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知行合一,追求德育实效
2019-04-09姚佩儒
姚佩儒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学科,主张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另外,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责任担当,提高社会活动中的创新创造能力,这些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的教学中,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巧妙整合资源,组织学生在老师、同伴、教材之间有效互动,参与讨论,参与策划,让枯燥单调的知识教学变成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技能的主要阵地,促进知行合一,追求德育实效。两课时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快乐而有意义,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看别人
受年龄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孩子及其家长根本没有合理安排周末时间的习惯和意识,在他们的眼里,周末就是放假,放假就是休息,只要把作业做完了,孩子可以放羊式管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周末安排大有学问,对培养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很大。我不可能改变家长,但我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周末巧安排的意识,引导他们怎么安排最合理,最有意义。教材是他们学习的最好资源。我用3个问题抛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周末这样安排可以吗?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页上的插图。让他们通过教材的提示明白画面意思辨别对错,从中初步明白周末该做什么事。这些画面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难理解,此环节初步引导学生树立周末巧安排的意识。
2.角色演绎绘本画——《小宝,不可以》,为什么会不可以,怎样才可以呢?在一問一答中规范学生周末行为,树立正确安排周末生活的好习惯。
3.外地的小朋友,他们周末都在干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8页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拓宽周末生活内容,让学生明白周末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意义的。
二、想自己
教材内容是学生周末生活的缩影,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促进教材内容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周末生活,这是本课教学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
1.说说我的周末。周末了,你在家都做些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交流思想分享有效做法,师适时点拨补充完善,规范学生周末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写写我的周末。先读读别人的周末,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然后写写自己的周末,要交代清楚“什么时候?”“我做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通过交流分享,丰富周末生活内容,提高周末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帮助安排周末生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生已有周末生活安排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会安排才是硬道理,于是我巧妙创设情境抛出讨论话题:
我有个亲戚小孩,周末需要完成这些事情:家庭作业、看望爷爷、读课外书、踢足球。请你帮他想一想,怎样安排最精彩?
这下可热闹了,学生踊跃走上讲台,纷纷表达自己的安排建议,还不重复,无师自通啊!在评价的同时,重点肯定他们“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动静搭配、学习玩耍两不误”的安排策略,促进知行合一,追求德育实效。
三、多学习
1.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它必须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目前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而生活可以分为“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这是新教材的亮点,向生活学习是教材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
2.在活动中领悟:教材设计很多现场体验活动。通过比较特殊典型情境,向学生再现道德存在状况,并对他们现场引导。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在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况和任务驱动的情况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典型活动设计,帮助养成发现道德意义敏感性。现场教育体验活动,是低年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
3.榜样学习:榜样的言行能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学习也是中低年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但要注意摒弃以往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及其理解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
4.批判反思中学习: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我们重在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魅力无限的课堂,知行合一的理念,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二年级学生周末巧安排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这样的课能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是学生一辈子可以享用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德育培养目标更为有效。
(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