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高校蒙古族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19-04-09刘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而语言技能的提高转化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冲击。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尤其在蒙古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把蒙古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高校 英语教学 文化

【课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职英语教学中蒙元文化的渗透研究》(NJSY17483)。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12-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要求也愈益迫切。21世纪是科技、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而语言技能的提高转化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冲击。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尤其在蒙古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把蒙古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迫切。蒙古族文化有其地域性特点,易于蒙古族地区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更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从而达到在蒙古族地区英语语言最终为交际服务的目的。

1.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着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蒙古族文化作为蒙古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其传承的重要意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我国高校非英語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从传统英语教学中所习得的跨文化知识较少,而对于蒙古民族文化更是少之又少。蒙古族文化知识的欠缺影响了高校英语的学习水平。因此,我们应该以学生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入手。英语教学中灌输学生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可以在秉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润物细无声般地学好英语。

2.蒙古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一直以来,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何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是我们研究的话题。内蒙古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内蒙地区的英语教学一直落后于南方沿海城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内蒙地区的蒙古族文化深入人心。利用这一地域优势,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悄无声息地把蒙古族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来。

3.实现蒙古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如何有机地将蒙古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学中一个较难的突破。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这就导致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严重缺乏。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尝试将蒙古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4.实现蒙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的思维转换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内容的局限性很大,而在英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兼顾蒙语,汉语,又要学好英语。对蒙古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自如地实现三种语言的思维转换。从而突破这一难题。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文化;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应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 1981: 194)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在内蒙地区研究蒙古族文化,我们具有地域上的优势。作为内蒙古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以及地域特点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从学校设备来看,我校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的语音设备,而且还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这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我校采取蒙族学生分班制的预科生班教学模式,加上如今的小班制教学,为蒙古族文化的渗透提供有利先决条件。从教师角度来看,我们有着优秀的团队,既有多年潜心教学一线、英语课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专门从事蒙古族学生预科英语教学并对蒙古族学生深刻了解的蒙古族优秀教师。同时,我们还有专门从事蒙古文化研究的资深英语教师,为我们研究蒙古族文化打下坚实基础。相信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一定能将蒙古族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3]中国外语网:“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的特点”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简介:

刘晓红(1980年9月-),女,副教授。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