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区域差异分析*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

2019-04-10方国柱祁春节雷权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产率柑橘省份

方国柱,祁春节,雷权勇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0 引言

中国是世界柑橘生产与消费大国之一, 2008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第一次超过巴西成为世界第一大柑橘生产国[1]。此后,我国柑橘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2011—2016年我国柑橘种植面积从228.83万hm2增长至256.08万hm2,总产量从2 944.0万t增长至3 764.87万t。我国柑橘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柑橘产业已经成为关乎我国民生的重要农业产业。但与同期世界柑橘生产发达国家的单位面积产量相比,我国柑橘生产仍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根据FAO数据统计, 2016年我国柑橘单位面积产量为14.58t/hm2,低于同期世界柑橘单位面积产量15.49t/hm2的平均水平。而导致我国柑橘生产效率与柑橘生产发达国家生产效率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农业生产以小而散的小农经营为主,耕地面积小,小规模经营使得耗费多,劳动投入多[2]。二是随着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外流,柑橘生产“用工荒”现象频现并呈蔓延之势[3]。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国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能仅依靠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更应该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加以实现[4]。对此,如何提高柑橘生产效率是未来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于中国柑橘生产效率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对柑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祁春节首次运用C-D生产函数法按照3种不同方案测算了1990—1999年我国柑橘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5]; (2)分品种、分地区对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李道和等分析了我国柑、橘4个主产省份(区、市,以下统称省份)2003—2008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6],陈新建等对2001—2009年5个柑橘主产省份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7],得出与李道和等类似的结论。(3)对柑橘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汤荣丽[8]、王志彬等[1]分析认为影响我国柑橘生产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是农药费和其他物质费用的过度投入,张炳亮在测算1996—2011年我国柑橘整体技术效率时发现,体制机制改革、人工成本上涨过快及生产结构也是影响柑橘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9]。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柑橘生产效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借鉴。但由于考察期限、研究区域及指标选取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有鉴于此,文章选取2011—2016年柑橘生产成本与收益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我国柑橘、柑和橘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究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特点和区域差异,为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 理论模型

Malmquist指数法由Malmquist在1953年提出[10],Caves将其与DEA理论相结合,所以简称DEA-Malmquist指数法,广泛用于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Fare将BCC模型引入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的计算,进一步将综合技术效率分解为技术变化(TP)和效率变化(EC)。Malmquist指数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由于既不需要特定的函数形式,也不需要对数据的随机特征,如条件分布等做出假设,并允许无效率行为存在,能对TFP变动进行分解等优点更受欢迎[11]。其原理如下:

首先用投入集L(y)L(y)来定义投入距离函数:

di(x,y)=max{ρ:(x/ρ)∈L(y)}

(1)

式(1)中,di(x,y)为距离函数,下标i表示基于投入的距离函数,x和y分别表示投入和产出向量,ρ表示Farrell面向投入的效率指标。

L(y)={x:x可生产y}={x:(x,y)∈S}

(2)

基于投入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3)

式(3)中,Malmquist指数的测度是以时间t的技术T水平为参照,测度从时期t到t+1的技术效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同理,定义在t+1时期的技术水平下,测度时期t+2到t+1的技术效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

(4)

实际应用中,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是采用(1)和(2)的几何平均数来衡量时期t到t+1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EC(xt+1,yt+1;xt,yt)·TP(xt+1,yt+1;xt,yt)

=PC·SC·TP

(5)

在式(5)中,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不变规模报酬假定下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和技术进步指数(TP)。EC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C)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C)。

1.2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该文选取主产品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选择人工费、土地成本、肥料费、农药费和其他费用作为投入指标,各项指标最终通过相应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消除价格的影响。在上述指标中,人工费用是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的合计,肥料费是农家肥费和化肥费之和,间接费用包括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这样处理既可以保证物质费用的完整性,又可在尽量包括各类费用的基础上减少指标。

1.3 研究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该文将分别选取2011—2016年7个柑橘主产省份(区、市)的柑橘成本收益等相关数据。其中柑主产省份为: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 橘主产省份为: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2016年7个柑主产省份的产量占全国柑产量的77.67%, 7个橘主产省份的产量占全国橘产量的85.16%,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由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将柑和橘分开统计,该文根据考察期内各年份柑和橘种植面积加权得到柑橘的成本与收益数据。该文使用的所用数据主要源自《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官方数据。

2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测度

2.1 全国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析

如表1所示,由于不同柑橘品种生产环境的变化与不同柑橘生长特性的差异,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具有3个特点。

(1)柑橘、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减态势同技术进步指数基本一致,表明技术进步是影响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效率的损失可以通过技术来弥补。技术进步指数的波动趋势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11—2014年技术进步指数以增长为主,表明在此期间,技术进步水平提高较快,其原因在于:第一,生产技术的积累,以邓秀新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的科学家选育的一些优良品种以及绿色生态栽培模式的推广促进了柑橘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第二,伴随政府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柑橘生产率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2]。2014—2016年农业科技发展较缓慢,其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柑橘、柑和橘栽培历史悠久,由于技术的内生化,这些技术在过去可使技术进步提高,但再取得新的生产技术突破面临很大困难,其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自然就降低了。另外,柑橘种植新技术的采用,其发挥效用会有一定的滞后期,这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有一定影响。

表1 2011—2016年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年份柑橘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2011—20121.0341.0400.9951.0060.9891.0311.0380.9930.9831.0101.0370.8571.2101.2110.9992012—20131.0231.0930.9361.0090.9281.0291.0410.9880.9900.9981.0221.3270.7700.7830.9832013—20141.0311.0301.0010.9901.0111.0201.0320.9891.0130.9761.0191.1250.9050.8981.0082014—20151.0240.9761.0500.9931.0571.0121.0140.9981.0070.9911.0210.9861.0361.0600.9772015—20161.0191.0710.9520.9760.9751.0100.9831.0270.9921.0351.0180.9861.0331.2010.8602011—20161.0261.0410.9860.9950.9911.0201.0210.9990.9971.0021.0231.0450.9801.0040.976 资料来源: 2011—2016《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利用DEAP2.1软件计算整理所得

(2)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011—2016年柑橘、柑、橘的综合效率指数均时增时减,说明柑橘的生产规模不稳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变化较大。近年来,柑橘黄龙病有逐年蔓延趋势加深了经营规模的不确定性,加之柑橘阶段性供过于求导致柑橘增产不增收,影响了柑橘种植户的积极性,进而使柑橘生产中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合理状态,这是我国柑橘综合效率指数呈不规则波动的主要原因。

(3)柑橘、柑、橘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2011—2016年柑橘和橘全要素生产率高于柑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柑橘产业以宽皮柑橘为主,宽皮柑橘科研实力较雄厚,相比之下,柑的科技实力稍显薄弱,同时柑橘全要素生产率介于柑和橘两者之间,也印证这一点。另外,从综合技术效率指数看,柑综合技术效率指数有4年小于1,表明了橘的生产规模较柑具有一定优势。在柑橘生产中,柑生产所需的肥料、农药和人工等投入均多于橘,因而同等条件下,橘规模效率更佳。

2.2 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如表2所示, 2011—2016年不同省份的柑橘、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特点。

表2 2011—2016年我国柑橘主产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分类地区综合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柑橘福建0.989 1.053 1.000 0.989 1.042 江西1.000 1.070 1.000 1.000 1.070 湖北0.978 1.058 1.000 0.978 1.035 湖南1.000 1.040 1.000 1.000 1.040 广东0.926 1.036 1.000 0.926 0.959 重庆1.026 0.991 1.039 0.987 1.017 平均0.986 1.041 1.006 0.980 1.026 柑福建1.000 1.025 1.000 1.000 1.025 江西1.092 1.041 1.000 1.092 1.136 湖北0.924 1.054 0.926 0.998 0.974 湖南1.024 1.014 1.000 1.024 1.038 广东0.950 1.009 1.000 0.950 0.958 广西1.000 1.026 1.000 1.000 1.026 重庆1.013 0.982 1.004 1.009 0.995 平均0.999 1.021 0.990 1.010 1.020 橘浙江1.027 1.061 1.100 0.974 1.138 福建1.025 1.012 1.000 1.025 1.037 江西1.056 1.042 1.000 1.056 1.100 湖北1.029 1.101 1.144 0.900 1.133 湖南1.000 1.023 1.000 1.000 1.023 广东0.867 1.013 1.000 0.867 0.878 重庆0.837 1.062 0.849 0.986 0.889 平均0.980 1.045 1.009 0.971 1.023 资料来源: 2011—2016《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利用DEAP2.1软件计算整理所得

(1)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是造成主产省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表2,福建和广东柑橘技术进步指数增长率较高,分别为5.3%和3.6%,远高于重庆-8.9%,而规模效率增长率分别为-11%和-7.4%,明显低于重庆2.6%,表明科技进步为这两省柑橘生产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经营规模过小阻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也是影响两省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福建和广东降水量、热量、光照充足,具有柑橘生产所需的天然优势,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技术研发与推广[13],因而技术进步指数同其他省份相比更高; 另一方面,福建和广东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柑橘的种植规模,导致其规模效率指数较低。

(2)柑橘、柑和橘3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显著。具体而言,种植柑橘的6个省份中, 5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仅广东为负增长。种植柑的7个省份中, 4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其中,江西、湖南的增长率位居前列,而湖北、广东、重庆为负增长。种植橘的7个省份中, 6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其中,浙江、江西和湖北3省的增长率位居前列,而广东、重庆为负增长。综合来看, 2011—2016年既种植柑又种植橘的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种植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好,多数省份的宽皮柑橘生产发展良好; 柑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差,仅在部分省份优势明显。

3 结论及建议

该研究采用2011—2016年我国柑橘生产成本与收益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柑橘主产省份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演进及其分解进行测度,分析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探究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1)从整体来看, 2011—2016年我国柑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小。在考察期间内,柑橘、柑和橘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2.6%、2.0%和2.3%。技术进步在两个阶段的变迁影响柑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黄龙病的蔓延造成生产规模不稳定,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掣肘。柑橘、柑、橘的技术进步和综合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橘的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均高于柑。

(2)从主产省份来看,科技进步为福建、广东等省份柑橘产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营规模过小阻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增长优势明显劣于江西、湖南等省份。种植橘的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良好的增长势头,提高了其整个柑橘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与我国柑橘以发展宽皮柑橘为主有重要关联,而柑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差,仅在部分省份优势明显。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柑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主要依靠资本、劳动、土地的投入,到主要依靠提高技术进步、要素配置效率、体制机制的转变,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14]。基于研究结论该文提出以下建议:①构建现代柑橘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柑橘科研投入,创新和研发柑橘生产技术,优化柑橘品种结构,通过柑橘科技进步提高柑橘生产全要素生产率。②引导橘农适度规模经营,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柑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柑橘种植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③因地制宜实施柑橘支持政策,加大对广东和重庆产区的支持强度,缓解两省生产耕地约束,进一步增强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生产率柑橘省份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跟踪导练(三)4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2016年春黄岩区柑橘冻害调查
《浙江柑橘》(第32卷)2015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