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地理图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4-09李平
【摘 要】地理是高考学科必考之一,学生学习起来倍感困难,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通过自身的实践,发现运用地理图表辅助教学,可以直观解读教材内容,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地理图表的使用和绘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而形成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图表;有效运用
一、地理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帮助教师表达教学意图,在某些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甚至超越了文字语言的描述,表达得更直观、清晰、具体、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
有些地理知識,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等,必须借助于图像来表示,通过设计出合理的示意图则一目了然。
二、有效运用地理图表的策略
1.制作、整理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地理图表,形成课件资源 整理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地理图表,网上搜集其他一线教师制作的地理图表,以及与现代地理教学相关联的地理图表信息,组织学习绘制地理图表、制作地理图表的技巧和方法、动画制作软件及小视频制作方法等,最终形成地理学科课件资源库,随时取用,辅助教学。
2.整合教材,同课异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研究教材,确立地理图表与教材文字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典型课例研究地理图表的使用策略,开展同课异构并进行组内研讨。
以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为例:
教材中共计出现五幅图,前三幅为坐标图,第四幅为“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孟加拉湾低地”等高线图,第五幅为小景观图。这几幅图在教学中是否都使用?是否应增加其它图表资源?对教材中哪个知识点的分析应引入其它图表资源?为此进行了多位教师同课异构,开展了听评课活动,分析得出:
在授课中,对第三幅2.30图“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图的使用分歧较大,从课堂实效来看,其与前两个图表类型相同,重复使用比较单调,并且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这一结论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可以不用。
第四幅2.31图“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孟加拉湾低地”等高线图,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出示,一带而过,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基本没有明确此图的含义;还有一些教师意识到这一问题,就此图进行了展开探究,但等高线的应用是难点,为了将此图讲明白往往耽误很多时间;第三种尝试是不用此图,转而采用案例三“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仍无法唤起学生普遍认同感;最终有一位教师在网上截取了美国前副总统科尔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讲演的视频,动画模拟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对全世界低地地区产生的威胁,当看到北京被迅速升高的海面淹没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叹,短短不到一分钟视频图像的作用非常明显。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本课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同教师采用了各异的方式,但其中一位教师使用了一部国际获奖的动画短片,片子长度不到2分钟,最后的字幕为“If you give up ,They will give up”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阻止全球变暖,非常具有感染力。
通过对地理图表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找出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三、以地理图表的运用为载体进行“乐趣—兴趣—能力—效率”模式的教学实践
乐趣——绘制地图: 在必修一自然地理学习阶段加强教材中图表的绘制,主要通过课后作业与地理竞赛的方式强化地理图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例如:光照图、热力环流图、大气环流图、洋流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等,要求绘制成彩图并且进行评比展示。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视频等资料的刺激作用,此阶段强调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完成对地理图表的认知。
兴趣——解释地图: 学生在乐趣体验中扭转了与地理图表认知的被动关系,变排斥地图为亲近,对各种地理图表感兴趣,能够运用地图解释地理现象和规律。此阶段往往与第一阶段交互进行,例如,准确绘制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图之后,可以描述太阳直射点的位移过程;学生开始掌握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全新的学习方法,开始将地理图表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开始对地理感兴趣。
能力——分析地图:在必修二人文地理阶段,地理图表的运用在地理学习中的地位已经为学生认同和接受,利用各类地理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提高,不但知道图上有什么,更愿意研究为什么。此时,课堂教学可以围绕某一种形式的地理图表展开分析、辩论,得出正确结论,测试中学生具备在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率——素养形成: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图表的运用更为广泛和自然,教师开始以图为纲开展教学;学生以图为目的自主学习,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支点统一,教学过程顺利,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具备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排斥地理图表,到亲近地理图表,再到得心应手的运用地理图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转变固有的学习习惯,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图表思维模式,直接表现为考试成绩的进步。最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心像地图”初步形成。即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地理环境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认知环境的空间概念。
当然,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注意:对地理图表的制作搜集应准确无误;把握好各类地理图表在使用过程中的比例,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导致课堂表面热闹,实际教学效率低;时代在发展,地理信息、问题发展变化很快,必须注意地理资料的及时更新。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研究,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授学生以渔。
【参考文献】
[1]丁生辉.重新认识地理素养中的“心像地图”[J].才智,2015.5
【作者简介】
李平,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