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迹东瀛 造福桑梓——记当代著名书画收藏家朱福元

2019-04-10

艺术品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书画日本

对页朱福元、方韦夫妇铜像

清朝末年,国内政治腐败,国力持续衰落。而西方一些国家因航海运动和工业革命迅速强大,强烈扩张的欲望使得他们对东方这块自古以来最为肥美的地区虎视眈眈。在入侵印度之后,英国人又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后,外来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中国国土,抢掠我国文物瑰宝,致使不可计数的国宝流失海外,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靠着明治维新富强起来的日本,更是对中国疯狂入侵,从中国流入日本的国宝亦是相当之多。

然而,曾经有一位华人,虽身处异国,但满怀爱国之心,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挽回了价值数十亿的文物。他就是朱福元。

伉俪情深 誉满东京

朱福元,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石牌镇,当时的朱家是昆山的名门望族。其家学渊源,父亲爱好书法,精金石,祖父喜欢收藏书画。朱福元在《昆仑堂藏书画集》的自序中回忆道:“少年时期,每于天高气清、风和日丽之时,祖父必将所藏历代书画置于厅堂之内品茗观赏。并向我等后辈讲解一番。当时的肃穆之情至今历历在目。”他自小便接受文墨古画的熏陶,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从而立志收藏书画。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朱福元夫妇带着幼小的儿子辗转香港来到日本谋生,开启了在异国他乡坎坷的创业之路,同时致力于搜集散失于海外的中国古代书画,庋藏之富,甲于东瀛,终成一代著名收藏大家。

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方韦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始终站在她先生背后的伟大女性。

方韦女士1924年出生于昆山蓬朗镇,毕业于近代教育史上非常有名的教会学校——上海震旦大学,知书达理,集聪慧、秀美、才华于一身。她的祖父方还是辛亥革命元老,昆山首任民政长,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文辞家,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朱福元和方韦是一对相知相爱、珠联璧合的伉俪。朱福元喜欢书画,但他收购书画有时候钱不够,只好问太太“借”。有一回,朱福元看中了一幅画,可还缺200万日元,他就像个小孩子似地站到账台前跟太太要,太太也和他开玩笑:“铜钿给你,可你啥辰光还?给多少利息?”朱福元只管默笑,一句话也不说,因为他知道太太总是会“借”给他的。

本页朱福元夫妇和儿子(上世纪50年代)

朱福元夫妇一生简朴,不事奢华,即便有了钱也依然清茶一杯,烟酒不沾,淡泊人生。在几十年的创业和收藏书画的过程中,朱福元始终笃守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的做人准则,在东京华人圈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创业虽艰 终底于成

解放初,朱福元夫妇背井离乡,当时传闻香港市面繁荣,生存相对容易,且方韦女士的小妹方安其时寓居港埠,匆忙中决议往香港谋求生计。抵港后,知道方安是靠助学金在大学念书和生活的,自顾不暇焉能它及!而且香港商业竞争剧烈,想要立足并非易事。

正愁困无所措之际,朱福元寓日姐夫马骞臣来信说:“如香港实在无法安顿下去,那末,可来日本另谋出路。日本战败后,百废待兴,可能找到一席吃饭之地……”朱福元夫妇思虑再三,最后决定“闯出去”后再说,毅然登上了第二次冒险的旅程。从此,拉开了他俩在日本风风雨雨的帷幕。

初至东京,正值战后经济萧条时期,方韦经人介绍,谋到一所华侨学校的教席,朱福元摆过地摊卖过旧货,后来去一家日本料理店洗碗打杂工。他在小饭铺一面紧张地工作,一面细心观察学习。日子一长,逐步摸索掌握了经营的窍门和烹调技术。

朱氏夫妇省吃俭用,积聚了一点资本,在掌握了一定的“生意经”后,通过熟人介绍,他们在东京的偏僻地点租到了一上一下的一幢店面小屋。不久,一家专卖面条的、富有特色的“中国料理”在东京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里支撑起来了。朱福元掌勺,方韦侍应,他们殷勤接待,虚心求教。从此,夫唱妇随,逐步由外行变成内行。

这家具有独特家常风味的中国料理在东京崭露头角,生意兴隆,顾客盈门,赞誉备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哪知祸起萧墙,一位合股者见有利可图,逐步产生了独占鹊巢的歹念。这个打击对朱氏夫妇十分突然,一时措手不及。为了顾全友情,免伤和气,贻笑异域,忍痛分手。

此时的朱氏夫妇资金匮缺,情况窘迫,但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立志再展宏图。相识的华侨和日本友人获悉后,纷纷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玉成其事。

对页近现代 张大千《伯劳木石图》纸本 125×47.5cm昆仑堂美术馆藏

夫妇俩经过精心规划,一家规模较大的中国料理——赤坂饭店在东京街头上又择吉开张了。否极泰来,日本经济此时逐渐由复苏而起飞,随之突飞猛进地开始进入繁荣的年代。赤坂饭店的开张适逢其时,借这股东风业务急剧上升,顾客摩肩接踵,生意十分兴旺。在积余之下,诸亲好友支援的贷款一一归还,本身财力也日有增进,朱氏夫妇在东京社交界已小有名声。

铢积寸累 庋藏成山

经过辛苦的创业,他们的饭店由小到大,滚雪球似地发展起来了。最多的时候,东京、名古屋、洛杉矶、夏威夷等地,共有16家赤坂饭店。日本天皇、田中首相、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等都经常光顾朱福元的餐厅。

朱福元在日本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时刻记挂着中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历代书画名家辈出,有如璀璨的明星闪烁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中。由他们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历经天灾人祸,时局变迁,至今能传世者,已屈指可数了。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中华珍宝几经劫难,多少精品散失世界各地,流落于异国他乡,每思至此常感叹万千,痛悔之余夜不能寐。”

他时刻记着祖父在他年少时的教诲,也记得自己的宏愿。在异国艰辛创业,事业有成后,便倾心于寻觅收藏流失海外的中国历代书画珍品。他奔波于日本、东南亚诸国和我国港澳地区,不惜重金收集唐宋元明清和近代书画。

唐代的《迦理迦尊者像轴》是朱福元珍藏的最珍贵的一幅画,这幅画全世界仅有三幅,一幅在伦敦、一幅在敦煌、一幅在朱福元手上,市场售价超过1亿人民币。

此外,朱福元还收藏了五代十国时期画家传为徐熙的《春燕戏花图轴》、宋人《绘珍花鸟草虫图册》、元代管道昇小楷《璇玑图卷》、元人《柱石苍鹰图》、明沈周《水乡泛舟图》、谢时臣《雪山行旅图》、董其昌《草书杜甫诗卷》、蓝瑛《山水图》、清王铎《临王献之草书》龚贤《溪山隐居图》、查士标《南徐山水图》、王鉴《仿巨然山水图》、王翚《书堂秋色图》、袁江《醉翁亭图》、高凤翰《寒香老圃图》、李鱓《喜上高枝图》、吴昌硕《松石图》、张大千《松下抚琴图》和《伯劳木石图》、溥儒《货郎图》等国宝级精品古画。著名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徐邦达、启功、杨仁恺、杨新、薛永年等鉴赏朱福元藏画后纷纷题词盛赞。

本页明 董其昌《行草书杜甫诗卷》绢本 31×310cm昆仑堂美术馆藏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画坛泰斗刘海粟应日本绘画大师平山郁夫之邀赴日访问,抽空拜访了老朋友朱福元并欣赏他的收藏。当北宋画家崔白的一幅《母鸡养雏图轴》渐渐展开时,刘海粟突然面露惊喜之色,随即又长叹一声:“可惜啊!”朱福元心头一紧,忙问缘故。刘海粟慢慢说道:“画是名画,可你大概不知道,崔白另外还有一幅《雄鸡傲睨图轴》,是和这幅配对的,我记得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上有记载。要是能让那只‘公鸡’和这只‘母鸡’配对,那就更好了。”刘海粟的话让朱福元寝食难安,他判断这只“公鸡”也应该在日本。于是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公鸡”和“母鸡”团圆!

数年后,朱老先生终于在日本的一个古玩市场举办的中国书画展上,高价觅得日思夜想的《雄鸡傲睨图轴》,一雌一雄“双鸡图”再次团圆。就在此时,美国一博物馆得到消息,找到朱福元愿意出十倍价格买下此画。朱福元却不为所动。

有一次,朱福元去香港,听说有吴昌硕的画,就说要买,对方老板看他一支雪茄没抽完还留着下午再抽,以为他没钱,只是说说而已。可当朱福元下午去一看,是六尺的《松石图》,立刻眼睛大亮:这是“吴王”啊!忙问:“多少钱?”老板说,“你诚心要,就原价给你”,他说“不行,至少要把利息加进去”,结果几十万日元就买下了。在飞机上,这幅画被一个日本人看见,马上出价200万,朱福元不卖。事后日本人给他一个电话说:“你什么时候想卖我都要,500万行不行?”朱福元还是没有松口。

通过其质量功能,工程木协会(APA)提供对标准和建筑规范的认证和审核。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tandards Council of Canada)将其认证为认证机构,并且其作为检查机构通过了国际认证服务机构(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认证。Elias先生指出:“这个产业和董事会在不同的地方协调ISO标准、欧洲标准的CE标志或日本农业标准(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工程木协会(APA)采用合作精神而非竞争精神,并与其他木材行业产业合作制定规范和标准。

对页近现代 吴昌硕《松石图》纸本 177.5×93.5cm昆仑堂美术馆藏

本页溥儒《货郎图》纸本 58.5×29cm昆仑堂美术馆藏(左图)

明 谢时臣《溪山行旅图》绢本 152.5×71.5cm昆仑堂美术馆藏(中图)

清 龚贤《溪山隐居图》纸本 111×42.5昆仑堂美术馆藏(右图)

再不久,北京故宫到日本举办马王堆出土文物展,故宫的工作人员对朱福元说,“这是‘国宝’,卖给故宫吧!”朱福元不肯,“钱再多我也不卖!”故宫的人只好留下话说,“不管什么,以后你要卖就卖给我们……”

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听说“日本人”在香港买了吴昌硕的《松石图》和溥儒的《货郎图》后,十分恼火,说:“这都是国宝,竟然让一个日本人(朱福元为了一个朋友救急,不得已入了日本籍)弄去了!”董建华哪里知道,这个“日本人”比好多中国人还要爱中国、爱家乡。

朱福元曾写道:“每至夜深人静家人睡去之时,我望着这些尽我个人微薄之力,饱含我甘苦之情感收集起来的散失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历代书画,居然自五代、宋、元、明、清以至于近代洋洋大观达五百余件,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心怀故国 捐宝家乡

数十年的辛勤劳作,数十年的汗水心血,换来了数百幅中国自唐以来的历代书画,这些书画都是祖国的艺术瑰宝,有的甚至是稀世珍品,价值连城。上个世纪80年代,朱先生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把这一批书画运回中国,捐赠给家乡。此举得到了方韦女士的全力支持。

1982年朱福元携夫人方韦在阔别故土30年后第一次回到昆山。踏上故乡的土地,夫妇俩百感交集,变化中的家乡令他们感到高兴,然而家乡的贫穷也令他们寝食不安。当时县政府正在建造全县第一幢宾馆大楼,朱先生当即从香港购置20台空调,赠与昆山政府,表达一名游子对家乡的一份心意。

尔后,经过多次返乡省亲,目睹家乡迅速而又巨大的变化,终于在1997年重回故里时,朱先生向昆山的文化人吐露了蕴藏多年的心声。于是信息很快反馈给了市领导,他们深知这批书画的分量。

家乡父母官务实的作风,家乡文化人真挚实在的情感,家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感染了朱先生,打动了朱先生,他决定将多年的心愿付之现实,把311幅书画捐赠给家乡昆山!

1998年11月19日,朱福元先生与昆山市领导在昆山宾馆签订了捐赠书画的协议书;1999年12月26日昆山市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破土动工,在三楼辟出1100平方米,建造设施一流的美术馆,并应朱先生之意,以先生斋号“昆仑堂”命名。2001年11月12日,昆仑堂美术馆开馆典礼隆重举行,向世人开放。

朱福元常说:“私藏等于销毁。”将毕生所藏捐献给国家,让流失的国宝回归祖国,这是藏品最好的归宿,也是朱福元一生所愿。“盍富贵者过眼云烟耳,惟祖国文化艺术之建树方可悠悠长存。此乃我于暮晚之年竭力以事之目标也。”

魂归故里 名垂青史

朱氏夫妇之所以得立业于日本,扬名于海外,应当说是中华民族克勤克俭、艰苦朴实的优秀传统和他俩矢志不渝、迎难而上的可贵品性凝聚的结果。他们虽然远离国土、故乡,并且限于环境入了日本籍,可是从来没有忘怀生于斯、学于斯的这块古老土地,对祖国和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

对页明 沈周《水乡泛舟图》纸本 115×57cm昆仑堂美术馆藏

本页昆仑堂美术馆

1980年以来,朱福元和方韦多次返回祖国探亲访友,昆山市政府给以热情接待。他俩热泪盈眶深有感触地说:“回归祖国故乡怀抱深感无比温暖,我们虽然居留国外,在事业上稍有成就,但精神上相当空虚,惦念故乡之情,无时或释。看到祖国的强大和建设成就,更驱使我们奋进拼搏,为国争光,才能告慰祖国、祖先、亲故知友于万一。”

2009年3月25日晚上7点40分,91岁的旅日华人朱福元在东京的寓所病逝。这位日本著名中餐“赤坂饭店”的创办人、书画家、收藏家,临终前感到最欣慰的事情是:“还好,我把坟墓也买在中国了。”

2009年5月12日上午,朱福元的儿子手捧父亲的骨灰盒和母亲方韦一起返回老人别梦依稀的故乡——中国昆山。

2015年6月16日中午,方韦女士在日本东京的寓所过世,享年92岁。这位民国的大家闺秀、贤能女子,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世事沧桑,如今她悄悄地走了,随他先生而去了,这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和深深的怀念。

陆家衡作《挽朱福元先生》诗:

翰珍归娄地,夙素成真,九泉欣慰应含笑。

德望重泰山,庋藏亦道,一世辛勤不为名。

时至2019年3月,恰逢朱福元先生逝世十周年,后人缅怀,甚感痛惜!

中华民族之书画艺术,有其独特风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巅,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其重要之组成部分,充实了世界各族人民共同享受之精神财富。朱福元夫妇刻意鉴集祖国瑰宝,以保国粹之万一,有功于探索中国书画艺术轨迹,艺林自有公论赞评。正是:人生无处无跌宕,呕心沥血创业艰;铢积寸累搜巨构,寄蕴祖国一枝香。

猜你喜欢

书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小小书画廓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