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2019-04-09关玉兰

关键词:预设理念素养

关玉兰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10-01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长流水。”一位外国教育家也曾如是说:如果对有的东西一知半解,缺乏较好的训练与培养,那么即使有良好的愿望、有兴趣、有教学方法,甚至还有其他手段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连把内容搞得一清二楚这种最起码的事都做不到。”我认为,对教师而言,良好的教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深入研究并从一定的高度全面、深刻地把握教学某些环节的收发,审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过度”现象,是提高教师数学专业素养、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常言道:“过犹不及”,当下部分教师的教学中常有“过度”现象发生,具体表现为:

一、课前预设过于自我

不可否认,重视课前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师过于自我的一厢情愿的设计,只会造成过于看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反映在课堂上的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肤浅的。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及学情是对的,但不要自我而僵化了学习程序,不要面面俱到,而应尽可能多地留给适合学生挖掘潜力的空间,即所谓的“留白”,这样的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二、课堂使用过于机械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是时下优质课的一个亮点,但在一些教师过“左”的理念指导下,课件“泛滥”乃至“成灾”是不争的事实,观摩课成了观赏课,教学成了“看电影”,喧宾夺主,给教学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严重地阻碍了有效教学。我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和使用时,尽量不要把教学程序体现在课件中代替教学环节的思路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而是应为有效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服务,这样才能有效而合理地使用。

三、课堂提问过于低效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好的课堂就应该是问题良好的预设——生成的循环往复,通过问题的“生成”,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等方方面面引向深入,但是,目前一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存在过多、过细、过浅、过低,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经过对比与反思,我认为,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一是要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二是灵活掌握相机抛出或自然生成,三是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

四、感受体验过于刻板

新课程理念倡导注重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响应这一理念,但在具体实施时,却存在形式化倾向。如在一节《速度快慢》的课上,教师让两个学生上台前来走路,看谁走得快,谁走得慢。这种方式比较快慢是不明显的,这种取材和方式是不恰当的,原因就是一味地效仿形式而忽略了效果,机械而刻板。

五、组织材料过于“华丽”

目前的一些课堂,教师“精心”组织了课程资源,目标大而全,情境多而不精,内容广而不深,手段豪华而不实用,场景热闹而无实效,表面看来似乎是一堂好课,但稍稍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就能消化得了吗?结果常常是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似懂非懂,课后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长此以往,学将不学。思前想后,这不只是教师个人的问题,也有理念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过于形式化

有些课堂教学无论是从导入到新课,还是从创设问题情境到应用与拓展等,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亲身经历、具体操作都十分精彩,表现为:教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关注其知识基础、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创设宽松宜人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评价学习充满了自主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感情色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开放自己的思维,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这时下课铃一响,教师就应及时“收兵”,有些教师却画蛇添足——生硬而多余地添加了课堂小结。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活动,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本节课教学,已经成功地达到了上述要求,学生们真的很自信——学到了本领,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吗?因此出现上述局面完全是教师的习惯使然,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并非一定要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情感和态度,也是当前教学小结追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改理念不是繁杂与喧嚣,华丽与热闹。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追寻课堂的简约化,就是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以简洁、清晰、精炼、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荣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深入钻研教材,从字里行间去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深入浅出地把教材文本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有一种简约又充实的张力。

我们追求的简约的教学设计,决不能走入过“左”的“简单”误区,如果目标浅显,内容孤立方法单一,更没有思考,那我们的课堂必将失去光彩,它与简单不同,与复杂相对,简约背后应该是大气、是精要、是深刻、是智慧、是超越。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理应坚持:内容方法无法让学生探究清楚的,就应由教师简简单单地讲解清楚;不用组织讨论的,就让学生安安静静地自己想清楚。扬弃那种课堂上动不动就组织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复杂方式。

审慎把握教学环节,简约教学设计,让目标预设简明与实用并举;让环节设计简洁与思考同行;让方法选择简易与实效共存;让辅助手段与实效并存。让课堂在简单中彰显实效,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識。这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把握知识本质,有效达成目标,让学生闪烁思维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只有在简约中透着凝练、简约中带着思考,才能真正彰显课堂的魅力,才能优质高效。

猜你喜欢

预设理念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