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十年1979~1989 中国当代艺术
2019-04-10编辑李奕辰
编辑=李奕辰
从“星星美展”开始的现代艺术燎原之火,历经“'85新潮”运动的轰轰烈烈后,已经在社会经济的冲击下日渐式微。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第一次把“'85新潮”运动中分散于各地的艺术群体集中起来,实际上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最后的检阅与展示。也可以说,它是在“'85新潮”的基础上得以出现的一次展览。
来自1979的星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1978年,中国社会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艺术也开始迈入新时期。1978年8月1日,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在《文汇报》上发表,引发广泛讨论,标志着“伤痕文学”的出现。受此影响,美术界也出现了“伤痕美术”。另外,如何使艺术创作回到正轨,以及在中国艺术界重建怎样的艺术大厦,成为艺术家们面对的另一迫切问题。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和土地。由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等人开创的“乡土写实主义”使中国艺术在“伤痕反思”后,真正回归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的道路上。
本页1979年第一屆《星星美展》展出的作品
另一方面,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虽然已经为艺术上的创作松动和风格多样化准备了政治和思想上的条件,但是艺术机构的运行机制却丝毫没有改变。对于那些想按自己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发言权依旧有限。这也就意味着,艺术家的感受和追求、语言形式等依然需要自己去努力。而1979年的“星星画展”,迈出了艺术展览民间化的第一步,为无法参加政府类美展的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拓展了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和展示空间。
当时的西单已经出现民主墙,北岛、芒克、黄锐等蹬着三轮车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张贴他们创办的文学刊物《今天》。整个社会热气腾腾,关于自由、民主、情感表达的讨论开始活跃起来,并且演变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同为诗人和画家的黄锐不满足于给《今天》画封面,拉了马德升、钟阿城一干人开始筹划一场与众不同的美术展览,并取名“星星”,这是为了强调星星这一独立存在的光体。
对页段建伟《麦客到来》
本页1980年星星成员在中国美术馆(星星第二届美展)广告前合影,左起依次为:马德升 肖大元 钟阿城 杨益平姜云 李永存 曲磊磊黄锐 严力 李爽 王克平陈延生 张世琪(左上图)
耿建翌 理发系列之一:《1985年夏季的清洗》(双面画)(右上图)
舒群《世界美术全集系列-美国卷1 》(下图)
此时的黄锐还在一家皮件厂当工人,马德升在一家单位当描图员。二人成立了筹备组。加入者有在《世界图书》当临时编辑的钟阿城、化名为薄云的当时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做研究生的李永存,还有在中央电视台照明部工作的曲磊磊。最初的成立会是在北京东四十条76号的黄锐家举行的。
1979年1月23日,这个由23个艺术圈“闲散人员”组织起来的“星星美展”,终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东侧小花园铁栅栏外开展。作品163件,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木雕等,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星星画展”由于主办方的私人组成性质,使其摆脱了官方意识形态的色彩;主题的不确定性,使展览作品丰富多彩,大胆自由,更具现代意识;确立作品程序的简化,成功规避了体制化的繁琐的政治审查,标示着中国艺术真正走向个人,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第一声号角。
燎原1989
新潮艺术和中国美术馆、民间和体制、狂野和正统、实验和保守中,存在着一种充满张力的关系。正是这种张力,赋予展览巨大的意义,这种张力,让艺术家感到兴奋。进入中国美术馆,大概是所有艺术家的隐秘愿望,从“星星画展”到“89现代艺术展”都是如此,仿佛只有来到这里,才算成功,这是艺术家的目标和终点。“星星画展”当年试图进入它却失败了。
1989年,这一接力棒落入一群更显叛逆的艺术家手中,他们进入中国美术馆,用更加“戏谑”的方式,漫话了整个80年代的文化运动。
'85新潮美术运动
本页“厦门达达”焚烧活动 现 场,1986年11月24日(左图)
中国美术报 1987年第45期(中图)
吴山专《一块观光鲜肉被花样的彩虹风景迷彩》2013年(右图)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美术重要的转型期。而作为中国美术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1985年——成为美术界不可忘却的一年。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一代的艺术家指望接受对他们来说更新的观念和思想。来自不同文化体系下的各种新思想观念冲击着当时的人们,其中涉及了伦理、道德、哲学、社会、宗教、文化等各方面。
于是,当时一时间出现了众多刊物和展览,如《美术思潮》《江苏画刊》《中国美术报》,这“两刊一报”成为新美术思潮的有力推手。西方现代艺术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引进介绍出来。随之,各地的青年美术群体也奇迹般地蜂涌而起,它们标榜着各种旗号,又以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当代意识——掀起了新的美术思潮。
其中最早成立的群体是1984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北方艺术群体”,代表人物王广义、舒群、任戬、刘彦等人。他们提出了“极地艺术”,强调理性和秩序性原则。此后短短半年内,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揭竿而起”,成立不同理论指导下的沙龙性质的艺术群体,包括徐州的“新野性画派”,杭州的“池社”,厦门的“厦门达达”,广州的“南方艺术沙龙”,武汉的“部落·部落”,以及昆明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等。
这些不同的艺术群体都采用西方的现代哲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是当时的“时髦”。从黑格尔到尼采,从柏格森到萨特,几乎所有西方艺术和哲学理论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群体。这些群体分别在各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展览和会议,这使得1985年后的中国显得无比热闹,先锋艺术一片繁荣。1986年,全国的各个艺术群体第一次集中在珠海,召开幻灯片交流会。随后又有了1988年的“黄山会议”。
这场“ '85新潮”的掀起,并非几个人的力量所致,恩格斯曾借用一位诗人的话说:“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的性格。”具有新思潮特点的青年美术群体同时在各地涌现,正是反映了开放、改革时期普遍的社会心态。它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逆反心理,预示着一个新绘画时代的诞生。
爆点:中国现代艺术展
1989年2月5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现代艺术展”,大展的标志为“不许掉头”,然而展览的主题却是对于“ '85新潮”美术运动的一次成果回顾展示。这场展览宣告了此前那场新潮美术运动的落幕。正如栗宪庭所言“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美术上的体现。
1989年2月5日,由《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读书》杂志、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市容报》、《文学自由谈》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大年三十。为了吸引观众,被放在一楼右边厅的是观念和装置艺术。肖鲁的装置作品《对话》被排在进门第一个。二楼和三楼的展厅就都给了现代艺术展,二楼是理性绘画和生命之流,三楼是新中国画和新学院。
本页栗宪庭与张晓刚1992年
展览回顾了1985年以来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并推出了许多新的作品。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绘画、雕塑,出现了多元丰富的装置、行为、摄影、录像等形式的作品,共展出丁方、舒群、张培力、徐冰、吴山专、黄永砯、谷文达、肖鲁、张晓刚、王广义、毛旭辉等186位艺术家的293件作品。其实这个展览已经远远超出策展人的想法,一大连串的行为艺术、观念艺术作品比起雕塑和绘画给人们留下的历史记忆似乎更为深刻。
从背景上看,早在1986年广东珠海市联合主办的“'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暨学术讨论会”就已为这次展览埋下伏笔。1988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创作研讨会”为这次展览提供了一次学术上的讨论与准备,并确立了此次展览的学术主题。从 1987 年 10 月张贴了中国现代艺术展征稿启事,直至 1989 年 2 月 5 日开幕为止,展览筹备数年之久。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准备充分的展览却发生了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滑稽甚至荒诞的事情,震动了全国美术界。
话题:“孵蛋、枪击、避孕套”
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真正开启了行为艺术公共空间的对话。
唐宋和肖鲁“枪击电话亭”、吴山专的“卖虾”、张念的“孵蛋”、李山的“洗脚”、王德仁的“抛撒避孕套”已成为“经典”。
展览上肖鲁向自己作品开了枪,她打枪的时候,高名潞在二楼,当时正有人告诉他展厅里有人在“孵蛋”。但他上去时,张念刚好走了。开幕那天美术馆里来了很多便衣。直到肖鲁打枪之后,高名潞才知道,连公安局长也在美术馆里,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就站在打枪那儿不远。肖鲁开枪后,大批警察闻声而动,包围了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展”被迫停展四天。
对页王克平《一家之主》(左上图)
宋陵《无意义的选择?》60号 (一组六件) 纸本 水墨(右上图)
毛栗《荷水墨》珂罗版印刷 1982年(左下图)
石冲《欣慰中的年青人》(右下图)
“偶发”的“枪击事件”触犯了无艺术法可依的“法律”,却又对美术界有着非凡的意义。后来在1989年2月第11期的《中国美术报》上,栗宪庭将肖鲁的开枪誉为“新潮美术的谢幕礼”。“两声枪响把新潮美术的……临界点又往前推了一步。‘临界点’即前卫艺术家所寻找的强加给社会的新观念和新样式的范围极限。这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精神,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现象。”
也是因为展览上这几个突发的行为艺术,中国现代艺术展似乎才为更多人所知。事后,美国《时代周刊》刊登标题为“孵蛋、枪击、避孕套”的文章来报道这次展览,实际上他们特别敏感,精准提炼出了当时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指向:政治、暴力和性。
此后,面临重新开放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又碰到难题。有艺术家投了匿名信,声称他将用炸弹炸毁美术馆以完成中国最大的行为艺术,因此,展览又被封两天。这件事后来在史学家眼中成了极具象征性的一件事。它象征着中国前卫艺术的某些特征:一种有始无终,一种追求绝对自由的不负责任的品格。
最终,“中国现代艺术展”2月19日闭幕。在之前,中国美术馆就给“中国现代艺术展”主办单位发了罚款通知,称展览当中的行为艺术“给我馆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决定罚款2000元”。
本页《九〇年代 - 从行动到表演 1990s:“威尼斯归来”》1993年 录像截图
本页丁方 《悼歌》(两联)布面 油画 综合材料
89之后
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确是“ '85新潮”以来的一个转折点,它使现代艺术从关注精神本质转向为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论,最终使精英主义逐步转向大众主义。高名潞在总结这次展览时说:“展览中像85年(1985年)左右那样严肃性作品似乎少了些,而行为艺术等比较荒诞、具有达达主义意味的作品在比重上、分量上似乎压过前者。”
另外,这个展览是20世纪80 年代唯一一个以“当代”的身份跻身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览,也是新时期以来第一个由批评家组织策划的大型艺术展。除了主要策划人高名潞、栗宪庭外,还有近十位批评家参与了这项学术活动。总之,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并非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展览,它关乎一种新的价值立场的建构,甚至是美术体制的转变,它足以成为当代美术史中的一个“大事件”。
此后,没有历史包袱和感伤回忆的“新生代”艺术家们相比于前辈们,少了些关于人类信仰和拯救意识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以新的方式阐释艺术的社会意义。同时,各种艺术流派,如玩世现实主义、波普、艳俗艺术等,都在9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
中国现代艺术展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开幕时间:1989年2月5日
展览时间:1989-02-05至1989-02-19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策展人:高名潞(展览筹备委员会负责人)、栗宪庭(负责展厅设计)、费大为(负责对外联络宣传)、孔长安(负责艺术作品销售)、唐庆年(负责经费安排)、王明贤(负责其他日常事务)、刘骁纯、范迪安、周彦、侯瀚如
组织:《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读书》杂志、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市容报》
印刷:山西太原包装广告美术发展公司印刷赞助
艺术家:谷文达、肖鲁、黄永 、林嘉华、厦门达达(焦耀明、俞晓刚、许成斗、蔡立雄、林椿、陈承宗、李世雄、吴艺名、曾颍宏)、“观念21”(盛奇、郑玉珂、赵建海、康木)李为民、尤涵、张永见、范叔如、、顾雄、李山、梁绍基、朱建新、董建华、董建明、秦峄宁、何方、王义荣、冯秋愫、顾德鑫、沈远、刘安平、张培力、孙人、张富荣、裴晶、孙良、景国、高 、高强、李群、祝锡琨、魏光庆、王鲁炎、李强、吴迅、吴山专、宋海东、王度、杨诘苍、侯瀚如、丁德福、潘德海、曹丹、毛旭辉、陈刚、朱小禾、叶永青、任小林、肖丰、张晓刚、吕惠州、武平人、刘阳、曹涌、汪江、杨述、曹勇、李新建、王友身、江海、兰正辉、忻海洲、黄伟光、刘永刚、李亚非、刘晓东、王衍成、广曜、李继祥、张育生、马路、张悦、王发林、施本铭、叶菲、柴小刚、肖小兰、夏小万、吴少湘、郭大龙、陈宇飞、李邦耀、孔翔、张立涛、吴志春、耿建翌、矫健、梁越、方力钧、朱祖德、王原、宋永红、刘溢、余积勇、苏新平、罗莹、左正尧、徐累、杨志麟、舒群、徐冰、朱岩、成肖玉、杨迎生、刘彦、刘卫东、陈文骥、周铁军、冯国栋、刘向东、渠岩、宝乐德、董超、未明、沈小彤、王毅、凌徽涛、尹燕君、戴光郁、盛军、柠宁、罗丽芳、黄雅莉、徐进、任戬、王广义、丁方、毛爱华、孟碌丁、顾黎明、杨茂源、徐虹、余友涵、王子卫、丁乙、吕胜中、朱艾平、刘正刚、冯良鸿、倪军、建君、周长江、马刚、王鲁、尹齐、宿利群、宋永平、张捷、顾震岩、邵普生、袁顺、沈浩鹏、区欣文、朱墨、宋钢、王新平、李津、子建、阎秉会、王川、杨杰昌、沈勤、于志学、吕佐耕、孟昌明、胡建平、邢同和、杨君、艾身、吴德富、齐康、郑嘉宁、吕俊华、张萍、关肇邺、傅克诚、项秉仁、柴裴义
非正式参展艺术家:大同大张(张盛泉)、朱彦光、任小颍、王德仁、张念、王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