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岭南黎民表的交游及书画印

2019-04-10徐学毅余凯凯

书法赏评 2019年1期
关键词:黎民岭南

■徐学毅 余凯凯

岭南书画家在明代以前处于沉寂,仅白玉蟾一人列籍名家,至明中期则崭露头角,降至清代更人才井喷,差可抗衡中原。新会陈献章与从化黎民表为明代岭南书画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目前学界并不缺少探讨陈献章的专著及论文,而对黎民表的研究却甚显匮乏,仅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谭》、陈永正《岭南书法史》和黎向群《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等数本概论性或鉴赏性的著作有所涉及。固然研究黎民表存在诸多难处,首先其存世书画不多,且分散各地不易收集,其次文献史料稀少,然而考虑到黎民表诗书画俱佳,水平足以颉颃江左,书名远播高丽,于岭南书画史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展开全面性整理和深入挖掘显然是极有必要的。于此,本文拟对黎民表的生平、交游、书画印作些综合性的叙述和考察,对其风格渊源作初步挖掘,以期能为学界未来系统性的研究作个铺垫。

一、生平

黎民表,字惟敬,号瑶石、瑶石山人、罗浮山樵,广东广州市从化区人,生于明正德十年(1515),卒于万历九年(1581)。主要以诗人、书画家身份闻名,为明代儒宗黄佐的重要弟子,《明史·黄佐传》附黎民表云:

佐 (黄佐)弟子多以行业自饬,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诗名最著云......黎民表,字惟敬,从化人,御史贯子也。举乡试,久不第,授翰林孔目,迁吏部司务。执政知其能文,用为制敕房中书,供事内阁,加官至参议。①

又《明史稿》有黎民表附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书法大词典》列民表专条,《罗浮志》《列朝诗集小传》《广东通志》《画史会要》《广东文献初集》《明画录》亦有相关信息,而清雍正年间编修的《从化县志》和民国十六年(1927)汪兆镛编纂《岭南画征略》有更详细的记载,本处主要据以上书籍简要梳理出黎氏之生平。

民表年少颖异,九岁能文,十三岁补邑弟子员,弱冠举嘉靖甲午(1534)乡试第六人,督学田汝成、侍御戴瓂曾以治论考他,对其所答大感惊奇。此后礼部应试则屡次不第,慨然有隐居罗浮山之志,因母亲李恭人催促始就铨选,授翰林院孔目,此时已43岁。两年后转吏部司务,执政者知其能诗文,乃调任内阁中书舍人,得阅内府藏书,熟悉三朝掌故,凡有大制作皆出其手,应制篇什甚众,且讽谕得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擢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当时军队缺粮欲兵变,黎氏传达上谕并行劝止。尔后,丁母忧三年,续起为户部浙江员外,监通州(今江苏南通)仓,转饷云中(今山西大同),行至天雄(今河北大名县)被召还内阁掌制敕待经筵,预修《世宗实录》。修毕,以功晋升郎中加四品俸修玉牒,复修《穆宗实录》,修成,加官河南布政司参议,仍掌制敕事。民表为官刚正廉洁,遇亲朋旧友丧葬常予捐资。万历七年(1579)春乞致仕,三次上疏终获批准,遂南归广州,于越秀山麓筑清泉精舍,读书著述终老,享年67岁。雍正年《从化县志》记载,民表出生时其母梦见仙人持羽幡自云中拥一童子而下,去世时,家人则看见火光荧荧自其帐中飘出。

民表曾参与修撰《广东志》《从化县志》《罗浮志》,又有《瑶石山人诗稿》、《梅花社稿》、《北游稿》、《谕后语录》及《清泉精舍小志》。

民表之父黎贯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江西诸地,后因得罪刑部尚书许赞等被罢免归乡。民表弟民衷、民裒,儿子邦琰,从兄弟民表、民宪、民褒、侄子邦瑳也或为登科进士擅长文墨,或有品行气节闻名当地。

二、交游

黎民表与众多文苑名流交游,究其原因除了身处官场有订交之便,更多是其精于诗文书画,学识过人,与名流常有酬唱,亦与其性情坦诚恬淡,易与人处相关。雍正年《从化县志》云:

(黎民表)素性坦夷无城府,读书博综,上自坟典,下迄百家裨史,罔不穷究,故为文自成一家。尝居清泉山中,与友人吴旦、梁有誉、欧大任等倡和,一时海内名流如文征明、李攀龙、徐中行、吴国伦、宗臣□□□兄弟辈,皆以气义相友善……三朝掌故,凡有大制多出其手,应制篇什甚众,皆沨谕得体。先后白金、文绮之赐,不可缕纪。恩遇方隆,抽簪勇退,近世所罕。生平澹泊自甘,不问人家生产,虽历宦,贫约如寒士,惟富于文墨。②

《岭南画征略》亦云:

性坦夷,好读书,过目成诵。居广州粤秀山麓清泉精舍,与弟友唱和,文文自成一家诗和平尔雅......生平淡泊自甘,不问家人产,贫约如寒士。③

民表接触的高级文化人首先为父亲黎贯,其次为恩师黄佐。民表《瑶石山人诗稿》收录《奉陪泰泉先生(黄佐)游栖霞寺》、《送泰泉先生赴召》等多首诗均提及黄佐,可见师生情谊,且黄氏有撰论常喜与民表商榷,颇见器重。

明代文人诗酒唱和组团结社成为一时风气,嘉靖年间民表与南海吴旦、顺德梁有誉、欧大任、番禺李时行结成“粤山诗社”,人称“南园后五子”或“南园后五先生”,此“五子”在岭南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陈永正《岭南历代诗选》均选录五子诗作,民表《清泉精舍小志》卷首自序云:“友人结社於粤山之麓,讲德论义,必以诗教为首。旦夕酬酢,可讽咏者至千馀篇。”④这“千馀篇”涉及众多文人和书画家,可列出一长串名字,“五子”中除了民表,吴旦也善绘画,只惜画作存世不多,《岭南画征略》载顺德欧家廉藏其《游西樵图长卷》。另外,民表又与欧大任、祁衍合称“岭南三子”,与阳曲王道行、东明石星、南昌朱多煃、常熟赵用贤被王世贞称为“续五子”。

明代中晚期岭南的文人与江左、中原均有许多交流,他们往往除了擅诗文也旁通书画,如民表、梁孜、吴旦等,诗书画可作为交流的媒介和话题,如吴旦曾赋诗《文衡山山水画》。

民表与江左、中原的文学界、书画界、收藏界结交更是众多,如文征明、文彭、王世贞、王世懋、皇甫汸兄弟、李攀龙、徐中行、屠隆、吴国伦、梁孜、安绍芳等等,形成一个庞大的文艺朋友圈。这些朋友中如文学界影响巨大的“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吴门书画巨擘文征明、吴门印派创始人文彭等等皆彪炳青史,声名显赫。民表曾参与临淮侯李言恭与李维桢、梁孜、王世懋等人在金陵(南京)组织的“谈天社”,至今尚存的《白雪山房(李言恭居所)诗赋册》收有“后七子”之一王世贞、“末五子”之一胡应麟、吴门书法殿军王稺登、大学士许国、武状元杨俊卿、收藏家兼画家安绍芳、黎民表等数十位名流诗赋。最值得一提的是被民表视为老师的文征明,其主持江左风雅数十年,又比黎民表大45岁,对其书画有着巨大影响。且文氏学生众多,“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民表有诗《送王百谷还吴》)、彭年、周天球、钱谷之属”,甚至徒孙辈王宠的儿子王子阳也与民表有交往,这些人均属吴门精英,代表着当时书画界的上流水平,从民表的现存书迹看也基本可将其归于吴门派下,文氏亦赞赏民表的书法可嗣其后。

三、书画印艺术

在科举社会,黎民表之诗最受重视,明王世贞评其诗“和平尔雅,出入建安、梁陈之间,沨风乎全盛遗响也”,《岭南画征略》云黎民表“以诗名擅岭海”,陈永正先生评:“古诗结体严谨,用笔沉著,但终嫌有模拟古人之迹,唯近体诗清劲深远,颇得其师黄佐的神髓。”⑤其实黎民表的书画成就不亚于诗,可惜传世之作不多,也没有书画论著,其艺术观点仅能从其部分涉及书画品评的诗文中管窥一二。如其诗《从张羽生借郁林观碑,本碑在海州》云:“谪君余习气,翰墨尚留心。辍食经淮海,看碑到郁林。登临应坠泪,行坐每沉吟。可惜咸阳市,徒捐一字金。”⑥从“谪君余习气,翰墨尚留心”可知观碑品字是黎氏一大爱好。其《过范子宣观王生临帖》有较详的书法评述,云:“用意颇精勤,毫芒细细分。春丝抽独蚕,惊电出重云。携我青藜杖,书君白练裙。长安应纸贵,余子但纷纭。”范子宣为四明人,斋名卧云山房,此“王生”恐指王谷祥或是王子阳。其诗《拙书因留夜至》云:“通家称孔李,联骑问幽居。性洽高阳酒,名惭大令书。行吟随一鹤,风雨待三鱼。十载尘缨解,烟霞礼法疏。”黎民表当时的书名颇重,去世后更是“有购其一纸辄数金,高丽使至亦必求其笔迹以归”,其自嘲“名惭大令书”亦可窥一斑。清翁方纲《复初斋集》记载民表有《古墨斋记》述及唐代大书家李北海《云麾将军碑》。另外,其诗《题迟贤亭靳仙笔迹》、《过古叔潜得题字》、《能仁寺旧藏有桦皮梵经,字甚精鉴》、《护国寺以居僧之使远国者,中有赵文敏碑》、《华严洞有耶律楚材故桓夏公石刻》、《别丘谦之以苏晋图奉赠》等也有所涉及书画。

民表的传世书迹分布分散,不易搜集。笔者所觅存有六幅独立的书法墨迹,朱万章《广东传世墨迹知见录》载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其草书《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香港艺术馆藏《楷书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草书扇面》和《诗翰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行书七律扇面》、上海钱镜塘藏有一通《书札》。题跋存有三则,其一,元代吕原《秋山幽树图》卷后有黎民表十五行小字。其二,明代祝允明《黄州竹楼记》卷后有两行楷书:“隆庆己巳(1569)年夏六月,岭南黎民表、武林吕需、吴门沈伯麐同观。”察其书风与民表碑刻《从化县儒学重修戟门记》有仿佛之处,应是民表执笔。其三,嘉靖丙辰年(1556)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题跋,风格在隶楷之间,符合明朱谋垔《书史会要续编》所评民表“隶书深得《受禅碑》笔意”,究其影响也当是受文征明影响所致,因为文氏作隶书往往也带有一定楷意。民表的篆、隶、楷书迹均罕见,清代《续通志》载嘉靖二十九年黎民表曾用“分书”书写黄佐所撰的《从化三箴》,可惜今已不存。《书史会要续编》又评民表“篆书、行草及山水俱入妙品”,清徐沁《明画录》亦评民表“善分隶”,说明黎氏诸体兼擅。民表的存世石碑唯见《从化县儒学重修戟门记》,此碑立于嘉靖辛亥(1551)年,煌煌近两千字,番禺李义壮撰,楷法严整,时而间杂行书,虽无书写者之款,历来相传为民表书,也可与《黄州竹楼记》题跋相互印证,因此出自民表之手还是比较可信的。此碑碑额作玉箸篆,倘若也出自民表之手,当是其存世的唯一篆书。又肇庆市德庆县锦石山有“华表石”三个大字,为广东最大的摩崖石刻,笔划厚实遒劲,翁方纲颇为称道,《广东新语》及光绪年《德庆州志》均载为民表所题。黎民表曾经过肇庆游历过多个景点,留有《宿端溪口》、《同李枣阳游七星岩》等多首诗作。另外,从化区温泉镇新南村有摩崖“寿”字,旁署“韶山子书”,附近又有“小桃源”和“中心山”两处崖刻,均无署名,相传亦是黎民表书。

黎民表的书法代表作一般推草书《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此卷有四五百字,行笔爽利灵巧,干练俊俏,结体平整而典雅,亦步亦趋地模仿文征明,功夫虽不及文氏,却毫不逊色于同辈的吴门书家,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民表师文待诏,得其家法。”雍正年《从化县志》云:“尤善于书法,征明曰:‘嗣吾后者,惟敬也。’”此作写于嘉靖壬寅(1542)年,当时黎氏仅二十七岁,足见天资之高。

黎民表草书《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之一

黎民表草书《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之二

黎民表《草书扇面》

从现传书迹来看,黎民表基本被笼罩于文征明书风之下,岭南的地域特色并不鲜明,当然这并非仅仅民表如此,而是当时的岭南书家往往或多或少都受到吴门的影响。如明表的朋友顺德梁孜其书法亦学文氏,《广东通志》评“开树得文徵仲结法”,《岭南画征略》评其“画出董北苑、吴仲圭,书得文征明法”。像另一个好友顺德梁有誉在作诗方面能保持独立便显得难能可贵,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即称赞梁有誉之诗“虽入王(世贞)、李(攀龙)之林,而未受其习染”。当然,若仔辨黎氏与文氏到底还是存在差异,如黎氏的笔法相对虚和迟重,不似文氏大量采用尖利的入笔和紧强迅速的笔势,这或许与黎氏早期的师承有关。先从家学渊源来判断,民表自然会最早受到父亲黎贯的影响,历来没有史籍提及黎贯之书名,而从黎贯书迹《百丈飞泉诗碑》(今存于从化温泉镇)看其精于书法,行体中时杂章草,融通无碍,沉着痛快,颇觉流畅且古雅。其次,民表之师黄佐为一代大学者,书法亦有可称道之处,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谭》云:

黎民表《从化县儒学重修戟门记》碑刻局部

《从化县儒学重修戟门记》碑额

黎民表《华表石》摩崖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语,可评香山黄泰泉(黄佐)之书。泰泉为后南园五先生之师,三代乡贤,一门风雅,家学渊源,书法特其一端耳。泰泉之学,主张由博大归于专静;今观其书,亦能至广大而书精微也。凡书法过文则弱,过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今观黄慈博所藏公书滋兰山房小词,亲瞩延想,如见君子矣。书作行草,凡二十行,字径五六分,既刚健,复温文,实能融会晋唐诸家楷行章草于一炉而共冶之,较之当时之文徵明,宜无多让。衡山以逋峭胜;泰泉以虚和胜。衡山得力,以宋元为多。泰泉得力,以唐贤为多也。

陈永正《岭南书法史》亦评黄佐云:

今观其所书《滋兰山房小词》,于钟、王的行楷中溶入章草的笔法,温雅冲和之中不乏清刚之气,意味深醇,当非浅学者所能领略的。

黎民表的书法不如文征明“逋峭”,可能正因受到黄佐“虚和”和“意味深醇”的书风影响,从而显得更具有“文人味”,成为“学者之书”,恰如麦华三所评:

(黎民表)书法其师黄泰泉,而涉及文衡山。南海阮氏藏有其草书诗卷,有名云:“阳乌顾兔反在下,笑驾楼船弱水东。”笔力圆劲,而法度谨严,盖一纯粹学者之书也。

黎贯《百丈飞泉诗碑》

黎民表在世时书名已盛,许敏《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弟子的文化现象——从方用彬谈起》文中曾提到安徽方用彬师从民表习书,卒后民表的影响力也依然存在,一纸数金,且远播高丽。民表之子黎邦琰颇能继承其书风,明詹景凤《詹氏小辨》云:“邦琰亦能其父书,而小楷法王大令,雅秀而润。”此“能其父书”当指隶体而言,因为《书史会要续编》载“子邦琰,亦隶书”,可知其擅长隶体。而继承民表书风最突出者当属民表之甥林承芳,林承芳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化县志》并不记载林承芳,陈永正《岭南书法史》则记林氏为从化人,或许有误。《詹氏小辨》云:“承芳学舅,各体似之。”今传林承芳草书《七言诗扇面》的书风确实酷似黎民表《草书扇面》,几可乱真,仔细比较方觉行笔稍显清雅和结体更为疏朗宽绰,文氏面目中略兼王宠笔意,而陈永正则评述承芳“早年多习楷法,中岁颇学祝枝山,董其昌,草书流走秀逸”。另外,肇庆存有一通林承芳行书《重修梅庵碑记》,书风非常接近文征明模拟的黄庭坚风格,点划甚是精到,因此笔者推测黎民表可能也有此类书风,只是此类作品已无存世无法印证。有可能黎民表与林承芳对文氏的书法是一种全面性的继承学习,当然其缺点即缺少了个人独立面目的追求。

林承芳草书《七言诗扇面》

林承芳《重修梅庵碑记》局部

黎民表与弟民衷、民怀被目为“三凤”,《广东通志》评价黎民怀云:“民怀诗清旷闲逸,不减王、孟,书绘(书法和绘画)出入晋、宋,时称三绝。”民怀有《行书扇面》传世,行笔跌宕,娴于结字。民表之侄黎邦瑳也善书画,《岭南画征略》评其“少承家学,工诗,能文,善隶、草、竹石、山水”,今存邦瑳楷书扇面《归去来辞》,书风汲法二王。

黎民怀《行书扇面》

民表存世画作极少,笔者所知可靠者仅见《广东历代绘画展览图录》所刊的《风竹图》。另香港何耀光家族藏有两幅山水图轴,其一有款识云:“万历元年癸酉(1573)秋八月,在长安□寓为汝修老友亲正,岭南黎民表识正,岭南黎民表识。”另一有题诗并署款云:“江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万历元年癸酉(1573)秋八月,在长安为汝修老友亲正,岭南黎民表识。”从二作的款识看不似民表书迹,行文“在长安□寓为汝修老友亲正”亦非古文表达方式,又题诗“江上千峰带落晖”出自《全唐诗》崔峒《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而“江”字原本为“湖”字,因此怀疑二作并非民表的真迹。不过笔者所见的是较为模糊的图片,此二作钤印“黎氏惟敬”和“太史之印”,黎氏真迹《风竹图》也有此二印,期待未来能有机会见到两幅山水原作或高清图片,将所有印章作个仔细比较再下结论。

黎民表《风竹图》

明代张萱《西园存稿》云:“黎秘书惟敬以画名,师仲圭(吴镇),数自矜重,不肯为时辈轻下一笔。”《明画录》评民表“山水宗二米,气象深润,苔树间多加大绿浓墨,极有精彩”,《岭南画征略》评民表“尤善画,写米家云山,景象深远,点缀苔树,间以大绿加浓绿上,更极精采,得片纸者皆宝贵之”,《西园存稿》中载《题黎白泉 〈九岳长青图〉》云:“惟敬善丹青,皆从竹鹤老人(明代何澄)及梅花道人(元代吴镇)中来。”⑦可见黎民表的画风主要继承吴镇、米芾、米友仁、何澄等温润典雅的南宗。自元代起南宗画风已成为主流,加上明代中期及晚期吴门画派炽盛,与民表同时代的广东书画家黎美周、张誉、梁孜、黎遂球等也大多受吴门沈周、文征明的影响,民表偏好这一路画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黎民怀作画受到民表的巨大影响,《题黎白泉〈九岳长青图〉》评“惟仁(黎民怀)又从惟敬中来,青出于蓝,未必青于蓝也”,故从民怀的画作也可窥民表画风之一斑。明区大相《答黎惟仁书》曾描述民怀所画的《把酒问月图》云:“苍茫烟树,秋光万里,收拾毫端,正使云林(倪瓒)研思,石田(沈周)点染,未能得其仿佛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民怀长卷《仿郭熙秋山行旅图》尽管题为模仿北宋郭熙,但依然呈现出一派温润清旷的南宗文人气息。

黎民怀《仿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目前网络或拍卖上流传的部分黎民表书画时见伪作,如行书《寒鸦图诗》(有两种版本)、绘画《开门老山水》,“满庭芳芃易衺”等多方印章俱不可信。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刊有《宋人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合卷引首》中黎民表的三方印章“黎氏维敬”、“研庄”和“司马郎印”,又《风竹图》有“黎氏维敬”与“太史之印”,台北故宫藏宋薛绍彭《杂诗卷》卷后除了“黎氏惟敬”印另有一方“瑶石居士”。这些印章较接近秦汉印风格,或古朴或典雅,均显不俗,但明代李维桢曾记载黎民表并不擅长刻印,那么这些印章可能并非民表所操刀,只是他对篆刻应当具有一定认识,因此梁晓庄《岭南篆刻史》认为民表亲自篆写了印文,云:

黎民表工于篆隶书,但不擅长刻印。其友人李维桢曰:“嘉隆以来,名善隶书者,余得交其人,黎秘书(黎民表)、文博士(文彭)、程光禄、何山人。然笔法与刀法同体而异用,长于书不必长于刻,惟文博士兼之。”但由于黎氏与江苏众多印人有密切的交往,使他对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吴国伦谓“昔者吾友文与黎(文彭与黎民表),好古识奇通妙理”。胡应麟也称他,“古心亦古貌,多艺仍多才”。可见黎民表对诗书画印有着“好古”和“多艺”的才能。在元代吾丘衍所著《三十五举》中,卷末有黎民表在明隆庆二年(1568)增附的关于洗印、印油之法等五条,反映出他对印章的兴趣和印泥的关注。

《书史会要续编》曰……安徽印人方用彬慕名从黎民表学习书法,藉此提高印艺水平。可知黎氏的篆书有很深的造诣,在当时已经颇见名气,而且还是一位“好古识奇通妙理”的通人,所接触的师友多是当时的篆书名家,所作自用印都喜欢自篆印稿。在黎民表的自用印中可看到,这些印古雅精妙,安闲大方,确比当时的很多书画用印明显高出一筹,且风格与文彭、何震诸家大相径庭,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印章的印文应是他亲手所篆写的,黎氏应是一位懂得自篆印稿的人。⑧

也有人推测这些印章可能与文彭有关系,当然也仅能是一种联系推测罢了。周新月《论文彭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文中云:“如当时广东黎惟敬,在北京与文彭交往密切,黎的钤印与文彭所作印风相近,虽然不能肯定是文彭所作,但其间或许是有一些联系的。”

黎民表常用印

注释:

①(清)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2013,第4924页。

②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大典》第288册,《雍正从化县志》卷二《人物》《黎氏人物合传》[M].广州出版社,2015,第236页。

③ (民国)汪兆镛,《岭南画征略》[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第13页。

④ (清)戴肇辰.苏佩训修,《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光绪广州府志.二》卷96艺文略七 [M].上海书局,2003,第605页。

⑤陈永正,《岭南历代诗选》[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第135页。

⑥国家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第四二七册集部别集类《瑶石山人稿》卷七 [M].商务印书馆,2005,第28页。

⑦ (民国)汪兆镛,《岭南画征略》[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第14页。

⑧梁晓庄,《岭南篆刻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第102—103页。

猜你喜欢

黎民岭南
忆岭南
岭南荔枝红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国祭
山坡羊·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不辞长作岭南人
看大唐歌舞
“黎民”释义
赞群众路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