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4-10黄旭天津市红桥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013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溶栓有效率脑梗死

黄旭 天津市红桥医院神经内科 (天津 30013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情况(2级17例、3级2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0级2例、1级5例、2级20例、3级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当前,该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溶栓,疏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液供应以改善脑部局部供血状况,进而改善预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动脉狭窄型脑梗死的有效手段,对降低血管重闭率及减少卒中复发具有良好疗效[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确诊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发病时间<48h,无凝血功能障碍,无活动性出血,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50~77岁,平均(58.54±4.86)岁;BMI指数(24.76±2.14)kg/m2;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平均(58.37±4.58)岁;BMI指数(24.55±2.21)kg/m2;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20万U加入到20mL/5%葡糖糖注射液中经微导管动脉泵泵入,溶栓后进行血管造影,确定血管是否疏通,根据血管疏通情况可重复进行溶栓,但尿激酶总量不得超过60万U,溶栓时间应在2h内完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溶栓完成后,根据血管疏通情况,对血管进行球囊扩张至10%残留狭窄后,退出扩张球囊及导管等,进行支架置入,置入后行血管造影以确定血管再通及血流改善情况,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4d内每日注入低分子肝素钠,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3]中标准对治疗后患者闭塞血管再通情况进行分级评价,共分为0~3级,评级越高表示血管再通情况越好。

1.4 判定标准

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4]。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基本治愈:治疗后闭塞血管完全疏通,NIHSS评分降低90%及以上;显效: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2级及以上,NIHSS评分降低50%~89%;有效: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2级,NIHSS评分降低30%~49%;无效:治疗后不符合以上标准。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血管再通及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包,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9,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情况比较(n=39,n/%)

2.2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39,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闭塞或狭窄造成患者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细胞、组织出现变性、坏死等,最终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原因[5]。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脑梗死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之一,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管闭塞情况可得到改善,具有良好预后,但同时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血管粥样硬化,溶栓后可能再次出现血栓,造成血管再次闭塞,导致脑梗死再次复发。因此,如何预防溶栓后血管复塞及脑梗死再发意义重大。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扩张、再通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高、风险低、并发症少等优点[6]。该技术的出现为临床治疗血管、腔道狭窄或闭塞开创了一条新路。临床研究显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经支架置入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率显著升高,血管闭塞复发率明显下降[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2级17例、3级2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0级2例、1级5例、2级20例、3级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同胡斌彬等[7]结果较为一致。本结果表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溶栓有效率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很有效率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