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丝灯调光控制技术
2019-04-10吕天刚吕鹤男王跃飞徐炳健
吕天刚 ,吕鹤男,王跃飞,徐炳健
(1.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890;2.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890)
引言
LED灯丝灯是一种以LED为发光器件,模拟传统白炽灯灯丝和灯外形而设计的灯泡(若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的“LED灯丝”表示LED灯丝器件,“LED灯丝灯”或“灯”表示成品灯泡)。经过数年发展,LED灯丝灯产品技术不断升级,日趋完善。目前,LED灯丝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光品质、光色调制课题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1]。LED灯丝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晶莹剔透的灯壳和灯壳里的“丝”。但是LED灯丝光源极细,不适合多路调光的设计,且每个灯丝只有两个电极,多路排布及及引线也无法实现。因此,LED灯丝灯光色调制技术的难点就在于需要同时满足LED灯丝灯的高颜值和光色调制的灵活性和完美光品质。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现有LED灯丝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LED灯丝灯产品分成普通LED灯丝灯和具备可调光功能的LED灯丝灯两种。
1)普通LED灯丝和非调光LED灯丝灯。、LED灯丝指一种细丝状LED封装器件,是由多颗LED芯片在一根细丝状的基板上封装而成。用LED灯丝结合外壳同传统白炽灯外壳制作的灯泡就是LED灯丝灯。本文的“非调光LED灯丝灯”就是仅有恒定光输出功能,自身不具备调光功能,且不能兼容普通调光器进行调光输出的LED灯丝灯。普通LED灯丝灯一般发普通白光,不需要额外调光调色功能。设计主要以前面提到的普通LED灯丝器件为光源,再配以驱动(AC/DC恒流控制装置)[4]、灯外壳,共三大部分组成。每个组成部分又由多个细分部件组成,如灯外壳又包括:玻壳、灯头、灯柱等。这是目前市场上主流 LED灯丝灯产品。而非调光LED灯丝灯由于不用考虑调光功能,其设计方案都是极简的,外观和基本发光性能是这类产品设计的主要目标。这类LED灯丝和成品灯有很多优点,例如:外形美观、易于设计。灯丝双电极、体积小、外部接线简洁、便于组装。
2)可调光LED灯丝灯。现有LED灯丝灯调光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基于普通LED灯丝(如最常见的单回路LED灯丝)的调光设计;基于多回路LED灯丝的调光设计。
(a)基于普通LED灯丝的调光设计及产品特点。恒流驱动、PWM脉宽调制[4]驱动、可控硅相控驱动等多种驱动方式都适用于普通LED灯丝(也就是单回路LED ,包括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此外,还有脉冲调频驱动、脉冲调项驱动等调光方式。普通LED灯丝有很多优点,例如:外形美观、易于设计。双电极、体积小、外部接线简洁、便于组装。从调光的角度来看,它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尽管配合PWM调光和可控硅调光驱动,也可以实现光通量大小调节。但由于只有两个电极,其调光功能设计具有很大局限性,即只能单路控制,无法实现经典的多路混光混色设计[5,6]和色温、色调调节。
(b)基于多路LED灯丝的调光设计及特点。根据目标色温,选择参与调光的LED灯丝的发光色调/色温,为每种发光色调/色温设置一个可独立调节的通道。通过调节不同色调/色温的灯的光通量比例,实现调节混光输出的色调/色温[7],即采用多路混光混色设计,实现色温、色调调节。回路数通常为二、三、四、五路,每个回路由一种光色的LED组成。如RGB三基色调光器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三个回路构成的。①多路LED灯丝,可调光多路LED灯丝灯即是基于传统多回路LED调光技术设计的。但具体实施方式有两种:方式一,在一个灯丝基板上设计两个或以上回路,每个回路由不同发光颜色/色温组成,且有可独立控制的电极引出端。配合多路输出的可调光控制器实现调光功能。方式二,采用多颗不同发光颜色/色温的普通LED灯丝,每颗LED灯丝为一独立回路,再配以调光控制电路,实现调光功能。这种方式制成的LED灯丝灯与普通LED灯丝灯外观相同。这两种可调光多路LED灯丝灯,调光原理相同,外形及配光效果不同。如:方式一,灯丝外形较宽,呈扁平状,和普通LED灯丝差异较大;方式二,无论是灯丝还是成品灯,在外观上都与普通灯无任何差别,只是灯点亮时,如仔细看,可见每个灯丝发光颜色/色温不同,混色效果没有第一种好。②基于多回路LED灯丝可调光设计。与基于普通LED灯丝的调光设计类似,其区别是,第一,增加了控制器输出回路数,第二,增加混光混色软件算法,算法内容主要包括:根据需要调节获得的光色目标值,分析参与混光颜色/色温种类,并计算各类混光单元混合比,根据比例加工成相应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所对应的回路进行输出。具体控制信号编码类型取决于硬件调光方式。多路LED灯丝灯调光方案优点是实现了LED灯丝灯的光色调节功能,配合PWM调光,可调光通量大小,可混光混色,可实现色温、色调调节。缺点是这种调光技术与LED灯存在先天的兼容性问题。方式一:功能方面,四电极、外部接线复杂、难组装。结构外观,体积大、不美观,与灯丝灯外观设计不协调。方式二:同一灯泡内采用不同色温的普通灯丝来实现混色,由于灯泡壳是透明的,点亮时混光效果差,视觉效果也不好。
2 LED灯丝灯调光设计方案
2.1 总体方案设计
1)设计需求分析。本文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开发一种可调光LED灯丝灯,包括新的LED灯丝和调光方法,解决现有可调光LED灯丝灯存在的诸多兼容性问题。通过微处理器数字控制的方式实现灯的光色调节,让人体验到舒适自然的光环境感受[9]。项目产品应能同时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外观方面,成品灯完全保留单色LED灯丝灯的优势特征,具有与传统白炽灯较高的相似度。第二,结构方面,灯丝双电极、体积小、外部接线简洁、便于组装。第三,调光性能方面,除光通量大小调节外,还可混光混色实现发光颜色/色温调节。
2)总体方案。由颜色混合定律之格拉斯曼混光原理,两种颜色种类的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获得另一种颜色的光。本项目采用 “异步双向脉宽调制驱动控制”。首先,在同一灯丝上均匀排列两种参与混光的LED,用特殊的连接方式串联连接,使两种LED分别独立串联并极性相反。然后,利用LED单向导电特性[10],在仅有的两个电极上施加PWM脉冲驱动电流,并对不同极性方向的两路LED实施分时控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只要控制信号时间计算合理,其过程完全不会被察觉。本项目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原理方框图Fig.1 Schematic block diagram
2.2 硬件设计
1)灯丝器件设计。
(a)电路设计。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制定光源部分电路原理图(图2)。A、B为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也是灯丝的两个电极。L1~L4和L1′~L4′为灯丝的LED,LED分两种发光颜色,每种发光颜色为一个回路,其中,第一组是L1、L2、L3、L4,第二组是L1′、L2′、L3′、L4′,两组分别构成两种不同发光颜色的回路。并且两个回路极性相反,当驱动电流IF方向为COM1→COM2时,第一组LED点亮,第二组LED熄灭。当驱动电流IF方向为COM2→COM1时,第二组LED点亮,第一组LED熄灭。
图2 电路原理图Fig.2 Schematic circuit diagram
(b)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外观和调光性能,如灯丝外形是否纤细、美观,混光是否均匀,事关整个项目的成败。所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满足两个要点:一是混光均匀,二是外观与普通非调光LED灯丝完全一致。图3是设计示例:基于双回路双色温(2 700 K/6 500 K)的可调光LED灯丝,配合控制器能实现色温在2 700~6 500 K可调。
为了实现设计目标,结构设计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采用了“暖白LED[蓝光芯片+荧光胶1(荧光粉+硅胶)]+ 冷白[蓝光芯片+荧光胶2(荧光粉+硅胶)]+扩散胶(扩散粉+硅胶)”的模式,而普通LED灯丝是简单的“蓝光芯片+荧光胶”形式。第二,双色温交替直线排列。实物图如图4所示。
1—暖白2 700 K(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色温或单色芯片);2—冷白6 500 K(同上);2.1—芯片;2.2—荧光胶;3—扩散胶;4—基板;4.1—电极。图3 结构示意图Fig.3 Structure diagram
图4 实物图Fig.4 Real product
2)控制装置设计。控制装置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恒流驱动电路,由AC/DC开关电源制成,主要用于LED灯丝恒流驱动[11]。在此不作重点介绍。第二,数据处理电路,主要完成控制信号的识别、加工处理、输出。由单片机及周边电路组成(图5左)。第三,执行电路,主要功能是连接恒流驱动与LED灯丝负载,并受控于数据处理电路输出的信号。执行电路是一个由一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构成的极性翻转电路(图5右),在单片机I/O口P0、P1、P2、P3不同的电平信号组合下,可实现极性的任意翻转。
图5 控制装置原理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trol device
2.3 软件设计
依据总体方案设计思路,结合硬件设计部分,制定软件设计方案。本文软件设计阶段共分为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部分,设计依据,说明设计过程依据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混光实现,分析参与混光的不同极性方向上的发光单元和混光结果之间的关系,制定混光执行方案。第三部分,控制信号生成,分析单片机硬件I/O口与执行电路、混光输出之间的状态关系,制定调光信号编码。第四部分,软件编写,根据任务编制程序流程图,编写程序。
总体方案中提到了三个基本原理:脉冲电流的面积等效原理、颜色混合定律之格拉斯曼混光原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
1)混光实现[12]。由图5可知当改变驱动电流IF方向(即A→B到A←B)时,两组灯交替点亮。如图6的坐标系,Y轴代表电流,正负半轴代表电流的两个方向,A→B和A←B,X轴代表时间,X轴上下区间带颜色的部分分别代表第一组LED灯和第二组LED灯。图7为光输出波形,X、Y轴分别代表亮灯时间和光通量。
图6 电流波形Fig.6 Current waveform
图7 光输出波形Fig.7 Light output waveform
灯丝采用异步双向脉宽调制驱动控制,即在同一串联电路中,同一时间区间内,加载两个方向相反的脉动驱动电流,如图6所示,将IF1、IF2两个电流分别置于时间轴T的上下两个区间,其脉冲时间分别为:
①IF1:表示2 700 K白光LED驱动电流;
②IF2:表示6 500 K白光LED驱动电流;
③t1:表示IF1瞬时开启时间,0≤t1≤T1;
④t2:表示IF2瞬时开启时间,0≤t2≤T1;
⑤T1:表示IF1、IF2累计开启时间,T1=t1+t2;
⑥T2:表示IF1、IF2累计关闭时间,T2=1/f-T1(f为光输出频率,一般地f≥20 Hz)。
IF1、IF2均由连续脉冲组成,脉冲宽度t1、t2和脉冲周期(T1+T2)均根据混光原理计算输出而获得。且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0.2 s,为了光输出视觉感受更稳定、更舒适,脉冲周期一般设定为小于50 ms。
根据面积等效理论,也就是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所以,对于图7中的分时控制方式,IF1和IF2作用于同一电路的不同方向上,其各自的累积量与独立电路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图6与图7中,IF1与IF1′的效果是一样的,IF2与IF2′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依据格拉斯曼混光原理,计算2 700 K和6 500 K的混光比例,并分别赋值给t1和t2,调节t1/t2的比值可以调节灯的色温,能实现灯色温在范围2 700~6 500 K(取决于参与混色的光源色温值)内可任意调节。
调节T1/(T1+T2)的比值可以调节灯输出的光通量大小,能实现灯光通量百分比在范围0~100%之间线性调节。
2)控制信号生成。根据本项目硬件设计可知单片机(MCU)IO口电平状态、LED执行电路状态和LED亮灯状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由此可以确定不同LED的亮灯时间,分别设定为,Lx的亮灯时间是t,Lx′的亮灯时间是t′,同时灭灯时间为ta。为了精确控制,将时间单位定为ms级。
表1 MCU I/O口-LED亮灯状态对照表Table 1 MCU I/O port-LED light status comparison table
3)软件编写。通过混光原理和亮灯控制方法,已经把任务由现实需求问题转化成数据处理问题。接下来是程序编写,软件由一个主程序和若干子程序构成,现就主程序和两个关键子程序(混光计算子程序,双向脉宽调制子程序)作介绍。
(a)主程序。如图8所示,主程序的控制方法:①开始;②初始化;③判断是否接收到调光指令,若是则执行混色混光计算子程序,若否则执行步骤④;④执行双向脉宽调制子程序;⑤判断色温亮度,若符合要求则直接输出,若不符合要求则进行补偿校准。
图8 主程序Fig.8 Main program
(b)混光计算子程序。如图9所示,混色混光计算子程序的控制方法:①输入设置值:用户目标色温值、用户目标亮度值;②由格拉斯曼定律计算2 700 K/6 500 K即t/t′,得到混色比例;由面积等效原理计算(t+t′)/T得到光通量比例;③完成。
图9 混光计算子程序Fig.9 Calculation subroutine for mixing light
(c)双向脉宽调制子程序。如图10所示,双向脉宽调制子程序的控制方法:①开始;②P3~P0赋值0110;③延时t;④P3~P0赋值1001;⑤延时t′;⑥P3~P0赋值1111;⑦延时ta;⑧完毕。
图10 双向脉宽调制子程序Fig.10 Bidirectional PWM subroutine
2.4 设计验证
经组装-调试后,使用YF1000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对各项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并做记录。经分析,功能正常,各项性能指标与原设计目标一致。特别是混色混光功能,色温调节、光通量调节柔和均匀,外形与普通LED灯丝一致,符合设计预期,具备实用性。具体试验结果如图11所示,图(a)、(b)分别为色温调节试验结果和光通量线性调节试验结果。
图11 验证结果折线图Fig.11 The polyline diagram of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就前面提到的LED灯丝灯设计中的“结构外观”和“调光效果”两个方面,将本文的LED灯丝灯调光方案,与前面介绍的普通LED灯丝灯和可调光LED灯丝灯综合对比,结果见表2。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调光方案解决了原有LED灯丝灯技术存在的调光效果与结构外观不能兼容的问题。
表2 设计效果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esign effect
3 总结
我们研究了一种LED灯丝灯调光设计方案,分析了现有LED灯丝灯技术,提出了设计目标、技术依据、总体方案和软硬件设计思路,并进行了实践和验证。通过试验,本文的方案能够解决原有LED灯丝灯技术存在的调光效果与结构外观不能兼容的问题,精确的色温调节功能和光通量线性调节功能,并且灯丝保留了双电极的结构,结构简洁,接线简单,从外形看与普通不可调光的LED灯丝一样。但是本文的方案存在成本较高、设计相对复杂两点不足。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用同一个思路解决,即控制装置的集成化、规格化,将各个功能单元尽量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包括单片机的功能,精简外围元件数量;并把软件一次性掩膜进芯片中,提高效率,提高可靠性,简化设计,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