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之我见
2019-04-09刘景艳
刘景艳
【摘 要】中职院校主要方向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选择设置方面更注重实效性和专业性。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支撑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实效性呢?从现实来看,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存在问题,如:忽视、参与度过低、缺乏积极性等。本文从课堂教学实例出发对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实现提一点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16-02
一、确定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目标
学情和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设置教学目标: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流利正确的使用普通话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僵化、形而上的。就中职学生而言,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更恰当。必须抛开旧的而选择有实效性的目标。我所教的班级是计算机专业,他们普遍对专业课感兴趣,因为课堂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更为鲜明和及时,他们学习设计动画作品,完成作业。我就让他们把专业课作业带到语文课堂上来,要求条理清晰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理念、创作过程等。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说”。学会表述,让对方接纳,为自己创造机会。让同学们意识到就业不只是做那么简单。这个课堂任务是有难度的,他们办不到。那么我们回到语文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质疑、解惑、由浅入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质疑,表达,锻炼思维,从语言干涩到逐渐学习运用词汇,从结结巴巴到表述流畅,这些进步他们能具体感受的到,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看来学以致用就是实效性目标,这个目标在课堂上被细化为词汇积累、普通话、情感等多个小目标,这样学习就找到了支撑点,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也落到实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语文层次素养才有可能性。
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我们常说的有“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中心教学模式。现实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草根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在《课堂乾坤大挪移》中说:“当下的课堂,老师居‘天位,学生居‘地位。老师陶醉于‘统统统,学生无奈于‘受受受。老师习惯了‘讲讲讲,学生习惯了‘听听听。“为师者当效齐王,以生为天,甘愿做地,开课堂之‘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以学生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这才是课堂模式的真正打开方式。于老师在《重建课堂效率观》中说:“追求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统一,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终极追求。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是缺乏课堂道德的课堂,而且,生命活力的欠缺,会使知识学习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双中心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做起来谈何容易?比如让学生质疑提问,以学生的情况,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换成教师来提问,又失去了学生主体的课堂实质。怎么办?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没有教师主导的课堂是谈不上效率的。
而新的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定的。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更新,随着教育平台的搭建,网络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选择教学方法还是要从不同的教学内容出发的。比如我们学习《乡愁》,由于作品与学生的生活时代是错位的。诗歌情感升华部分的意境单凭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无法体会的,那么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解放前国民党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的特殊时期的历史资料,在课上增加讨论交流环节,从最初离家到职校求学体验到思念母亲这最初的乡愁开始,逐渐延伸到成长,生死,从学生的切身感受来理解诗歌,产生共鸣。最后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来感受祖国分裂,有家难回的乡愁。从而体会到作者以至于台湾民众那种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整篇课文教学目标即:会背诗歌、理解意境、众言堂。其中把交流体会最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环节,不仅学知识,更是锻炼能力。
三、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之源,木之本。然而课堂不仅局限于三尺讲台一个人,一个粉笔一块板了。信息化媒体教学为课堂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更广泛的渠道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声音,图片,视频大量的信息冲击着课堂,让课堂变得容量更大,更直接。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行,更多的教师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教学服务。那么对于度的把握尤其重要了。有声资源,视频资料固然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学习,但是如果过度了,那么就喧宾夺主了,依赖这些资源反而放弃了学习的本质,使课堂变得花哨浮躁起来,从而丧失了思考,思维的实效性课堂标准。所以教学资源的比重一定要把握好。
四、正确认识语文
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能否得以实现最大的根源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语文学科。语文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而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作为社会人,交往交际交流,有声无声,都是以语文作为基础的。所以,教师本身就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遵循语文教学的教育规律,听说读写循序渐进。同时语文学科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支撑学科,曾经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研讨会上有老师提出课文选编内容与时代相脱节,很多选编课文让学生很难理解了,因为那个时代的烙印意境在生活中逐渐消失,教起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选来何用?乍一看这个看法貌似有道理,可是我们如果正确认识了语文以后就不会这样认为了,语文也是变相的人文历史。通过那个时代的作品去了解我们所不曾经历的環境,生活。我们不曾体会到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贫穷,但是莫言的《卖白菜》却让我们看到那个历史时期的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这是历史变相展现。所以,语文的实效性又不仅仅是局限于当下的交往交际交流,更是一种历史的穿越。我们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更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结语
教育服务于社会,社会在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与时俱进:确定有效学习目标,进一步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才能更好的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完成具有实效性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冬艳.浅谈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新课程:教研版,2009(6).
[2]许蓉蓉.初探引导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途径[J].教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