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孙四代》:黄土地的时代记忆

2019-04-10撰文魏玉峰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祖孙黄土地陕北

撰文=魏玉峰 郑朝辉

蔡若虹说:“他是一个少有的富翁,因为他手里掌握着一个农民形象的仓库。”

征程1949—2019时间迈入2019年,回望1949年,70年过去,中国变化浩荡如江海,澎湃壮丽。藉此,以中国70年美术事业发展之浩大工程为介,为您照见这个时代的光辉记忆。

提到刘文西,熟悉其作品的人便会立即想到陕北高原上,那些土色的鲜活的灵魂,想到白色的羊肚手巾红腰带,老农皴裂的大手、质朴的笑容,小姑娘鲜艳的面颊,以及那些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山洼洼、石坎坎……

1957年,刘文西毕业于浙江美院,其毕业创作《毛主席与牧羊人》完成之后迅速轰动一时。从此,刘文西结缘黄土地,一生深耕不辍。作为当代主流美术家之一,刘文西始终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不断地深入生活,走到陕北农民群众中去,不断地艰辛创作。

刘文西认为,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没有深切的生活感受,没有对现实深刻的心灵震颤,便没有艺术创造的基础,艺术构思便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所以,他说:“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他们会告诉你怎样创作,告诉你路该怎么走。”

在陕北这片雄浑深沉的黄土地上,刘文西与陕北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他的创作中力图刻画他们特有的气质和性格。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黄土高原上农民的形象,成为“黄土画派”的创建者。刘文西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要认识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没有第二个源泉。”

《祖孙四代》是刘文西在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巧妙的构思寓意了四代人与土地、时代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表现出20世纪60~80年代人们生活的现状。表现了农民顶天立地、宏伟、朴实、勤劳、以及岁月的沧桑。

刘文西的绘画特别注重个性、神态描写,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在这各具个性、内涵丰富、精心刻画的四张脸上,镌刻着时代的烙印,画里那土得掉渣的铁锹、瓦罐、粗碗、旱烟袋、土布服等,质朴地表现出了农家汉子们的憨直、淳朴,突出了与之生息相关的黄土地,给人以浓郁的感受和潜在的震动。我们从栩栩如生的祖孙四代身上,可读出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和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

刘文西在构思《祖孙四代》这幅作品时,最初是想画陕北基层干部和农民在一起的情景。后来经过不断思考之后,觉得还是用祖孙四代的题材更具有概括性,更能表现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刘文西《祖孙四代》 纸本设色 119×97.5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祖孙四代》画了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小姑娘。四代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痕迹反映出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刘文西后来在谈到这幅作品时说:老年人是代表曾经受剥削、受压迫的一代人,这个形象来自他在山西画的一幅速写;中年人有革命战争的人生经历,所以就在陕北二十里铺找了一位跟随过毛泽东和刘志丹的老红军为原型;年轻人应该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一代人;最小的小姑娘应该是天真活泼的新一代。

这四个人物都来自生活,都是从众多原型中塑造的艺术典型,所以他们的生活经历可以反映中国上百年的历史。这幅画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是刘文西在接触了成百上千人民群众的基础上高度凝练出来的,是画家在对人民生活有了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刘文西说:“在熟悉人、熟悉人民的基础上,我们才会从人民当中塑造出典型形象来,我们的艺术才会与时代紧密结合,也才会有高度和深度。”

在创作前,刘文西去参观了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等几尊大气磅礴的雕塑给了他很大的艺术启示。所以,画面人物以纪念碑式的群像手法,富有雕塑感的排列,呈现了陕北祖孙四代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热爱土地,热爱生活,又坚韧乐观的旺盛生命力。作品创作技法采用宽厚的线条高度概括,每笔的变化并不多,用色也只有黑、红与土地的赭石颜色,但因其高度的提炼,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作品展现了旧中国转向新中国的历史时期,中国农民形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人物形象分析

《祖孙四代》创作于1962年,刘文西时年29岁。这幅典型人物、典型形象的画作呈现了生活在黄土地上一家四代人的群像。作品中,爷孙四代人,根植于黄土地上,他们双脚仿佛融入泥土之中。曾祖父拿着旱烟杆,蹲在地上,小孙女背着草帽伏在其背上,一脸的稚气和老人如同黄土地般粗犷、充满岁月沧桑的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身边站着的是爷爷和父亲,他们面向前方,眼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和憧憬,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一条条印记,记录着时光的年轮。爷爷白色的头巾、上衣以及披在身上的黑色外衣和身旁父亲的红色外套映衬得极为醒目,在他们身上、手上都沾染了一层黄土,自然地表现了四代人不同的经历、气质、风采,展现出岁月沧桑和时代的变化。

第一代:曾祖父

这位蹲着的年逾古稀的老者,头上扎着具有陕北特色的白毛巾,身穿粗布大衣,手握自制旱烟,尽管脸上布满了饱经风霜的沧桑和皱纹,但他正视前方,目光依然炯炯有神而坚定祥和。老人是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经历过旧时代的磨砺,所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新社会带给他晚年的天伦之乐。作品右下角简洁的瓷碗陶罐等生活用具,使得画面没有了呆板与人物画的僵硬,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二代:爷爷

“爷爷”头上扎着白手巾,黝黑的面庞,微微露出质朴的笑容,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红色的腰带系在腰间,与素色的衣服形成对比,黑灰色的工作服反披在肩上,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撑着铁铲叠在胸前,显得老当益壮、干劲十足。一个经历过旧时代,此时又在体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老农形象就这样生动地展现在观者面前。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展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气概。这充分说明中国农民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第三代:父亲

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是一个正在咧嘴乐的青壮年,通红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灿烂的笑容。他身着红色套头衫、白色劳动裤,手拿白手套。其身后的远景隐约可见一架拖拉机,预示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已经大大地改善了陕北农民自古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简单手工农业生产,同时也暗示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生产力提高后,人民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和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

第四代:小姑娘

作品表现的第四代人是这位趴在背上梳着两个羊角小辫、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她头戴草帽,肩背花布包,手握鲜花,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她所依靠的亲人是她坚实的后盾和力量源泉,她将在家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鲜花体现了小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表明祖国的新一代将有美好的明天和光辉的未来。

《祖孙四代》的现实意义

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这幅作品首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受与探索,并且成为20世纪60年代的典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主题。其次,在笔墨语言上,用粗犷、豪放的艺术语言塑造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再次,在艺术造诣上,他把直录的农民形象作为原始信息,经过创作加工,升华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有着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故而蔡若虹说:“他是一个少有的富翁,因为他手里掌握着一个农民形象的仓库。”

《祖孙四代》的意义对于刘文西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当代人物画史都是重要的。当蒋兆和等老一辈画家已经完成了创立直面人生的旧时期人物画的使命,也同时推动了深入农村生活的条件时,继续拓展中国人物画的重任必然地落在了新一代画家的身上。刘文西通过《祖孙四代》这一表现新时期下农民精神面貌的创作证实了水墨人物画在当代应有的前途,也标志着60年代初的人物画所达到的水准。

猜你喜欢

祖孙黄土地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黄土地》画报
人间至爱祖孙情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祖孙情
不忘黄土地
亲情祖孙
从黄土地走来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党建地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