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和谐互动,合作共赢
2019-04-09黎秀玲
黎秀玲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和谐互动,合作共赢”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和实践。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因素和模式扩展到班级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建设班集体,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和谐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98-02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标的阐释,其重要方面,涉及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模式。
新课标的理论概括与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让我们在班级管理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觉得小组合作的积极因素和模式,除了可以用于学习方面之外,也能应用于班级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建设班集体,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比较起被动的死管狠压而言,应当会更有利。通过总结多年来的学校教育工作得失,并借鉴其他班级管理的有益经验,我们在构建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建立起运行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达到“和谐互动,合作共赢”。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
1.小组的组建。
(1)组长的选举。首先确定组数,(根据实践结果看,个人认为,以六人为一组较为适宜),然后以每组一正一副组长为限,确定组长的数额。如:班级有42人,以六人为一组刚好组建七个小组,即可选出七个组长。组长的选举采取竞选的方式。学生发表演讲,说出自己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各方面能力。最后以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大家心中的好组长。七个组长构建班级的常务班委,设置为:班长、副班长、团支部、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文体委员。
(2)副组长的挑选。经由投票选举产生的组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同学中(除掉其他组长)挑选自己信任的助手作为本组的副组长,如此即可选出相应的七个副组长了。
(3)组员的挑选。先将全班同学按照学习能力情况排列,以组员总分平均分与班级总分平均分一致为分配原则,则每组六个成员中含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同学各两人。这样组长和副组长在双方自愿的条件下,根据选择的原则和自己的需要,从同学当中再选出四名组员。如出现极个别人员调配的矛盾,班主任可帮助协调处理。
(4)小组导师的配备。各班级每一小组都安排该班的一名科任老师担任导师,负责全面指导、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和班务等管理工作。
2.讨论制定班级小组管理考核制度。
由各个已经组建好的小组共同讨论小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竞争机制,提出小组全面考核的相关细则及积分方案,交常务班委讨论通过,并形成完整的书面文字材料,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并张贴在教室。可以从学习效果,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卫生保洁和打扫,文明礼仪,穿着仪容仪表,体育锻炼,宿舍管理,荣誉嘉奖等方面着手制定了相关的积分细则,并讨论通过了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的考核制度。
3.小组自主管理。
3.1 小组个性化目标的确立。
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冠名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提出小组团队的具体奋斗目标,如准备建设成一个什么风格的团队,准备从哪个方面去努力发展等。还有通过小组挑战口号、组歌、组训、组规、签名栏、考试目标等设置。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文化建设,营造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组建一个和谐、奋进、特别有战斗力的团队。
3.2 小组的学习自主管理。
(1)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讨论合作探究时,由成绩在上游的同学组织本组的同学展开讨论交流,并每次推举出不同代表进行发言。
(2)小组的课外合作学习。
①由成绩在上游的两位组员制定出本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列出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并监督执行。
②小组书面作业的互查互促。小组中成绩优秀的同学负责课堂和课外书面作业完成的督促,辅导,检查和收集工作,杜绝抄袭作业现象。
③小组背书任务的互查互促。小组中成绩优秀的同学负责督促和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听写或默写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批改,并抓好落实,及时做好情况记录。
④小组微型图书馆的建设。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供本组成员资源共享,并广泛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集大家之力,班级的读物就大大丰富了,就能让班级时时有书看,人人有书读。
⑤小组每周总结例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课外时间,每周自行召开总结例会(可邀请小组导师参加),发表本组成员对近来班级事务的看法,交流思想,总结上周工作的得失,并提出下周学习和工作的改进和措施。也可以与其它小组展开交流,彼此学习,相互促进。
3.3 小组的纪律管理。
班级每天都由纪律委员登记当天的纪律情况,小组由组长负责本组的课堂和课外纪律问题,做好自我监督和管理,对违纪行為,组长首先要站出来管理,每天由纪律委员在教室通报栏中公示各组的纪律表现情况,对出现问题的组,由纪律委员对该组进行扣分和提醒教育。班级每日都有值日班干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这种方式使同学们都能时刻以此提醒自己,特别是互相提醒和监督有明显的成效。
3.4 小组的卫生管理。
班级卫生值日实行轮值制,每天由一个小组承包,由各小组长分配扫地、拖地、擦黑板、抹讲台、擦窗子等劳动任务。并由这一组负责一整天的卫生保洁和监督工作,一天内出现卫生问题由该组负责,并扣除该组当天应得积分,还要在第二天继续值日,直到不出现问题为止。这样下来,相信班级卫生问题基本很少出现了。
3.5 小组的课余活动管理。
因为有了小组竞争机制,而且各组人数适中,所以非常有利于開展一些小活动,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能提高小集体的凝聚力,同时也体现个性化小组的创建特色,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活动中能提升班级的整体凝聚力,让班级朝着健康活泼的方向发展。例如由各小组共同商量策划了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小活动,如:书法作品展并进行评比、绘画比赛、朗诵比赛、数学速算比赛、语文知识趣味问答竞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真正能发现学生的长处,让他们找到自信,并通过这些活动告诉他们一定要有点真功夫,哪怕是某个小方面有一点小本领,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应该说,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整个班级在轻松活跃而又稳定有序中健康地成长。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评价
坚持只有小组团队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个人的成功的原则,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1.实施小组竞争机制和积分制。
(1)各小组确定本组的奋斗目标,组间实行一对一竞争;组员内部之间确立一帮一的奋斗目标。
(2)建立健全班级小组管理考核制度,重视小组整体考核。各小组组内在学习、纪律、卫生、文体互相帮助、督促,兵教兵,整体进步。每天,由各委员督促各小组长对各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文体进行督察打分,考核情况每天及时公布,各小组互相监督。每周班级管理由小组轮值、学生自行负责,每周一公布各小组总得分。每月对班委、组长考核,不合格调换。
(3)采取分段评定的积分晋级制。在教室板报上开辟了小组合作的积分等记表格,实行积分晋级制。考核主要是学习成绩、常规、其它活动奖项三大块。每一小组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小组的表现情况,依据小组整体的表现对小组加五角星,可以从一星晋级到五星。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次大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组长,学期结束将其成绩计入评优活动中。同时也可以把各任课教师结合本课上课纪律和学生学习给学生打分项目等纳进评定。
2.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评价体系。
2.1 班内小组评价。
首先是过程评价。根据各组记录和积分登记表格,每周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组长。可以让班主任及时、全面地了解每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务工作,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和班务工作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对不足的地方及时有效地指导,使各小组更加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结果评价。在评价学习和工作结果时,根据班级的目标,分化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身上。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结合以上三项内容进行多元评价,综合评定一学期班级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
2.2 年级组对小组和导师的评价。
(1)管理效果评价:由小组管理过程性评价和量化考核组成。小组过程性评价可由教师评价、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等环节组成;量化考核由获得文明班的次数,小组班级的积分等合成。每月每班评选两个星级管理效益最好的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应的导师教育工作评价以小组的管理效果为标准,评定为级组德育工作先进者,进行通报表扬。
(2)学习成绩评价:
①小组指标达标计算:以原始年级总分的前20%、80%学生分布在小组人数A1、B1为基准,考试后年级总分的前20%、80%学生分布在小组人数为A2、B2,计算达标度D:D=A2/A1+B2/B1,D值大的名次在前。最后把名次根据线性关系公式转换成小组教学效益分数Y1。同一名教师带多个不同小组,以相应小组的平均效益分数计。
②小组成绩增长计算:以原始学习小组总分平均分C1为基准,考试后小组总分平均分为C2,计算小组成绩增长度Z:Z =(C2/年级总分平均分—C1/ 年级原始总分平均分)”,Z值大的名次在前。最后把名次根据线性关系公式转换成小组教学效益分数Y2。同一名教师带多个不同小组,以相应小组的平均效益分数计。
计算出每次考试小组的得分和导师教学成绩效益分Y:总分=Y1*50%+Y2*50%
以Y值由高到低,按3:5:2评定一、二、三等级。对获得一等的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其中为突出高一语、数、英基础科目学习,可适当调整科目的权重)对应的导师教学工作评价以小组的学习成绩评价为标准,被评为学校的优秀辅导教师,并按一定的比例纳进个人教学效益评估计算。
小组的考核结果作为期末学生个人评选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新,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学会合作,增加知识,提高能力;(2)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了管理、学习主体的平等性,能强化群体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并能在自主管理中增强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能更好地更充分地自我挖掘潜能,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自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不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而是贯穿于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中,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当然,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中的实施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还需要不断地去发展、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充实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