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2019-04-09周贺
【摘 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不同角度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要求。从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毅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意志品质;培养途径
一、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行为、心理活动的流露是最为生动、活跃的,这为教师及时进行针对性教学创造了条件,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而达到教学目。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一般到提高这一过程蕴含着一连串的意志行动,且学生的感性认识会特别深刻。体育教学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另外,心理学认为,认识是一个人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与认识和情感过程是相统一的。一个人如果对他从事的活动具有明确深刻的认识,那么在困难中就会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它强调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统一。所以,学生必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中,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体育教材不同的内容、特点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所在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需要来支配、调节自己行为,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克服各种困难,执着追求,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支撑跳跃技术的前几节课,学生会有恐惧心理,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抑制恐惧情绪、增强自信心,逐渐掌握技术动作,这样能既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又能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中长跑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关,由于在练习时会出现“极点”,产生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等现象,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消极应对,这便影响了教学效果,意志也得不到锻炼。此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锻炼中,做敢于挑战困难的强者。在跳高练习中,学生在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很大原因来自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体育游戏能够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体育游戏能够拓展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兴趣面擴展,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探索欲望。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特征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发他们兴趣的产生和拓展。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够拓展青少年的兴趣面,能使青少年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拓展其兴趣,这样循环往复的进步过程能使青少年的思想更加活跃、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分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游戏能够促进青少年个性的积极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都日趋激烈。青少年虽然无法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冲击,但体育游戏的竞争性能促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他们能在体育游戏中自觉产生时间观念、信息获取、竞争获胜等意识。体育游戏不同于竞技体育,它能使学生在多种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砺中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认识自我,并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断磨练自己意志力,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在成功中接受新的挑战,并不断寻求发展、完善个性的契机,取得新的突破。
(三)通过体育游戏的规则性和公平性塑造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规范意识
青少年正处于发展完善期,其个性有较大的可塑性,体育游戏的规则性和公平性能使青少年自觉约束自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规范意识。从参与游戏活动开始,学生就被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并受游戏组织者的监督,他们能自觉意识到违反规则和阻碍规则公平性的后果,在规则的处罚与奖励制度中,他们能够自觉树立起责任意识,能够懂得严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往往被要求“假装”“假扮”成某角色,按照特定角色的特定限制进行活动,在模仿各种社会角色的活动中,他们能够自觉明白各种社会角色应在社会生活中履行的责任和遵守的规则,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身的公德意识,如在“路人与交警”游戏中,“路人”必须按照“交警”的手势和一定的“交通规则”穿过马路,违反了“交通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甚至会取消参加活动的资格,在“禁止参加”和“继续参加”之间,他们能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游戏中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通过参与体育游戏,使学生在特殊的教育中受到触动,利于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深化自身的公德意识和规范意识。
四、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意志品质的提高是个性心理的培养过程,也是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更应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选择新颖灵活的教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用鼓励性的词汇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为学生创造“自我证实”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在体育课中不断注入意志品质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作者简介】
周贺,男;汉族;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