后3.07±0.48 4.17±0.26 12.744 0.001治疗前10.85±2.29 10.84±2.32 0.019 0.985治疗后6.80±1.21 8.78±1.46 6.604 0.001治疗前8.54±1.22 8.59±1.30 0.177 0.860治疗后6.01±0.89 6.63±0.90 3.098 0.003治疗前18.27±4.08 18.03±4.54 0.249 0.804治疗后8.10±2.11 13.12±2.23 10.342 0.001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n(%)]

3 讨论

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在冠心病患者中出现,是患者心室异构,其心肌缺氧缺血,所引发的疾病[3]。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其有效治疗干预,来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高;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以及hs-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胺碘酮是受体阻滞剂的一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常用药物,其可对心率缓解,将房室交界区降低,促进冠状血管的扩张,从而将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促进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稳定[4]。同时,胺碘酮能够对心肌电位稳定,促进房室肌电动作电位的增加,提高复极时间,对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行控制。虽然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可出现负性反应的情况,但是对其滴注速度有效控制,则可对负性反应的发生控制[5]。

综上所述,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其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s-CRP水平,安全有效,对改善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快速性全血胺碘酮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