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09宁靖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宁靖

【摘要】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及各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本校师资力量、实验环境、区域优势等,提出了适合本院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改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 创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27-01

一、概述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物联网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捷。

2010年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元年,各行各业都积极开展物联网的建设,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设备,根据约定的协议实现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全方位互联的网络,采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得信息,使用网络传送与交互信息,通过智能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快速实现决策和控制。物联网工程人才的培养重要性日益增强。

亨利·福特说过,“不创新,就灭亡。”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

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国内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从2010年开始,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有985、211大学,也有职业教育为主的大学,為市场陪着出不同层次的物联网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

在“中国物联网人才需求及培养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参与调查的本科、职业、中专等院校中,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院校仅有19%,72%的院校有意向开设物联网专业,物联网工程毕业生也就非常大的就业空间,可以从事操作、管理类岗位等。在我国条件优越的大学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完成较好,如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可能通过双学位、交换生等方式推进物联网人才培养。

三、我院的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再到今天,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智慧地球、物物相联的物联网,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人类的变化。那么,我们的教育呢?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模式不创新,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怎么能够跟得上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怎么有能力去主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应用于物联网的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到现在,教育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通过与其他院校的学习交流,结合我校地域因素及系部教师资源、教学模式、实验室环境等因素,提出以下适合我院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电子信息工程系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6名,老中青结构较为合理。根据人员组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每位教师主攻一到二门专业课程,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完成主攻课程的学习;第二,每周一次经验分享交流,把每位教师的上课心得、采用方法、优缺点等与同事探讨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经验;第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让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加强对所授课各的实践工作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四,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将他们实际产品开发的经验和技术与师生分享,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资源建设

物联网工程综合性非常强,研究范围也非常广,找到适合我院的研究点,更好的开展物联网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物联网工程方向的专业教学资源还比较少。第一,合理选择教材,完成理论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二,完成专业方向教材的编写,将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引入到教材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第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学校的“泛雅教学平台”,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物联网工程的所有课程及课程的相关资源,如课程大纲、课件、教学设计、课程录像、网络测试、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

3.实践环境建设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第一,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更好的综合认识。提高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工作要求,要求学生对相关的课程都能够熟练掌握,有整体的工程概念。第二,进企业参加实习工作。让学生真正的到工作环境中参加实习,更好的体会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过程,按照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作业。第三,开展创新类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把他们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项目的研制。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探讨,物联网工程有着广阔的前景,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成的重点内容,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也应该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可以培养出适应区域特点的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联网人才需求及培养研究报告

[2]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