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拙天真传远神吴宇华的艺术世界
2019-04-10撰文楚默
撰文=楚默
吴宇华收取青花瓷画精髓以文人笔调创作的小品画,以率意简练的笔触表达他对民间文化的体悟和理解,简雅而天真,质朴而生动,简远的意境中传达出活泼的天机逸趣。
对页吴宇华《韶光》60×48cm 纸本设色2000年
1907年的春天,毕加索在巴黎人类博物馆看到线条隐晦、形体奔放的黑人木雕,大受启发,于是创作了《静物与骷髅》、《披纱的裸女》等名作,掀开了立体主义绘画的新篇章。其实,在毕加索之前的马蒂斯早已从民间的艺术中看到了精髓,非洲的雕像、教堂的壁画乃至质朴的陶罐和剪纸都成为他创作的触媒。民间艺术得到大师们的青睐,就因为这些民间艺术形象鲜活、鲜明,造型生动且意味深长。它蓬勃的生命精神让一切矫饰之作黯然失色。八大、白石老人,近代林风眠等无不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从而开一代新风。青年画家吴宇华的画学观念,正是着眼于这些作为草根文化的民间艺术,并以之入中国画,以之重塑笔墨的生命精神,居然开创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这实在也不易。
作为接受过美术院校正规训练的本科毕业生,吴宇华不乏作画的技巧。但技巧却不等于艺术的生命精神。故在求学期间,他就把眼光投向敦煌、永乐宫的壁画,这里不但有传统,更有他梦寐以求的原始艺术生命,以及笔墨间涌动的质朴和天真。无名氏笔下的佛经故事,众多翩翩翔飞的飞天以及生动逼真的各路神仙形象,汇成了一股生气远出的生命流。艺术就是这种生命感悟的瞬间定形。八十年代中后期他所临摹的《永乐宫壁画》及《夏河》等创作,都可以看出他以民间艺术融入中国画的初步尝试。这些作品线条流畅朴素,造型准确生动,赋彩制形,皆有新意。特别是人物眼神的点绘,传达出人物内心微妙的心理变化,可谓得其神远。九十年代中叶,吴宇华画了一批工笔《写生人物》系列,以及《春夏秋冬》四条屏、《韶光》等,这些作品格体精微,笔无妄下,线条遒健,巧变韵雅,可以代表他师承传统绘画的一种风貌。
吴宇华真正领悟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是在他深入研究明清青花瓷画以后。他曾用很多的精力收罗各种青花瓷画,汝窑、官窑等名瓷古玩他收藏不多,但散落民间的瓷绘残片同样记录着传统的精髓。十数年来,他竟收藏了两万多片残片。这些明清瓷绘残片上的山水、花鸟、飞禽奔兽、仙人仕女,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生命之舞的神彩。他被迷住了,以为远处求佛,不如近处探宝,于是沉潜其中,心追手摹。不几年,画风大变。他的最为生动、最为成功的作品,大多是民间题材、文人笔调的小品。
本页吴宇华《云林逸趣》137×34.5cm纸本设色 2016年(左图)
吴宇华行书魏野《寻隐者不遇》38.7×52.4cm 纸本2016年(右图)
吴宇华吸取青花瓷画精髓以文人笔调创作的小品画,以率意简练的笔触表达他对民间文化的体悟和理解,简雅而天真,质朴而生动,简远的意境中传达出活泼的天机逸趣。其艺术特色如下几点最为鲜明:
(一)质朴而情真。质朴是民间艺术的生命内核。质朴之画,代表着本色的淳朴真诚,没有人为的巧饰。他的用笔极为简练,草草几笔勾勒形貌,约略成像,意到便止。这样的造型,因简而得其厚。不过,这简不是简单、贫瘠。如他的《耕息图》《悟道图》,农夫耕累而息,高僧冥坐而悟,都是逸笔草草,但神态毕肖。这“点睛”之笔,便是真诚之形。这种删除一切繁缛细节的手法,不妨看作是画家真心的一种流露。瓷绘上的高僧,往往被画得很“俗”,但质朴不等于通俗。吴宇华的小品画有文人的情调,这是他对瓷绘“俗”的改造。如《柳荫高士》图,画面上二人对弈,一人观棋。岸树轻扬,假山相伴,远山隐约,这种环境氛围的渲染,烘托出一种文人情调,这无疑是吴宇华理想中的人生境界。画面虽简,情调却雅、却真。质朴而真,画自然生气溢发。
对页吴宇华 祥瑞瓶《竹石得幽秉》-1高52cm 2018年(左上图)
吴宇华 硕果瓶《倚石得奇想》-1高31cm 2018年(左下图)
吴宇华 祥瑞瓶《竹石得幽秉》-1高52cm 2018年(右上图)
吴宇华 海螺瓶《山水清音》-2高20cm 2018年(右下图)
对页吴宇华《茗杯暝起味》136.5×66cm纸本 2016年
(二)天真而趣雅。民间艺术的精髓是天真有趣。原始彩陶、非洲木雕、剪纸、泥人无不有一任天然的稚拙之趣。吴宇华的各类小品,多不求形似,主观色彩强烈,夸张变形,达情赋形一以趣。他的《搔耳图》《牧牛图》,都是将日常生活素材加以提炼,突出某一细节,从而产生浓烈的情趣。他发表于《江苏画刊》的骑牛牧童,平行的眉眼,三角形的阔鼻,尖翘的手指,生动有趣,吹笛之乐跃然纸上。而《牧牛图》的牧童,手牵牛绳,垂眼相呼,似与牛在对语。马蒂斯有句名言:“精确不是真实。”吴宇华作品的简化和变形,就是源于其天性中的这份趣味。因此,其画变形的稚拙反而更接近艺术真实。不过,日常生活材料的趣味也有雅俗之分,吴宇华挖掘特定素材的表现力,让趣味更清雅脱俗。他根据嘉靖朝瓷绘而作的《月下双清》图,绘裸胸高僧,左梅右竹,假山孤月,笔简形清,有萧然出尘之趣,这正与原物之趣拉开了距离。
(三)境清而神远。中国画历来以境界论高下,以气韵生动作为评画的重要标准。游戏笔墨,自出机杼,一任自然而为之,这是吴宇华追求的高境。他的画,境界清旷而意境幽远。他走出传统山水、人物的表现技法,能大胆运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图底关系,让虚实互生妙境。他的《晤对图》《煮茶图》等作品,都是实景少而虚景空,境得以清,神得以远。另一幅极端的《云山》图,画面几乎全是空白,下方云山尖塔为实,上方远山为虚,四方全空,内外全通,主体精神与天地相往来,不着一笔处,神意弥漫,真是耐人品味。林风眠曾从瓷绘中改造出锐利光洁的线条,空清疏朗的境界,但林风眠的这些画有更多的装饰性。而吴宇华从另外的视角开掘瓷绘的线条内韵与文化底蕴,善于以暗示或空白制造一种精神氛围,从而超越形的束缚而达神远。他的《拈花相看》图,画一仕女拈花而视,暗示了佛教拈花微笑的不言之境,有画外之致。他的《流香》图也只几片飘逸的叶子,淡淡的花朵及一轮明月,清幽脱俗之意自花叶外传出。这种以小见大、以有限传无限的手法,含蓄蕴藉,别有风流。故吴宇华的画,让民间艺术的文化精神在文人画的情调中延伸,他的画也因之烙上了个人的审美标记。
创新总是曲折,发现总是艰辛。吴宇华自取危途,踽踽独行。幸好他性尚简淡,不慕虚名,星夜孤灯,独自在其艺术世界中寻找美的新发现与慰藉。
本页吴宇华《秋岩待茶》37.2×37.2cm纸本设色 2018年(左上图)
吴宇华《高逸赏览》3 7.2×3 7.2 c m纸本设色 2 0 1 8年(左中图)
吴宇华《烟浦》31.3×42.2cm纸本设色 2018 年(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