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假说演绎法培养理性思维的生物核心素养
2019-04-09刘莹
【摘 要】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其中理性思维是指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建模与分析等方法探究生命现象及规律。由此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假说演绎法。它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给出解释问题的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有根据性的演绎,再通过实验论证,最终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对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论的要求很高,高考中对方法论的考核也是重点,因此学生如何理解假说演绎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并理解假说演绎法是生物核心素养——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生物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培养
一、在日常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体会理性思维的科学性,可做如下设计
素材1:“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课程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实施。
观察现象: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全部是高茎;F■全部是高茎;F■自交,F■高径:矮茎=3:1。
提出问题:为什么F■全部是高茎?为什么F■高茎:矮茎=3:1?
做出假说:高茎相对矮茎是显性性状;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演绎推理:F■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
实验验证:通过实际实验,结果确实是高茎:矮茎=1:1。
得出结论:预期结果与真实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分离定律。
素材2:“DNA复制”课程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实施。
观察现象: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数量没有减少。
提出问题:DNA可以进行复制,那么复制的机理是什么?
做出假说:DNA是半保留复制。
演绎推理:亲代100%重带;复制第一代,100%中带;复制第二代,50%中带,50%轻带。
实验验证:大肠杆菌培养分离DNA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实验试管中确实出现了三个条带(重带、中带、轻带)。
得出结论:预期结果与真实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DNA是半保留复制。
在日常教学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逐渐掌握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从而加深对假说演绎法步骤的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自觉应用假说演绎法,构建新的生物学知识脉络。同时也了解到理性思维的科学性及其过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二、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而科学探究又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便可做如下设计
素材1:“生长素的发现”课程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实施。
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常见的植物向光生长。
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向光生长?
做出假说:分析达尔文实验,实验都证明了什么,帮助学生理解达尔文提出的假说。
演绎推理:如果某种因素真实存在,并且是物质性的,那么该物质就可以直接引起植物的弯曲生长,对此做出预期。
实验验证: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与预期结果做比较并判断假说的真伪。
得出结论: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下部的伸长区背光侧生长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植物向光源生长。
我们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就会发现,实际上假说演绎法就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把假说演绎分析透彻,让学生在理解时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識,以及科学探究又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
三、在学科综合应用中,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科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其它学科中碰到的假说演绎法。例如:在物理方面,牛顿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释;在化学方面,烷烃、烯烃、炔烃等化学性质的学习,都会应用到假说演绎法。同学也可以和相关的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探讨,通过学科交叉,真正理解假说演绎法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科学方法。
四、在解题中,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在高考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遗传类型题目在高考中具有分值较高、类型差异较大、题型灵活多变、解题难度大等特点。其实遗传题目的解题思路不外乎“假设—推断—结论”,也就是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因此,通过解题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假设演绎法,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素材1: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它们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基因的位置,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趨红眼:长翅棕眼:小趨红眼:小趨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答案:(1)0.1(100%)
假说演绎法的解题思路:
理清条件: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子一代长趨红眼:长翅棕眼:小趨红眼:小趨棕眼=3:3:1:1。
提出问题:显性性状是什么?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做出假设: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
演绎推理:棕眼是显性,亲本雌性是红眼,棕眼是雄性,故子代中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子代雄性都表现为红眼。
得出结论:试题所给条件有限,最终不能完全定论,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其它情况。
像这样应用假说演绎法来推理和解决一些遗传题目,就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做题,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在高考中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综上所述,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建生物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对学生来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是“授之以渔”,学完高中生物课程以后,其他知识可能忘记,但这些科学方法会在学生心中存留下来,而这便是真正的生物核心素养——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陶文楼.假说的验证与假说演绎法——兼论实践检验的具体化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作者简介】
刘莹,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