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
2019-04-09丁丽娜
丁丽娜
【摘 要】国学经典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从多角度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诵读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学经典吸收了多个朝代、多个地域、多种风情的精髓,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将诵读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中,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进行探究。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学经典吸收了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它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多与国学经典接触的机会,促进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语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希望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恰恰能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高尚品德中所蕴藏的魅力,这能够为培養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等文章的接触较少,识字量也较少,除此之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偏低,理解水平也不够高,而国学经典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实践成了一种必然。国学经典是将大量语言和文字浓缩之后得到的精华,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字来源,促进他们更快地进行新字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在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接触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章,这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快速、高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进行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文化的传承才能更为高效地进行。我国的国学经典中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其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我国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变化,因此,将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实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尽情表露自己的情感,在国学经典中不断地汲取精华,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这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的措施
(一)带领学生诵读,加深他们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在本质上讲,国学经典是人文科学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国学经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几个简单的语句往往记叙了一个唯美的故事,但由于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接触和了解并不是非常多,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国学经典中蕴藏的深意,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使他们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国学经典所蕴藏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诵读过程中的语调变化,使小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国学经典中的情感变化。
国学经典蕴藏了不同地域、不同朝代、不同特点的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对其中的内容产生疑惑,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解答疑惑,教师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带领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增强他们的代入感,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学经典中所蕴藏的文化和知识。比如:在进行唐诗《赠汪伦》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这首诗讲述的内容,使小学生对这首诗有一定的了解。讲解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诵读,使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李白对汪伦的依依不舍之情,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感情和语调的变化,力求带给学生最佳的诵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国学经典中所蕴藏的情感和魅力,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领诵人的作用,使诵读过程更加吸引力。
(二)学会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由于性格不同和学习方法不同,不同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同时,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也会对国学经典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对他们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很有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也无法使小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因此,在将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实践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
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程度不同,相同年龄的小学生对相同的国学经典也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使他们更加高效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教师要因材施教,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带领他们诵读《三字经》,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基本准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带领他们诵读一些与人伦道德相关的国学经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带领他们诵读一些与价值观念形成有关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带领他们诵读与行为准则和规范相关的国学经典;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带领他们诵读类似《陋室铭》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高尚情操的重要性。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观察不同小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诵读方法,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的学有所得。
(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失去继续诵读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让小学生愿意主动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断从中汲取文化的精华。同时,小学生往往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制定一套详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及时对他们的诵读过程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让他们能够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为教学过程增添色彩,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对他们的诵读成果进行合理评价。比如:在教授《陋室铭》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几名学生诵读,在他们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生共同鉴赏、评价,在所有学生都对文章进行诵读之后,教师可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供其他学生借鉴、学习。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宝贵财富,其不仅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既能让小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也能培养他们的诵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培养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中诵读国学经典教学的实践,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