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2019-04-09阚丽君刘洋岳波李芳邹香妮
阚丽君 刘洋 岳波 李芳 邹香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也在加大,党中央在十九大也提出了“全民健康战略”,作为中华瑰宝的中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民群众对中医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中医护理应用型人才教育面向世界和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是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综述,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医 护理 本科 应用型 人才 培养 模式 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SJGY20170614)。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51-01
1.中医护理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中医学院在制定相关课程及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据了解中医护理本科生的课程是医疗专业的翻版或压缩版[1],所设置的课程大多数与中医专业基本相同,大多数的中医护理专业并不能完全体现中医专业的特色。学校比较注重理论学习,轻视临床实践,这样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度逐渐降低,而且也发现不了中医护理专业的价值。我国的中医护理起步比较晚,所以导致中医护理专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比较匮乏,而根据调查发现中医师资力量的来源主要包括[2]:①临床的护士:据调查发现很多医学专业的教师都是医院在职职工,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但中医理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②临床的医生:中医临床的课程由中医医师来讲授,他们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讲课过程中缺乏与护理相结合的理念。③高等学院毕业生:高等学院毕业生的同学特点在于有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将临床与知识更好的结合。
2.建议
优化本科中医护理课程,改良教学方法①明确培养目标:《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将大力扶持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为此我们培养中医护理的培养目标是[3]:培养中医护理人员的整体观、辩证观;能用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桥梁及强大的心理素质的中医护理人员。②优化中医护理专业课程:将中医与护理进行结合,在中医护理学基础下增开一些中医康复养生学、食疗营养学等,将护理中医学体现“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中医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方面,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而且还要明确专业知识的宽泛性和学科知识的多样性,着重于各类知识的交融综合[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补充,调整教学方式,吸取国外护理教学经验,尝试将PBL,CDL教学方式引入中医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对面讲授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约式学习模式转变。专业课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将护理内容与疾病治疗紧密结合,创建成与临床医学专业不同的课程模式,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5]。夯实学生中医实践技能的基础,制定合理考核内容,通过在实践中开设实验,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进行一些操作技能的锻炼。
3.小结
教学模式是实现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中医护理在护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但其临床开展现状仍不理想,探索有效的中医护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目前存在课程设立的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中医护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临床实习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改良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力量,加大临床投入,培养学生对中医的整体观念,并不断地增加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培养更加专业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余诗畦,臧渝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护理本科内外科护理学课程设计特色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7(10):789-792.
[2]单亚维,牛慧君,岳树锦,郝玉芳.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專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8(02):85-91.
[3]孙瑞阳,侯睿,郝玉芳,陆虹.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05):348-352.
[4]赵伟娜.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102-104.
[5]熊兰,林静,陈燕,石溪溪,朱正刚.我国独立学院护理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08):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