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禽改良计划的实施成效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9-04-10翟新验张淼洁刘玉梅
张 锐,翟新验,张淼洁,刘玉梅※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范围内畜禽饲养模式的转变,原有疫病的流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发疫病数量增多,疫情传播速度加快,辐射范围增大等方面,对全球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还对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1-3]。
目前,制定并实施全国性的防控计划已成为世界各国扑灭动物疫病的核心举措。例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泰国等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禽流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8种动物疫病的扑灭计划[4]。此外,欧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了区域内统一的动物疫病扑灭、控制及监测计划。与此同时,美国还专门制定了针对具体动物的家禽改良计划和生猪健康促进计划。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开展了3种不同形式的防控计划[4]。第一,扑灭计划(即在某一限定的地理区域内扑灭某种动物疫病); 第二,控制计划(即以降低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患病率为目标进行疫病预防); 第三,健康促进计划(即通过净化某些常发的动物疫病,提升动物的健康水平)。通过对这些计划的实施,多种重大动物疫病被有效控制或扑灭,使得相应的防控费用得到了减少,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得以消融,为全球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不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实施的手段较为单一,以控制计划为主。
就我国而言,在控制计划的基础上,于2012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该方案类似于美国的健康促进计划,通过对全国16种主要动物疫病进行控制、净化直至消除,从而保障动物健康的生活与成长。其中,涉及家禽类的主要有禽白血病、鸡白痢、禽流感等病种。鉴于我国的家禽疫病净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富有成效的净化方案及执行措施。因此,文章通过梳理、探讨美国家禽改良计划的详细内容,以及执行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比如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等,总结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从而提出对我国执行家禽疫病净化政策的启示。
1 实施背景
美国家禽改良计划(National Poultry Improvement Plan,NPIP)是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和各州官方兽医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家禽饲养者自愿参与的合作项目。其最早于1933年7月开始实施,目前仍在执行中。
该计划产生的背景始于18世纪末,美国的家禽养殖经常受到细菌性白痢(Bacillary White Diarrhen,BWD)的影响,它使得雏鸡的死亡率高达80%。虽然饲养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其危害,但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应对。直至18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该病的病原,并且在1913年研制出相应的诊断技术。随后,一些养禽场开始重视对鸡白痢进行检测和预防。然而,考虑到该病病原广泛存在于市场中,仅在单个养殖场进行防治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许多养殖者开始积极合作,努力改良家禽的品种。
随着美国国内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些品质优秀且不携带鸡白痢病原的家禽迅速推广至美国全境。不过,当这些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时,无疑需要制定统一的鸡白痢检测和防疫标准,以及全国性工作计划,以此促进全美家禽业的健康发展[5]。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及时制定了NPIP,建立了“联邦—州—参与者”三位一体的疫病防控协作机制。现如今,NPIP 对鸡白痢—伤寒、败血性支原体病、滑液支原体、禽流感等疫病全部有明确的检测净化计划以及详细的实施方案,详见表1。
表1 NPIP疫病净化方案
净化病种名称检测时间及频率商品禽原种禽鸡白痢—伤寒大于4月龄,检测300只血样; 之后每隔12个月检测300只血样败血性支原体大于4月龄,检测150只血样; 之后每隔90d检测75只血样大于4 月龄,检测300 只血样; 之后每隔90d检测150 只血样滑液支原体大于4月龄,检测150只血样; 之后每隔90d检测75只血样大于4 月龄,监测300 只血样; 之后每隔90d检测150 只血样肠炎沙门氏菌每月环境采样检测每月环境采样检测大于4月龄,检测300只血样; 之后每隔12个月300只血样检测大于4 月龄,检测300 只血样; 之后每隔30d检测300 只血样H5/H7禽流感大于4月龄,AI 抗体检测30 只血样; 之后每隔180d,AI 抗体检测30 只血样 资料来源:该表根据于丽萍等人[6] 的研究成果,列出了蛋鸡和肉鸡净化方案的内容。另外,火鸡、水禽、展览禽、竞技禽、特种禽等禽群的净化方案没有在该表反映
2 主要做法
2.1 有效的立法支持,确保有法可依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NPIP,使得NPIP拥有了法律效力,随后该方案一直在不断地完善。1985年,新一版的NPIP诞生,主要包含NPIP和NPIP附文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可从美国《联邦规章典集》第九篇《动物和动物产品》中《国家家禽改良计划》和《国家家禽改良计划辅助规定》查阅。这两部法律详细规定了NPIP的运行方式,实施监督以及检查的机构、人员的授权方法,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参加计划的前提条件以及实验室的监测技术。此外,NPIP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则也会做适当的调整。例如,联邦政府会积极与各州兽医管理部门以及养殖场主进行协商,汇总出讨论稿,并按照规定程序向NPIP技术委员会提交讨论。一旦通过,则新规则立即生效。可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得美国的NPIP具备了很好的延续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2.2 合理的权责分配,保证运行通畅
“联邦—州—参与者”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并非由一方主导、另外两方协作来形成,而是3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协调一致”,有效地保证了NPIP能顺利执行。3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分配如下。
(1)APHIS和大会委员会。APHIS(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动植物卫生检验局)虽是NPIP的领导者,但仅限于领导,并不享有决策权,其核心价值在于实施NPIP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从本质上来看,大会委员会是NPIP具体的执行机构,它由APHIS、各州兽医管理部门以及NPIP参加者共同组成,其内部包括主席、副主席、执行秘书以及区域委员会这些成员。一般来讲,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通过选取产生,区域委员会由各地区养殖场主代表组成,执行秘书由APHIS的代表担任。
大会委员会涉及多方面的职能,例如:编制NPIP的年度预算; 向USDA提供资金使用的相关说以此明确保NPIP的正常运转; 协助组织召开两年一次的NPIP研讨会; 向成员反馈其提供议题的意见; 在研讨会休会期间,对《联邦规章典集》中 NPIP规定的管理程序提供合理性建议及解释,帮助APHIS评估行业管理人员以及养殖场主提出的对NPIP修订意见; 当出现突发事件可能影响NPIP的顺利进行时,能够直接向农业部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密切联系NPIP 和美国动物卫生协会; 围绕NPIP在家禽工业中的参与程度和职能,以及NPIP的服务宗旨向USDA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等。
(2)各州兽医管理部门。各州兽医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涉及3个方面:第一,监督。即可以指定具备一定资格的人作为“授权代理人”,对样品进行收集以及全血监测。同时,州一级的机构必须雇佣或者授权给具备资格条件的人,一方面执行、监督参与养殖场的监测,另一方面确保官方的检测程序符合NPIP的要求。第二,检查。NPIP的全面性与完整性是依靠各州随机抽样检测系统维持。每一个参与的孵化场每年至少需要检测一次,使其满足地方机构以及NPIP规定一致的孵化标准。此外,所有养殖场的记录,尤其是用于种蛋生产的种禽群记录每年由州检查者验收并保存。第三,日常管理。基于NPIP的标准,制定符合地方禽群特色的标准。对NPIP的参与者进行检测,并根据是否感染沙门氏菌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另外,对一些野生、走私禽类以及官方无法管控的禽类及其制品加强检测,尽量避免因类似行为使该州偶然感染这种疫病。
(3)参与者。NPIP面向美国全境的养殖场开放,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需要满足“美国鸡白痢—伤寒净化”的标准。二是,需要向当地兽医管理部门证明自身的硬件设施、人员结构和素质、饲养方法等能够达到NPIP要求,并且承诺遵守NPIP的规定,积极履行NPIP规定的各项责任。
主要义务:第一,养殖场加入NPIP后,必须从州内的种蛋场、孵化场引进种禽。如果选择从州外引种,则需要与当地兽医管理部门签订书面协议,接受NPIP的监督。第二,在1968年之前加入NPIP的种鸡全部需要血检, 1980年后的只需要抽检种鸡数量的7%~20%。同时,所有参加NPIP的成员必须每年按时、按规定数量进行送样检测,并且样品中雌雄样本的比例与禽群中雌禽与雄禽的比例一致。如果送检样本检测出阳性反应,那么来自这个禽群的所有动物都要被送回原养殖地进行隔离,任何家禽及其制品不允许外运,官方机构将定点对养殖场进行监测。
主要权利:第一,NPIP的参与者可以在其产品的包装上使用NPIP的会徽,且这些成员可以被认定为加入国家改良计划的养殖场、孵化场以及加工厂。第二,NPIP的参与者其出产的家禽和家禽制品将被授予一个批准编号,可用在发货标签、证书、发票等文件,以便与其他产品进行区分。第三,NPIP的参与者其家禽可列在官方水禽、观赏禽和斗鸡的目录。第四,在全国商品博览会上可以免费列出公司的名字。
2.3 详细的实施准则,保障执行的可操作性
NPIP以APHIS为媒介,同各州兽医管理部门以及养殖场主签署谅解备忘录进行统一管理,清晰地界定了各方的权责。虽然APHIS制定了适用全国的NPIP技术标准,但允许各州制定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可以与NPIP的标准相同,也可以更严格,但不能与NPIP的标准冲突)。
具体来看,NPIP详细地列举了血液检验方法和养禽场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例如,NPIP于1969年确定了3种鸡白痢—伤寒的血液检验方法(标准试管凝集法、染色抗原全血凝集法、快速血清试验)。此外,NPIP要求参与者需要按程序进行检疫,保持禽舍清洁; 需要从无疫区引进种蛋和雏禽; 需要对禽舍、孵化场、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等一些措施的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养殖场饲养的家禽不被鸡白痢—伤寒感染。
2.4 个人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NPIP在有效控制国内禽类主要疫病的同时,并没有大幅增加国家和参与者的经济负担。在执行经费中,联邦政府承担3%,州兽医管理部门承担30%,参与者承担67%[7-8]。但是,NPIP使得参与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美国民众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卫生、放心的禽类制品,政府获得了更多的税收,实现了参与者与国家的“双赢”。
3 实施效果
自1935年美国开展NPIP以来,该计划对美国养禽业的发展,尤其是家禽疫病防治以及禽类产品的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此,后文将详细梳理NPIP实施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3.1 有效降低动物患病概率,疫病防治成本大为下降
表2给出了1950—1962年期间,美国开展鸡白痢净化后所取得的成效。其中由表2的第四列可知,美国全境阳性鸡的比率从1950年的0.72%下降至1962年的0.018%,下降了0.702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非常明显。同时,美国东北14个州的阳性鸡的比率由1950年的0.2%下降至1962年的0.01%,下降了0.19个百分点,降幅也较为明显。在调查鸡只总数未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难发现无疫鸡只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
表2 美国在1950—1962年间净化鸡白痢所取得的成效
鸡群数量(万只)鸡只数量(万只)阳性鸡比重(%)无疫鸡只数量(万只)美国全境195011.142 23 723.767 40.721 330.264 419567.046 83 611.278 10.073 127.370 119622.886 93 551.624 40.0183 551.624 4美国东北14个州19501.4331 181.866 10.2946.632 819560.971 21 207.815 60.031 156.427 419620.487 31 161.769 40.011 134.488 1 资料来源:该表数据根据张先光等人[9] 的研究成果整理所得
表3反映了1936—1980年期间,美国参加NPIP的种鸡鸡群鸡白痢的净化情况。其中由表3第六列可知,鸡白痢的阳性率随着净化时间的推移,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36年的3.66%下降至1980年的0.001 1%,降幅为3.658 9个百分点。此外,随着鸡白痢阳性率的降低,参加鸡白痢检测数量的占比也发生了变化, 1970年约有一半的鸡只参加了检测,到1980年比重仅为7.4%。可见,鸡白痢净化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显著。
自1987年开始,美国彻底根除了鸡白痢。虽然在2001年和2002年偶然分离到鸡沙门氏菌,但仅在散养鸡群中获得[8],并未在养殖场内发现。可见,美国的家禽改良计划有效降低了动物患病的概率,使得禽病的负担有所下降,令其防控成本仅占养禽业总成本的1%。
3.2 推动家禽工业快速发展,使其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位置
随着家禽改良计划的实施,促使美国的家禽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产蛋鸡(蛋鸡)的年产蛋量从1930年的93只上升至1985年的260只,生产每打鸡蛋所需的饲料由1922年的8.4磅下降至1985年的3.7磅。1928年的洛岛红肉用鸡16周龄时体重为3.8磅,每增长一磅肉消耗饲料13.3磅, 1949年新汉肉用鸡12周龄时体重为3.4磅,每增长一磅肉消耗饲料12.9磅, 1983年美国的肉用鸡在51日龄(7周龄左右)体重为4.1磅即可上市,肉料比达到了1: 2.05[9]。
表3 美国参加NPIP的种鸡鸡群鸡白痢检测情况
年份种鸡鸡群数量(万群)参加检测的种鸡鸡只数(万只)检测数量占总数的比重(%)阳性种鸡鸡只数(万只)阳性率(%)19360.919 1432.910015.851 63.6619404.796 61 118.410034.538 93.09195011.142 23 723.710026.911 50.1219603.785 73 7031000.681 20.01819700.8343 58948.90.016 20.004 519800.667 73 607.17.40.004 10.001 1 资料来源:该表数据来自张先光等人[9] 的研究成果整理所得
表4 美国可供食用的家禽产品及其价值比较
年份肉用仔鸡火鸡蛋亿磅亿美元亿磅亿美元亿打亿美元1950145.326.52.6949.117.77198312348.732612.6156.734.65198518956.893718.1956.932.5 资料来源:该表数据根据张先光等人[9] 的研究成果整理所得
图1 美国19世纪60—80年代家禽产品的出口情况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网站数据,在SITC分类下统计了美国活禽(0014)以及禽蛋(0250)的贸易出口额。其中,1963年活禽的数据以及1977—1985年禽蛋的数据无法获取
此外,表4显示了美国可供食用的家禽产品及其价值比较的结果。由表可知,在家禽改良计划的实施期间,肉用仔鸡、火鸡和蛋的产量及市场价值全都有了明显提升。从表4可以发现,肉用仔鸡的增速最快,其次是火鸡,禽蛋的增幅相对较小。但从整体层面来讲,美国的家禽生产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由于美国家禽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以及执行家禽改良计划后禽类产品质量的提高,其家禽产品的对外贸易也有了明显的增幅。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禽类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图1可知,美国在19世纪60—80年代,活禽及禽蛋的出口有了高速的增长。
3.3 保障家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事实上,种禽是家禽产业体系的支柱。鉴于美国的家禽产品长期处于全球市场的垄断位置,若想持续地推广自己的家禽产业体系,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种禽疫病净化,以此保证后代禽雏有较高的成活率,较为健康的体质,进而保持其在全球客户中的声誉。例如,在现代化养鸡业的早期,沙门氏菌的对种禽的危害较大,尤其是雏禽,美国就有针对性地将沙门氏菌净化放在首位。随后支原体、禽流感等危害比较严重的疫病,美国也相继列入到净化计划中。另外,根据于丽萍等人[6]的研究成果,美国在2005年已有48个州, 95%的禽群加入了NPIP,检测实验室高达130个。随着美国净化病种和实施范围进一步的拓宽,家禽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其市场竞争力大为增强。
换句话讲,美国家禽产业体系的全球化覆盖战略,除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以及禽类产品等,其竞争的核心是种禽的出售。一旦种禽出现问题,将会诱发整个产业体系的坍塌。因此,美国的家禽改良计划从产业体系整体利益出发,得到了严格且高效低执行,确保了种禽质量铁打不宕。
4 主要启示
4.1 紧扣家禽疫病防治的核心
NPIP要求所有参与者(种禽场和孵化场)必须达到限定的技术标准,并且根据家禽的育种体系,按照“原代—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顺序,从源头逐代净化和清除一些疫病,以此保证在后续代次的饲养过程中,疫病防治工作的压力有所下降。例如,一些有发病历史的养禽场,通过引进无疫群,以及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可以迅速返回无疫状态。与此相反,如果在种禽饲养和种蛋孵化上疫病防控措施没有做好,将很有可能把疫病传给下一代次,引起疫病的大面积扩散。然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已开展疫病净化的养禽企业由于受技术、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纰漏,关键的净化措施没有得到及时落实,违背了疫病净化工作长期持续的特点[10],导致养禽企业已净化的疫病再次暴发。
4.2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
从NPIP的运营核心来看,即通过给予疫病净化工作开展较好的养禽企业产品的更多销售便利,以此调动这类企业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工作热情。由此,在市场机制的框架下,高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从而实现政府与市场行为的有机统一。不过,就我国现有实际来讲,市场机制作用的还不够完善,行政色彩较为浓厚,使得企业与政府处在相对被动或消极的状态。养禽企业无法获得开展疫病净化的额外收益,政府的执行措施得不到养禽企业的有效开展,双方“合作共赢”的互动机制无法形成。
4.3 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NPIP的精髓之一就是参与主体能够参加NPIP相关法规、政府疫病防控规划及措施的制定。同时,养殖场主可以通过大会委员会就一些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举扭转了传统参与主体被动接受政府行为的局面,使得参与者能够从参加NPIP中获得认同感,主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措施进行家禽养殖。事实上,当前国内一些养禽企业由于对疫病净化工作缺乏认识,错误的理解疫病净化事不关己、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此外,即便养禽企业积极参与,由于缺乏话语权,使得主体意识无法彰显,进而影响了企业持续推进净化工作的动力。
4.4 执行计划详细周密
NPIP对各个环节的规定都非常详细,其具体术语、技术标准、管理措施、检测程序、修订方法以及监督机制表达清晰,可操作性强。此外,全国统一的标准令NPIP在全美得以顺利执行,同时允许地方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做适当调整,使得执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当然,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制定了非常具体、周全的家禽疫病净化方案,但考虑到动物疫病净化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雄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受检测设备、人才储备、管理制度的约束,并未很好的予以开展[10],执行效果与预期存在明显差距。
4.5 各方利益协调有序
NPIP“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有了明确的界定和约束。养殖企业负责做好净化工作并按时提供检测样品,实验室负责检验,地方兽医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验室以及养殖企业。养殖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努力做好疫病净化工作并及时提供检测样品; 实验室为了获取样品检测费用,竭力确保检测质量并提交精确的检测数据; 地方兽医管理部门为了避免养殖企业、实验室以及消费者的投诉,尽力行使好其监督和管理的权力。3方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然而,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涉及动物疫病净化的相关单位经常出现错位、权责不分以及工作懈怠。比如,兽医管理部门要求养禽场采用一些不合理的检测方法,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让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疫病风险; 许多科研单位的兽医实验室并未满负荷运转,而国家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建; 某些养禽场暴发疫病后,为了避免经济损失无人买单的后果,迅速售出可能感染的禽群,加剧了疫情的扩散,使得疫病防控的效果大打折扣[8]。因此,协调好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动物疫病净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养殖企业、政府的兽医管理部门、相关科研机构等多个主体,如何统一这些主体的行为目标和利益诉求,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随着我国家禽业快速的发展,在解决城乡肉蛋供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常见的家禽疫病由于耐药性不断增强,有些药物的用量已成倍增加,无限接近中毒的临界,并且防治效果不佳。因此,NPIP的顺利执行,为我国家禽疫病防治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但在仿照美国NPIP的同时,需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地方的实际以及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基于重大动物疫病处理方案的基础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利用法律和经济的双重手段提高参与各方开展疫病净化的主动性。
为此,要充分认识养殖企业在动物疫病净化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在疫病净化上的投入和努力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可。地方兽医管理部门做好对净化主体的考核评估与复查监督,为企业定期提供疫病净化技术的培训机会,巩固疫病净化所取得的成果。另外,政府需加大对养殖企业开展疫病净化的资助,明确疫病净化的具体措施,并加强对疫病净化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拓展无疫区域,由此提升我国养殖业的疫病防治水平以及生物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