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专业引导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9-04-09黄岩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效果

【摘要】开设《专业引导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介绍。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涵,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架构起较清晰的专业知识框架。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完善所学专业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本文从实践层面对开设《专业引导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了阐述与反思。

【关键词】专业引导课程 教学实施 效果 教学反思

【项目来源】本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对提升职校学生学习效能的研究——以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B/2016/13/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50-02

随着社会进步步伐的加快,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工业进入转型升级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与电子专业相关的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大量的运用。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离不开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很多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这无疑是能经受住时间检验的真知灼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在研究的长期课题。我校自2013年起,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了《专业引导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开设《专业引导课程》的目的

《专业引导课程》是针对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现状所开发的。其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介绍。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涵,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二、实施过程

1.明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但是《专业引导课程》的课程标准却处于空白。我校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引导课程标准》。确立其课程性质为专业启蒙科普课程;教学总课时为36节;主要教学内容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各学期重点工作安排、本专业发展史及未来展望、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办学合作企业介绍、以机器人技术为主线谈各门专业课程所学知识类型及现实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等;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施建议。

2.编写校本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专业引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比较稀缺。我校以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设备为依托,根据现行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情况,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该教材围绕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综合性强的机器人为主线进行编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机器人为主线串联各专业课程,让学生不再独立的认知某门专业课,而是系统的感知专业,理解各门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本教材的主要章节有:专业介绍、机器人介绍、机器人的身体与材料学、机器人的手脚与机械学、机器人的感知与传感器技术、机器人的大脑与单片机技术等。

3.组织教学实施

专业引导课程作为一门专业的启蒙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认同感;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覆盖面广,但深度浅的特点;教学对象为应用电子专业的新生,他们对专业不甚了解。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实验向学生呈现知识。例如,在讲“机器人的大脑与单片机技术”这一章节时,我们先展示机器人结构并分解,通过动画展示机器人大脑的工作过程,再引出单片机技术课程简介,最后通过单片机实验向学生展示单片机的功能。通过教学,学生既了解了单片机技术这门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也知道了单片机知识在实际场合的运用,更看到了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获得较清晰的专业知识框架。

三、实施效果

我校自2013年以来,先后在2011级-2016级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对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影響研究,取同专业、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按原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通过观测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变化、对比两个班级学生专业课成绩、以及后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的体现、追求继续深造的愿望等,来研究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对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多年下来,成果显著。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主动性得以激发,专业课成绩明显提高。

以2011级为例,实验班在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前,三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80分、86分和85分,对照班三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74分、89分和86分,实验班的成绩略低于对照班。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后,实验班三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83分、78分和80分,对照班三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83分、68分和78分,实验班的成绩已明显高于对照班。2012级实验班在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前,两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75分和79分,对照班两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 81分和80分,实验班的成绩略低于对照班。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后,实验班五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80分、87分、80分、70分和85分,对照班五门专业课成绩均分分别为:77分、85分、68分、70分和83分,实验班的各门专业课成绩均高于对照班。

2.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增强。

通过《专业引导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知晓了专业学习目标任务,解决了许多专业困惑,坚定了专业方向;通过参观实训基地,观摩技能训练队的训练过程,学生对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够尽快转变角色,进入良好的专业学习状态。许多学生能积极报名参加了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创新大赛等,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3年,电子专业的学生还成立了家电维修社团,运用所学技能服务社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获得成长。

3.学生升学意愿提高。

《专业引导课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也向学生展示了电子专业知识框架和电子专业前沿的知识,让学生看到了电子专业的发展前景。实验班的学生也意识到了现有发展平台的局限性,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还需夯实基础,提升学历。许多学生坚定了升学的信念,寻求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机遇。2011级实验班32名学生,有13名学生通过专转本进入高校学习;2011级对照班29名学生,有5名学生通过专转本进入高校学习。

四、教学反思

1.《专业引导课程》的知识综合程度高,对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引导课程》由于其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整个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难以由一名教师独自承担教学任务。若由多名教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则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基础和知识点传授上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时也给教务部门排课带来相应困难。我们考虑在今后的教学组织中,由多名教师讲课,课前由备课组长召集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让每一名教师都能领会课程开设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前后衔接。在每学期排课前,与教务处部门做好沟通,承担《专业引导课程》教学任务的相关教师,在《专业引导课程》教学时段不要排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避免后期出现大面积调课现象,影响教学秩序。

2.教学评价困难。

《专业引导课程》其课程性质为专业启蒙科普课程,由多名教师任教,在各自的教学内容讲授完后,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为课后感想、思考题、调查题等,作业范围广泛,内容深浅不一,评价标准也不一致,使得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变得比较困难。可考虑在课程教学开始时让学生撰写一篇对专业的认识,结束时,让学生回顾初期自己写的专业认识,再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写一篇感悟性综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收获,通过前后对比来评价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专业引导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了专业,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困惑,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成效在于给予了学生可不断完善的专业理想和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潘云.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44-45

[2]张瑞平.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入门教育[J].电教技术,2012,(3):52

[3]戴志超.浅谈中职校电子专业“专业入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J].新课程学习,2010,(20):3-5

[4]杨建春.如何对中职学校電子专业的学生进行入门教育 [J].中等职业教育,2011,(9):27-29

[5]华危持.《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反思[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11,(4):53-55

作者简介:

黄岩(1975-),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专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