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深度研读中架设美术教师与教材对话的桥梁

2019-04-10李胜凯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纹样课程标准图案

□ 李胜凯

在某市小学美术青年教师(35周岁以内)基本功大赛中,有一个环节需要选手在封闭的无网络的电脑房内运用统一安装的软件和统一提供的电子素材包独立完成1课时的教学设计并制作课件,禁用教学参考书。独立备课后,各选手根据教学设计与课件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设置这一环节旨在考查青年教师处理教材及课堂教学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14位青年教师中,有9人对教材缺少个性的、深层次的解读,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还有3人没能读准教材,对教材处理有误。只有2位教师较好地利用了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文字信息,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较为适切的教学流程。

“美术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选编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又便于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体系,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我国现行的11套审编美术教材,凝聚了众多专家以及优秀美术教师的智慧,是一线美术教师教学的主要媒材,是学生扩大美术知识面的重要素材。美术教师应深度研究教材,与教材真实对话,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推进国家美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一、《课程标准》助研,准确定位教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四个学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目标要求,是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材料。然而,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具体教材内容的教学,面对不同学段中相似的教学内容,常常把握不准教材的定位,出现教材使用随意的现象。教学时不是要求偏高,让学生望而生畏,就是要求偏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标准意识”淡薄。“课程标准意识是指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等教学环节中,对课程标准的本质与内容、意义与价值等认识和运用的自觉性,并以此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敏感性。”教师要有保持课程标准意识的行动自觉,把课程标准作为美术教材来研读、使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课程标准》在目标、活动建议、评价要点三方面对“装饰图案”学习模块的内容做了如下的要点描述,见表1。

表1的要点散见于《课程标准》中的“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等学习领域。教师在教学时要有课程标准意识,把握、调控教学的适切度。如二年级上册的《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感知自然和生活中连续图样的秩序美、形式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剪、贴、拓印、拼摆等)表现简单的连续纹样。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相应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以及评价要点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特点,准确定位教材并进行教学决策,从而顺利开展美术教学。

表1 《课程标准》“装饰图案”学习模块要点

二、图式建构助研,全面梳理教材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以单元式和散点式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螺旋式编排在不同年级,“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这一编排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多次学习之间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获得对“大概念”的深度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能够通读教材,找出单课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价值与位置,剖析相似教学内容或教学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价值与位置,找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装饰图案”模块中,《相同图样排排队》《会变的花、树、叶》《动物装饰画》等8课散点分布在小学二至六年级的教材中。通过对教材和配套教参的梳理,教师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方法为夸张、变形、添加、简化的变化方法,点线面装饰以及装饰色彩的运用。与“装饰图案”模块一样,美术色彩知识、形式原理、构成法则也螺旋分布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这就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在装饰图案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色彩知识、形式原理间建构一个知识习得进程表(如表2)。

表2 知识习得进程表

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动物装饰画》一课时,学生只有色相、明度以及点、线、面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在学习四年级下册《鸟的纹样》时,学生不仅有了之前对于装饰图案的知识储备,其对色彩知识、形式法则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图式的指引下,面对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时,就能对学生已经习得、即将习得的形式原理、构成法则一目了解,对教材的解读也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三、教材对比助研,灵活解读教材

“今天的教学观普遍认为,教材是面向具体学生的可供开发和加工的‘活性’材料,”叶圣陶先生在《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一文中指出,“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事物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部分美术教师把教材看得过于神圣,即使教材内容不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也强行顺着教材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当前,全国使用的11套美术教材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也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其对具体知识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以装饰图案类知识的设计为例,苏少版、人教版、人美版以及湘美版教材对于这一内容的比重、编排等设置都存在较大差异:苏少版教材从三大构成入手,设计教学内容,人美版则更多地将这些知识渗透在具体的情境与生活应用之中,湘美版则将之隐含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中,没有明显的知识痕迹,具体见表3。

表3 不同教材装饰图案课时分配统计表

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完成学段要求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适当增、删、扩、改部分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如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适合纹样》一课时,可以做如下调整:其一,将教学课时从18课移至第9课《鱼的纹样》后,引导学生在研究鱼纹的吉祥寓意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再利用鱼纹设计一个适合纹样;其二,教师也可以参考人美版《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在设计靠垫的情境中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适合方形、圆形的纹样的设计方法,进而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法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第二课时可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图案的形状,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

此外,苏少版2003版与2013版的美术教材中有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教师也要关注其中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四、思维导图助研,准确分析教材

教材中一幅幅颜色鲜艳的图画,一个个由各种材料做成的作品,以及一段段内涵丰富的文字,向教者传递了哪些信息?美术教师如何找到破解这些信息的密码?钱初熹教授带领研究生所做的教材研究范例可供广大教师参考。如在分析上海版教材六年级《我们喜爱卡通》一课时,某研究生用剪贴的形式,逐一分析了教材的外部知识——卡通的起源与发展,并对教材图片进行解析,对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加以解读,还深入分析了自己对于本课编排优、缺点的理解。这样的教材分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时对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资源的选择、补充策略一目了然,教学更具导向性。苏少版教材中设置了不同的板块,如“儿童美术馆”“心灵手巧”“挑战台”等,不同的板块设置,其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要求也有差异。教师可以参考钱教授的教材分析策略,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

图1

基于思维导图,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结构、图例选择等美术信息,剖析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制订适切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就是执教教师与学生间的一道桥梁,一线美术教师要有教材“二次开发”的深层研读意识,不断提升深度研究教材的能力,从而读懂教材、研透教材,借助教材中多彩的图画、有趣的作品和生动的活动,架设教师与教材深度对话的桥梁。

猜你喜欢

纹样课程标准图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