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2019-04-09周静
周静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學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些都表明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中一个重要指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明显改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过多,缺乏生动性,留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很少,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不足,他们服从于教师,服从于教材,服从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辛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完全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发展。因此,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迫切的任务。而学生参与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我们应当倡导和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扬起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得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效率
在主体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就不同,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充分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条件,积极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只有教师真正地引导学生进入思维参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学习,使其思维活跃起来,获得大量的学习策略,学生有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
二、积极创设民主的互动观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只有教师发挥了民主,学生才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师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承担苦恼、分享快乐,学生才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扩大学生课堂中的参与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课堂成为大多数学生甚至是全部学生的美丽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想得更细、更科学、更合理。整堂课自始至终跟着学生的学情走,让学生教导学生,使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生才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态度。在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和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持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试验,参与到整个数学活动中去,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去发现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既培养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只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师生能够平等相处,才能共享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增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对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努力研究,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