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趣味性的初中美术教学

2019-04-09叶晨红

关键词:激发体验尝试

叶晨红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基本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宗旨。

【关键词】趣味性;激发;体验;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05-01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技能强化训练,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美术作品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品味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这就要求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屏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注意力及怏然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日久天长,学生就会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

一、實施趣味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脑得到锻炼,这对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对从事社会上其他职业,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我国,美术课没有考试压力,学生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趣味性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趣味性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积极的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1.教学方法的更新,从欣赏、体验、感受到尝试创作。

(1)网络教育渗透于美术课堂。

或许每个美术教师都有同感,现代欣赏教学中单凭教师优美的语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电视,电脑各种传媒使学生视野更加开拓,对信息的反映和处理能力更深、更广,多媒体的运用在实中美术教学中所产生的趣味性和参考性,能更好的吸引和激励学生投入到欣赏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限制教学质量的是没有足够的图片来满足几十乃于上百个学生的观看需求。

(2)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传统美术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为主,把美术课上成描绘,临摹,照猫画虎,而艺术作品它不是对自然的真实模仿,新课标提出“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创设各种教学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构建师生互动探究教学。

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基础上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鱼即基本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渔即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主体性、发散性与独创性。当教师抛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打开思维的闸门,运用想象、联想等展开互动探究。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自由创作。

3.选择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游戏和故事等,利用表演和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诱导,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活起来。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旧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脱离了生活,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设计一节生动幽默的美术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交流。

4.心心相映,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学生中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如何成为受拥护的好首席呢?我觉得首先得拥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一课中,我先和学生交流第一眼看到中国结时的感受,接着我从关于中国结的来历开始讲解,中国结艺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传承,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是旧石器时代缝衣打结一直演变成今天的装饰手艺,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注重发展,让“过程和方法”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旋律

1.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程和方法”只是一种手段。

从教学上讲是“重结果,轻过程”,从学习上讲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艺术过程的趣味性、愉悦性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发创新的火花并通过体验团体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共同努力。可见,注重过程和方法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由此,美术教学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2.个性的翅膀在自主探究中展露飞翔。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普通的艺术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可以了。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点拨,只有在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当我们放开双手,学生才能学会自由飞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还应该拓展知识面、开阔涉猎视野、掌握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富有活力,我们必须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学习,以适应更新发展的教育改革。

总之,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挖掘其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唯有此,我们才能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得到美育熏陶,接受美学,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激发体验尝试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