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学生“康教一体”课程建设初探
2019-04-09杜卫华
杜卫华
【摘要】脑瘫学生多重功能障碍和特殊需要,使得特殊教育学校把“康教一体”作为课程建设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把文化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的提高、运动功能的康复、生活技能的掌握、才艺潜能的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所接受到多个维度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康复,在康复中学习,实现脑瘫学生教育和康复“双赢”的良好状态。
【关键词】脑瘫学生 康教一体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81-02
一、前言
绝大部分脑瘫学生都属于多重残疾,最为凸显的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随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及学习障碍等。以脑瘫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学校或训练机构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要立足学生的这些特殊问题和特殊需要,至少应从两大方面去进行课程建设,一是基础文化知识与潜能开发的各类课程,一是身体功能康复的各类缺陷补偿训练课程,两者的相互融合是促进脑瘫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保障。
基于以上的考虑,以脑瘫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应该确立“康教一体”课程建设理念。这里的“康”指的是在没有单纯医学手段的介入如药物治疗或手术矫正等情况下,只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提供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辅具介入,此外还包括广义的心理康复、智力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教”是指作为学校最基本职能即“教育教学”的范畴,具体是指文化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习惯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所谓“一体”是指康复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作用于学生,并且交叉渗透,相互促进。
笔者所在的学校广州康复实验学校,是一所主要以脑瘫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方面遵循了“康教一体”的建设理念,组建年级专业师资工作团队,划分年级学段,制定不同学段的核心发展目标,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四大内容,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脑瘫学生“康教一体”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康教一体”课程建设
(一)组建“一专多能”的工作团队
为了更好地发挥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实行年级长组建教育康复师资团队。年级长根据课程、工作量、专业技能、个人素养等来综合确定自己团队的康复治疗师,文化课老师及生活护理师,团队成立后,年级长带领团队成长负责整个学段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目标制定,“康教一体”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实施与评测等工作任务。教务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此种方式组建的团队易于团队成员就团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达成共识,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工作。
(二)划分“相辅相成”的学段目标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殊需要,将九个年级划分为三大学段:低年级学段(1-3年级),中年级学段(4-6年级),高年级学段(7-9年级)。各个学段都有康复和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和核心发展目标。低年级学段以康復训练、认知训练、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任务;中年级学段以基础文化知识,生活自理,品德培养和兴趣发展为主要任务;高年级学段以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娱乐、职业素养为主要任务。通过年级学段的任务划分,把“康教一体”的总目标具体化,提高了目标实现的可操作性和可能性。
(三)安排适宜的教学科目
1.一班系列课程设置:根据智力评测结果将同一年级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学生安置在一班。一班采用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使用人教版教材,并参加区教育局的考试。这样的课程设置能使学生全面接触各科文化知识,和健康学生一样拥有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为部分学生今后能接受高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打好基础,更为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提高生活品质提供了可能与保障。(文化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信息技术、历史、地理、物理、音乐、美术、社会实践、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课。医学康复课程: PT训练课,OT训练课,ST训练课,认知训练课等。)
2.二班系列课程设置:根据智力评测结果将同一年级中度和重度智障的学生安置在二班。二班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等,使他们能最大化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增强自我意识,提高适应能力,提升生活品质。(文化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社会适应、休闲娱乐、畅游与律动、韵律诵读、绘画与手工、生命教育、电脑基础、心理健康等。医学康复课程: PT训练课、OT训练课、ST训练课、社区康复课、辅具使用课、认知训练课等。)
3.三个学段“康复训练课”的比重:低年级学段(1-3年级)康复比重为40%,中年级学段(4-6年级)康复比重为30%,都是以PT,OT,ST和认知训练为核心;高年级学段(7-9年级)康复比重为20%,主要以辅具的灵活使用、无障碍环境的改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为核心。这样搭配的比重和倾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融合等特点。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1.医康类课程:每个班每天的课表中都安排有医康课程,康复课由团队的专业治疗师带领团队文化课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完成。治疗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每个学生的康复目标和计划,并指导文化课老师及家长康复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课后治疗师要布置的康复作业,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协助学生完成。
2.艺术类课程: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艺术才能,学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绘画、陶艺、信息技术、绘本剧表演、合唱团、油画、手工制作)。部分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和美术作品曾多次荣获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组织的比赛大奖。学生话剧表演、朗诵、歌唱等节目也多次被邀参加市、区级的文艺汇演,得到了社会各家的赞赏和肯定。
3.社会认知课程:为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我们非常重视社会认知教育,例如:组织学生与周边中、小学的学生举行联谊活动;积极参加市、区级的才艺演出;联系义工来校联欢,配合社会企业温情关爱等活动,这些不仅提供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扩大了交际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坚强、勇敢、乐观的接受康复训练和学习。此外我们带领学生超市购物、掌握交通安全,邮寄包裹,看电影、参观科技馆,畅游大学城,各种形式的旅游等,我们试图从各个层面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做好铺垫。
4.心理健康课程:脑瘫学生除了运动功能障碍,认知水平低下,智力发展迟缓等特征外,他们的情绪、情感、性格、与人交往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学校充分发挥本校心理学专业教师,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同时注重心理康复与教育教学和体能康复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加强班级管理、开展主题班会、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加强生命教育、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还对有异常行为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
5.生活技能课程:专业护理师给学生的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不仅体现在对住宿生的日常生活护理,还包括给全体学生提供课间护理。此外,她们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重要任务,例如指导学生清洗餐具,整理床铺,打点个人卫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热爱劳动,与人和睦相处的思想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听取治疗师的建议,也把康复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自理的过程中也得到缺陷功能的补偿训练。
6.生命教育课程:学校开展了脑瘫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题研究,截至目前,编写了1-9年级脑瘫学生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同时为每个班级开设生命教育课。在生命教育课上,学生接触到一个个充满生命力量的主题内容。围绕这些生命教育主题脑瘫学生懂得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品味生命,也学会了感恩,明白了生命的弥足珍贵,更懂得要靠自己的品质和努力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三、“康教一体”课程实施成效
“康教一体”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从学生的教育和康复层面来看,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层面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兴趣和潜能方面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康复方面,实现了在学习中康复,在康复中学习的良性互溶。其次从教师和治疗师的发展层面来看,在团队的引领下,大家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康教一体”课程建设过程中,大家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后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学校“康教一体”的办学模式初具规模,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结束语
“康教一体”的课程建设理念能结合脑瘫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特殊需要,把文化知识的学习、生活技能的掌握、才艺潛能的开发、认知能力的提高、运动功能的康复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康复,在康复中学习,实现教育和康复双赢。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发展的综合载体,只有建设好合理的课程,完善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聚集配套的外围力量,“康教一体”才不会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中,让学生受益。当然,随着经验的积累,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康教一体”课程建设将会逐步深入和完善,并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更多脑瘫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全礼.关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8(05):28-31.
[2]杨中枢.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意义、内涵与开发[J].现代特殊教育,2018(11):19-21.
[3]柏佳丽.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21):86-87.
[4]林开仪.英国培智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刘嫣静.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8(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