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新创造
2019-04-09邵晓娴
邵晓娴
【摘 要】新时代教育,将进入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新创造”,新创造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靠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创造,新创造的实施者是具有创新精神并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因此,新创造的最大特点是有意识地对新时代教育进行探索性劳动,将富有创新型的基础素质教育带入新时代,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新创造;教育观念;培养;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目标
传统的教育观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灌输注入,轻独立获取;重理论,轻实践,不但教学模式单一,而且教学方法死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以考分为标准,这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一些思想单一,头脑僵化的人,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确立创新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发挥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的实施者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导”,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积极为学生获取知识,并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显性教学目标,又要有隐性教学目标。显性教学目标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的教学要求,隐性教学目标是对非科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即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心理素质、行为动作、技能等,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组合,才能产生整体化的综合效应。始终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同时指导学法,不能只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3.优化自主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奋其力,自致其知,优化自主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动口,把想法付诸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活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创造热情,并适时提供帮助,为学生的创造铺平道路。
4.注重教学创新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把关心、耐心、细心、爱心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可爱、可亲、可敬。构建双方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教学中,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教育学生树立自信、敢于提问质疑、标新立异、敢于创新”。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用激励性评价或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给予表扬和肯定。只有教师具备了教学上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5.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提问、练习的时间,形成教与学的及时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表達简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该讲清楚的知识,该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合理安排布置作业,这样就会使学生“学而不厌”,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活动、学习、操作、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三、重视学法指导,开展创造活动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还要交给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就是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有能力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自己获取的知识。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情感,锻炼学习意志,排除心理障碍,科学用脑,激发求知欲和积极自主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学法指导,进行创造教育活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普遍开展了科学课、实践课,为创造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时间保证。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学生创造观,开拓创造教育的视野,充分认定经过学生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产生的有新意的事物和思想都谓之创造。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特征,指导并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一些诸如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小体育能手等创造性活动,使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当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热情、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较高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新创造,培养出一届又一届具有创造能力的新时代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