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所在 阅读自佳

2019-04-09薛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薛玲

【摘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直接、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其教学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就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其爱上阅读,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积极思考。本文就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展开讨论,发表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92-02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補课,更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通过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表示阅读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智力,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拓展小学生的眼界,那么怎样引领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则是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充分有效的阅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感知文章整体,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作者所想,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感情,在阅读过程中熏陶情操。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通常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仅对文章有大概了解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文章并未有深刻理解,讨论得出的结果,往往过于片面;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进行肢解,分段、分句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感知文章整体;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过多,大量占用阅读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不能感知到阅读的乐趣,对文章理解不透彻,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极为不利。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些策略,希望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1.课堂阅读,趣味盎然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有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立足课堂,增加阅读趣味,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趣味盎然的教学氛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关注到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按照教师指导进行阅读,听从教师指导,提高阅读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1)课堂演讲,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表现欲比较强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安排小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演讲,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演讲内容结合当堂教学内容,小学生轮流演讲,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当演讲结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调动其积极积极性,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需要当着全班学生进行,每个要演讲的学生都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充分准备,积极搜集素材,甄选出所需部分,之后熟读,甚至熟练背诵。学生在准备演讲的时候,需要进行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搜集素材,再多遍阅读,直到熟练掌握所要演讲内容。学生在演讲的时候,其他学生同样要对其演讲的内容进行了解,并对其演讲进行评价,给予肯定与支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2)巧妙设计,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需要设计好文章相关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目标,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设计好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进行思考。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去阅读,并分析上述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3)情景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通过设计问题来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完璧归赵》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置身当时情境中,了解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对其产生敬畏之情。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够与作者隔空对话,真正了解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

2.延伸教材,享受阅读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延伸与补充,引领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产生质疑,并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享受阅读乐趣,增强文章的认知。

(1)补充空白点,加强文章理解

一般情况下,课文会存在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无限的遐想,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利用这些空白点,指引学生对其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中提到司马迁本想一死百了,却又为了写《史记》忍受宫刑,发奋写书,这段文字仅是粗略带过,并未详细描述。小学生对于古代刑罚了解不深,不能切身体会到司马迁所受屈辱。这时教师可以对这段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让小学生了解到“宫刑”所承受的苦楚与疼痛,以及对受刑者造成的精神层面与身体层面的残害。“宫刑”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受刑者不仅身体上忍受巨大痛苦,还会断子绝孙,在封建社会这种刑罚对于受刑者极其残酷,其势必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当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其境遇产生感性认知。

(2)拓展教材,丰富阅读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对教材进行延伸,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月光启蒙》这篇文章的时候,描述了一位睿智、朴素的母亲。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播放《母亲》这首歌,让小学生深情朗诵这篇课文,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从青丝变华发的过程,从而感恩母亲,加深对文章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先要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深入的进行研究,通过多次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爱上阅读。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兴趣亦能帮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小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才能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的广泛阅读。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年8月

[2]潘丽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J].考试周刊,2016年3月

猜你喜欢

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