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2019-04-09林琛

关键词:主题图平均数人教版

林琛

【摘 要】主题图是指集中表现数学学习主题的图形、图表、图画(包括必要的文字)等。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授问题的呈现方式上,都选用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丰富生动的主题图来呈现问题的内容。教师如何“吃透”主题图,给学生留下的探究空间和交流空间,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认为结合主题图不同的形式,可以设置情境,让主题图活起来;操作演示,让主题图动起来;适当调整,让主题图贴近生活;学科整合,让主题图自然生成。

【关键词】主题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6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授问题的呈现方式上,都选用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丰富生动的主题图来呈现问题的内容,通过“主题图”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为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主题图是指集中教材中表现数学学习主题的图形、图表、图画(包括必要的文字)等。教师如果能够“吃透”主题图,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探究空间和交流空间,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主题图”实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设置情境,让主题图活起来

郑毓信教授说过:“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特别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自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主题图主要是以故事情境为主,特别是第一学段,主要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设置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故事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故事情境的主题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或者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现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一课,教材以孙悟空棒打牛魔王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金箍棒长度的变化直观感受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情况。《西游记》是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学生熟悉的主题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金箍棒的变化,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小数点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

二、操作演示,让主题图动起来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中,教材的主题图主要以操作图、演示图为主,这一部分的主题图的处理需要动态体现图形的转化或图形之间的关系,处理这部分教材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者以多媒体、教师演示来动态体现变化的过程及关系,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模型。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的“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一课的主题图,在学生认识什么是体积之后,引导学生将圆柱转化成学过长方体,通过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将圆柱切开并拼成近似长方体的演示图,这是一幅静态的图,教师要创造条件让静态的图“动”起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具,让学生通過动手操作,感受并理解圆柱变形成近似于长方体之后,形状改变了,但是体积不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圆柱体积计算的模型。

三、适当调整,让主题图贴近生活

在“统计与概率”与“综合实践”领域,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情境和数据、图表,但是这些活动情境或数据信息与学生的生活中实际经验关联度不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这些活动情境或数据信息,结合学校、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情境,让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或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课堂上用学生收集的数据信息开展学习研究活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数据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一课的主题图呈现的是统计学生收集可回收的矿泉水瓶的数量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各组收集矿泉水瓶的平均数。如果教师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虽然也可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是,学生没有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数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学生将无法深切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处理这一主题图时,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通过人数不同的小组拍球比赛,记录课堂生成各组拍球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人数不同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通过比较拍球的总数量来决定名次,由此引出探究平均数的必要性,由于数据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研究的目的性明确、兴趣浓厚,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能更加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平均数”的必要性,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到统计的价值。

又如: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班级旧物市场”

处理这类型主题图,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很多学校都会开展每年一届的“图书跳蚤市场”活动,这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师可结合学校开展的“图书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协助班主任进行活动的设计,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参与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当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科整合,让主题图自然生成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的,多学科整合已经日渐成为当前教育的趋势。人教版“综合实践”领域以及北师版“数学好玩”内容的主题图呈现的主要是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情境,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需要动手操作或者进行实验,意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主题图的处理可以进行学科整合,让主题图的内容在学生的实践中自然生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之后的综合实践课,数学任课教师可以和体育任课教师合作实施项目式学习,数学任课教师在实施项目学习前要先提出学习目标:怎样知道操场上的起跑线确定的是否准确,确保不同跑道上的每一位选手公平参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引导学生明确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测量并收集哪些数据、数据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测量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数据的测量和收集,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

又如:北师版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

本节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类图案或徽标,自己设计徽标等环节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数学能力。本节课的学习可与美术任课教师合作进行项目式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徽标,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这样就建立了轴对称图形与新知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独立设计、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徽章设计的初步构图。在美术课了解徽章设计的要素,构图的注意事项,色调的搭配等知识,进一步美化并完善数学课的徽章设计,最后进行交流展示。两个学科的整合学习,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图形的形式美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广泛用。

主题圖内涵丰富,凝结了众多编写者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主题图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着教学方式,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采用适当的策略,让主题图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感受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斯苗儿.《新教材研读策略例谈》.

猜你喜欢

主题图平均数人教版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